紀錄片惟有香如故李清照篇解讀

看到這個紀錄片的李清照篇,我突然思考一個問題,李清照為什么會愛上張汝舟?一般來說,一個女人會嫁給一個注定不會讓她幸福的男人,無外乎兩個原因,一是她有創(chuàng)傷未愈,心結(jié)未了,二是經(jīng)濟原因。在后一種原因里可能是沒有什么愛情的,所以我們首先來談?wù)摰谝粋€原因,在之前的關(guān)系以及和張汝舟的關(guān)系中,李清照是否有心結(jié)未了?比較趙明誠和張汝舟,他們的相似之處在于,都做了言行不一,讓李清照無法忍受的事情,并且都受到了李清照衛(wèi)道士般嚴厲的譴責(zé)。趙明誠曾在《金石錄》漢太尉陳球碑中說:東漢之末,政在閽寺,威福下移,其勢盡可謂也,而一時眾君子獨奮不顧身力排其姦,雖遭屠戮而不悔,志雖不就,然亦可謂壯哉,如球是矣,使當(dāng)時士大夫能屈己以視之,則富貴可長保矣,然君子故未肯以彼而易此也??梢?,趙明誠曾經(jīng)也是一個在志向上有追求的人,但他后來棄城而逃的舉動,顯然是與他之前的言辭相矛盾的。而李清照這時就站在了一個衛(wèi)道士的角度,用項羽來批判趙明誠。從家國大義上來看,她的這一行為是沒有問題的,從感情上來說,未免有些冷酷。但偏偏趙明誠不久后就病死了,雖說有朝廷和趙明誠個人的原因,但我懷疑李清照之后拼死也要按照趙明誠的不合理要求護住那些金石文物,也許是因為她對趙明誠有幾許的愧疚。結(jié)合李清照的家庭背景來看,似乎不管是她罵趙明誠,罵張汝舟,還是罵張九成,都是性格使然。在李清照寫給趙明誠的祭文中,她寫道:白日正中,嘆龐翁之機捷。這個典故寫的是龐蘊在死前和他孝順的女兒的故事,這種典故出現(xiàn)在她寫給丈夫的祭文中,是一件奇怪的事情,也許在這一句,她也是借悼丈夫在悼父親。因為李清照在趙明誠死前趕到了他的床前,但卻沒有機會在父親死前見他一面,這是她心底的一個巨大的遺憾。而李清照的父親,恰恰正是在黨派斗爭失敗后被流放,郁郁不得志而死的。如果說在李格非還活著的時候,李清照就被寄予了繼承父志的希望,那么在父親死后,她的這種使命感可能就更強烈了,也可以說,這種使命感化作了她性格中的一部分。李清照的性格正像極了父親,嫉惡如仇,喜歡用君子小人二元論來評判是非,評價時人和歷史人物,而這種君子小人二元論在宋代,起初來自于歐陽修的《朋黨論》的君子與君子以同道為朋,小人與小人以同利為朋,是一種政治化的表述??梢?,李清照是一個有花木蘭情結(jié)的人,還是一個以衛(wèi)道作為使命的人。作為一個衛(wèi)道士,像張九成這種為了自身利益阿諛奉承的人,就是她批判的對象。而張汝舟在某些地方也有些像張九成,比如他喜歡利用規(guī)則的漏洞來為自己謀利。那這就存在一個問題,到底為什么,李清照會被自己最討厭的人吸引呢?如果從性格上來看,張汝舟可以說是完完全全站在了李清照這種衛(wèi)道士人格的反面,可恰恰正因為如此,他們可能會對對方的性格既憎恨又羨慕,因此形成一種相互敵對但是又相生相克的關(guān)系,作為一個有勝負欲的女人,李清照或許想要在這個關(guān)系中賭一把,看看自己能不能贏。但結(jié)果卻是,她和張汝舟兩敗俱傷,所以這便是一段孽緣。拿趙明誠和張汝舟對比,似乎可以推測讓李清照卷入這段關(guān)系的心結(jié)所在,趙明誠棄城而逃,但他平日里待李清照可能還不錯,李清照用道義譴責(zé)他,難免心生愧疚;張汝舟欺君枉上,他待李清照態(tài)度惡劣,這時候,李清照再用道義譴責(zé)他,因此具有了十足的正當(dāng)性,也便于和他完全的劃清界限,從而證明自己是一個十足的君子。所以讓李清照和張汝舟糾纏在一起的,可能恰恰是她無意中想要證明自己不與小人同流合污的道德潔癖。
當(dāng)然,還存在另一種可能,那就是李清照嫁給張汝舟完全是出于經(jīng)濟原因。李清照身患重病,也許她和弟弟之間的關(guān)系不是那么好,弟弟把她當(dāng)做累贅,所以逼迫她嫁給一個她并不喜歡的男人,這種情況就可以理解為什么李清照一定要想辦法從這段婚姻中掙脫出來。她與弟弟之間的糾葛,也許在她看來是家丑不外揚,是不能隨便在書信當(dāng)中向外人訴說的,所以我們也無法在她的書信當(dāng)中看到其中的隱情。
