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貓家庭,如何從尾巴判斷誰是老大?
兩只貓咪相遇,
一只尾巴豎直朝天,一只貓咪尾巴自然下垂,
他倆可能是什么樣的關(guān)系?

貓咪豎直尾巴,不是表示友好嘛?為啥又變成小弟了?怎么回事兒?讓我們來一起來瞧瞧~

01. 地位低的,尾巴向上
2002年,S.Cafazzo,E.Natoli b等人對羅馬城區(qū)里的一處流浪貓群進(jìn)行了為期8個月的觀察,總共記錄下了427.65個小時的貓群活動。
該貓群由10只貓咪組成,其中兩只成年公貓是老大,未成年小公貓位于貓群底端。

在分析了收集到的109次貓咪豎直尾巴的情況后,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尾巴向上不僅僅是一種問候行為,從中還能看出貓咪的地位差別。
貓咪豎起尾巴的頻率和TA們的地位呈負(fù)相關(guān)。在一個貓群中,地位較低的貓咪會更頻繁地豎直尾巴,而地位較高的貓咪會接收到這個“示弱”的信號。
▌地位高的公貓在遇到其他貓時從未豎起過尾巴,而母貓和地位較低的公貓尾巴豎直的情況更普遍。
▌貓咪的地位和它們的攻擊性呈正相關(guān)。地位越高的貓,對其他貓的攻擊性行為出現(xiàn)得越多。
▌貓咪的地位和年齡呈正相關(guān)。一般年紀(jì)越大,地位越高。

02. 為什么?
貓咪為什么會用豎直尾巴來表達(dá)友好?甚至表達(dá)“示弱”?
(1)幼年習(xí)慣
研究認(rèn)為這可能和貓咪的幼年習(xí)慣有關(guān)。
貓咪剛出生時,貓媽媽會通過給他們舔屁股,刺激排便,平時也會通過舔舐,幫他們清理身體。所以小貓常常會把尾巴高高豎起,屁股對著貓媽媽。

當(dāng)小貓想吃東西時,也會豎起尾巴,用頭去蹭貓媽媽,表達(dá)自己的食物需求。

所以豎起尾巴,是貓咪從幼年時就養(yǎng)成的對貓媽媽所作出的行為習(xí)慣。在貓群中,小貓在接近其他成年貓咪時,也常常會豎直尾巴表示問候(也暗示出自己是“弱小的“”無攻擊性的”)。
(2)抑制攻擊
貓咪成年之后,這種幼貓行為保留了下來,進(jìn)化出了進(jìn)一步的社會功能——抑制其他貓咪對自己的潛在攻擊。
所以,兩貓相遇時,通常是地位較低的貓咪會更有可能豎起尾巴。
直直豎立起來的尾巴除了釋放友好信號之外,也是在給另一只貓咪表示:
你看到了我吧,我要走過來了哦!
我沒有敵意,請不要攻擊我。
我不想惹事,我承認(rèn)你的地位比我高。
如果兩只不認(rèn)識的貓咪,其中一只尾巴朝下地靠近另一只貓咪,被靠近的貓咪會不明來意,感到受威脅,誘發(fā)一些攻擊性姿勢,甚至大打出手。

(3)進(jìn)一步問候
接收方的貓咪在看到對方豎起尾巴靠近時,可選擇是否回應(yīng):
TA可以不搭理對方,表示“我沒興趣和你互動”。
或者可以同樣用尾巴豎直來進(jìn)行友好回應(yīng)。如果接收方的貓咪也豎起了尾巴,通常會導(dǎo)致進(jìn)一步的問候行為發(fā)生,例如:
豎直尾巴,靠近對方

鼻頭互嗅

用身體/頭部蹭對方

不過其實以尾巴形態(tài)來判斷貓咪之間的關(guān)系和心情并非是絕對的。
因為在貓-貓的互動中,尾巴并不是最重要的肢體語言。2006年,Bertrand L. Deputte等人對29只貓咪進(jìn)行了長達(dá)100小時的觀察,采集了貓-貓之間254次互動行為。
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在兩只貓咪的互動中,一只貓豎直尾巴靠近另一只貓的情況只占22.4%,而絕大部分時候,兩只貓咪互動時,尾巴都是朝下的。

相反,貓-貓的交流之中,耳朵的位置是更重要的視覺信號,可以通過貓咪的耳-尾組合來看。當(dāng)兩只貓咪都豎直耳朵時,往往代表TA們的關(guān)系是比較積極的。相反,當(dāng)兩只貓中,有一只/兩只都呈現(xiàn)出耳朵朝兩邊/朝后的情形時,往往是不愉快的。
貓咪在社交中,會豎起尾巴,研究人員認(rèn)為,這從根本上來說,其實是因為家貓為了適應(yīng)群體生活而做出的“妥協(xié)”。
在群體生活之中,貓咪必須要找到一種辦法來減少敵對行為發(fā)生的可能性,獲得更好的生存機會。
這一看法也在獅群中得到了驗證。因為除家貓以外,獅子是唯一群居的貓科動物,而恰好獅子也是除家貓以外,唯一會豎直尾巴向上來打招呼的貓科動物。
貓咪進(jìn)入人類生活后,也會對人類家庭成員使用“尾巴向上”這樣的問候方式。
當(dāng)鏟屎官回家時,貓咪常常豎直尾巴走過來,然后蹭你的褲腿,這就是在對你say hello。

當(dāng)然,更有可能是在向你要吃的(狗頭


【本期所長互動】
你家貓咪喜歡豎起尾巴嗎?
//////////
參考文獻(xiàn):
1.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abs/pii/S0376635708002209
2.https://www.mdpi.com/2076-2615/11/9/2752/htm
責(zé)任編輯:LNS
本文為貓研所原創(chuàng),謝絕任意轉(zhuǎn)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