接下來我們來討論這集紀錄片。它的創(chuàng)新之處在于設(shè)想了李清照在張汝舟家的遭遇,并且由這個遭遇得到了最后李清照告夫的結(jié)局,從而來傳達作者想要借李清照來表達的主旨。但我看下來的感受卻是,如果你不說故事的女主角是李清照,說她是朱淑真,好像也說得通。如果說一部紀錄片,它就是講的李清照,那么最好,它能夠真實的反映歷史上的李清照的性格,而不是設(shè)想在某一件事情當(dāng)中,人們觀念中的女性會怎么做,然后再把李清照的名字掛上去。這個紀錄片的劇本問題在于它的人設(shè)前后缺乏一種統(tǒng)一感,結(jié)尾的公堂對質(zhì)是李清照在書信里自述的,它自然符合真實的李清照的性格邏輯,李清照的性格是外放的、據(jù)理力爭的、有幾分文人意氣的,但之前李清照在張汝舟家的言行倒不太像是李清照,反而像是內(nèi)斂、忍讓、顧影自憐,感嘆“寧可枝頭抱香死”的朱淑真,但是以朱淑真的性格,她也許又不會做出像告夫這種驚天動地的舉動,除非她遭遇了對她產(chǎn)生特別大沖擊的事情。這也是為什么當(dāng)我看完李清照和張汝舟在家的爭執(zhí)之后,再看她對峙公堂會有一種割裂感。而且如果故事是偏向張汝舟的情節(jié),但解說卻偏向李清照,會給人一種缺乏說服力的感覺。所以我做了一個嘗試,試著去修改這個紀錄片里的臺詞,看看如果按照李清照的性格,同樣的場景下,她會怎么懟回去。
首先一個場景是張汝舟喝醉了酒來找李清照,按照之前張汝舟和酒友們“紅袖添香”的議論,也許這時候的張汝舟甚至?xí)铝饕恍铱赡芟铝髦羞€帶有一點強行的風(fēng)流。
他可能會說:我雖粗識文字,但也知道你們文人有一個詞,叫環(huán)肥燕瘦,想來夫人年輕時也是個美人,什么玉環(huán)飛燕都比不過,和這窗外的牡丹花一比,簡直就是名花傾國兩相歡,我的朋友都說夫人嫁過來是紅袖添香,那不知夫人現(xiàn)可否作詩一首,為為夫助一助興?
李清照則懟道:我的父親在《洛陽名園記》中感嘆,園圃之廢興,洛陽盛衰之候也。而今天下衰極,而你卻還有心思賞牡丹,可真是放乎一己之私以自為,而忘天下之治。你讓我作詩,那我便做來:兩漢本繼紹,新室如贅疣。所以嵇中散,至死薄殷周。吾生之志,愿從嵇康,寧可彈廣陵散以自絕,也不如你這般,去賞那衰極艷極,讓國為之傾覆的牡丹。
再一個場景是張汝舟的朋友懟李清照:好像就你一個干凈人似的。
李清照則可以回懟:閣下是干凈人與否,閣下心中自知,只是我便是見不得閣下碰我的東西,試問天底下哪有閣下這般人,碰了別人的東西,還如債主般有理?
這時候張汝舟說了一句:男人說話,女人別插嘴。
李清照可以說:那我一個女人說話的時候,你們男人不也在插嘴嗎?但我可曾要你們不要說話?夫一室之中,增一人之言不為暗,去一人之言不為明,除非你們理屈詞窮,才欲堵人悠悠之口。
還有一個場景,張汝舟說:讓我來教你,怎么做一個女人?
李清照可以說:若是如此,我是不是也可以教你怎么做一個男人?身擔(dān)大任,苦心志,勞筋骨方為一個男人。以男子之優(yōu)勢地位要挾一個女子,豈非大丈夫所為?只是有一點,你若真想做什么,我也不是全無辦法,大不了你我名節(jié)皆兩敗俱傷。況且,倘若我李清照以后因詞而聞名,你恐怕不想因為動手打我而聞名吧。
最后一個場景,公堂上的官員說:一個失節(jié)之婦,也敢和本官談什么國法?
李清照可以說:那敢問大人,大人一個是非不分,包庇惡人的官員,也敢和民婦談什么國法?
公堂上的官員又問她:你要做主婦張李氏,還是要做犯婦李清照?
李清照可以說:我自是要做我自己,做李清照。我聽說昔有虞仙姑詣蔡京,見大貓蹲踞塌上,撫其背,對蔡京說:識之否?此章淳也。我確是在公堂的房梁上見到了好大一只肥老鼠,只偷糧食不辦公道事,也不知道究竟是哪一位的化身?
最后我要吐槽一下結(jié)尾對趙明誠離去的解讀。也許李清照對愛情的失望,并不能合理化趙明誠把妻子當(dāng)做物品的行為,而男權(quán)思想也不能為趙明誠的無情辯護,李清照的失望也許既在于感情,又在于對舊社會整體環(huán)境不把女人當(dāng)人的不滿,而這應(yīng)當(dāng)分而視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