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馮夢龍和蒲松齡,兩位曠代奇才,一生坎坷,卻給后世留下千古名著

2022-12-22 19:57 作者:燕趙節(jié)度使  | 我要投稿

常言道“苦難出詩人”,這句話其實也同樣適用于文學家藝術家。

因為這些文學家長期生活在社會底層,對社會的黑暗,人性的美丑,人情世故的冷暖,都有著深刻地了解。

自己懷才不遇,憤憤不平,多有怨恨,同時讀書人又好清議朝政,對下層人民深深的同情,總是懷有一種為民請命的情懷及義務,所以都會將這一切訴諸筆端,真情流露,成為流傳千古的不朽名作。

我國古代的兩個大文學家馮夢龍和蒲松齡二人就是其中的典型代表。

要說起來,馮夢龍和蒲松齡二人有許多相似甚至相同之處,相同的人生際遇,造就了他們同樣的思想感情和對人世的看法。

那么二人有什么相同之處呢?

1. 都出生于書香門第,家庭敗落

馮夢龍的父親馮伯倫是蘇州的一個機戶,家里有21張織機,雖然不是大富大貴,但也能讓一家人衣食無憂,還有余錢供馮夢龍三兄弟讀書。

馮家是個書香門第,馮伯倫年輕時也曾想要考科舉,但造化弄人屢試不第,不得已棄儒經商。他把希望寄托在三個兒子身上,希望他們有朝一日金榜題名。

但隨著年紀增大,在加上明朝末年政治腐敗,官府壓榨,閹孽橫行,橫征暴斂敲詐勒索,蘇州的商業(yè)遭到了多次打擊,馮家也在盤剝壓榨之中逐漸破產了。

蒲松齡也出生于相似的家庭。蒲家在當?shù)仉m然不是什么名門望族,但家族中有很多人都有功名。

蒲松齡的高祖蒲世廣、曾祖蒲繼芳都是秀才。叔祖(爺爺?shù)牡艿埽┢焉胫辛诉M士,任河北玉田知縣,是蒲家功名最高的人物。蒲松齡對他十分敬仰,以他為人生楷模,在《聊齋志異》中多次提起他。

蒲松齡的父親蒲槃,早年也曾刻苦攻讀,鄉(xiāng)里稱博學洽聞。但一直到二十多歲屢試不第,因家境困難,只好棄儒經商。經過二十多年的苦心經營,廣置田產,攢下了一份殷實的家業(yè),饒有贏馀,“稱素封”。

素封,指無官爵封邑而富比封君的人。

但當時時局動蕩,正值明清之際的戰(zhàn)亂,子女又多,再加上蒲槃年老體衰,家道便衰落下來。蒲槃請不起塾師,便在家親自教兒子讀書,把考科舉功名的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

可見 ,馮家和蒲家都的長輩們都曾有過金榜題名的夢想 ,但屢試不第,便把希望寄托在兒子們身上。

2. 少年成名,但成年后卻屢試不第困頓科場,直到晚年才成為貢生

在少年時代,馮夢龍和蒲松齡都取得了驕人的成績,名震鄉(xiāng)里。

馮夢龍13歲時考中秀才,以文采聞名蘇州,與其兄畫家馮夢桂、其弟詩人馮夢熊并稱“吳下三馮,仲其最著”。

他“才情跌宕,詩文麗藻,尤明經學”,為同輩所欽服。為了考上科舉,他苦讀儒家經典,尤其擅長《春秋》。

蒲松齡更是厲害,19歲時參加縣府的考試,縣、府、道試均奪得第一名,取中秀才,受到山東學政施閏章夸贊,“名藉藉諸生間”。

但兩人其后的遭遇十分類似:長期沒有考中進士,沉淪下層,導致二人十分苦悶,不得已只能以塾師為業(yè)謀生,對社會和科舉制度嚴重不滿,并將這種情緒發(fā)泄在他們的文學作品中。

但二人到了晚年 ,命運卻發(fā)生了變化。

馮夢龍在57歲時補為貢生,次年破例授丹徒縣訓導,60歲時任壽寧知縣,四年后任滿歸家。

蒲松齡在46歲時被補為廩膳生,72歲時經由歲貢被補為貢生。他的一生中僅僅在1671年去江蘇省寶應縣為同鄉(xiāng)進士孫蕙做幕僚,算是接觸了官場,一年后回家鄉(xiāng)繼續(xù)做塾師并備考。

當補為貢生后,蒲松齡喜滋滋的讓人給自己畫了一幅像,流傳至今。

要說起來,馮夢龍比蒲松齡幸運,起碼當了上了官,并且在丹徒縣訓導和壽寧知縣的位上做出了很好地政績,也算是部分實現(xiàn)了自己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夢想。

3. 和當時的名士交往

雖然二人沒有功名,但文采斐然,與當時的許多名士交往頗多。

馮夢龍曾與文震孟、姚希孟、錢謙益等名人結社作文。

蒲松齡因為在當?shù)赝诵莨賳T畢家做塾師,為其撰寫迎來送往的信件書札、應酬往來,再加上他文采出眾,所以在當?shù)氐泥l(xiāng)紳名士、地方官員中小有名氣。

山東按察使喻成龍相邀蒲松齡做臬臺署中的座上客。

當時的詩壇領袖、刑部尚書王士禎更是與蒲松齡是長達二十多年的筆友。

4. 對社會的黑暗和不公嚴重不滿,

知識分子多牢騷,自古皆然。

由于馮夢龍和蒲松齡二人長期生活在社會底層,對那些如狼似虎的官吏欺壓百姓,社會不公冤案重重,底層人民的苦難境遇,都曾親眼目睹甚至親身經歷。讀書人的良心讓他們對這些不公十分憤怒,但他們沒有功名,無力改變。

在明朝末年,社會危機重重,內外矛盾十分尖銳。官府多次對商業(yè)繁榮的蘇州征收重稅,許多商戶破產,人民生活困苦。馮夢龍對此十分不滿,還曾參加反對閹黨橫征暴斂的斗爭,并被通緝。

蒲松齡成長于清朝初年,但時局依舊十分動蕩,山東爆發(fā)了兩次于七起義,清兵在山東殺人盈野。后來八旗兵南下平定三藩路過山東,四處燒殺搶掠,騷擾地方,人民苦不堪言。

成年后,蒲松齡和鄉(xiāng)親也曾稅吏催債恐嚇逼迫,又在對科場的舞弊深惡痛絕。

5. 一腔孤憤訴諸筆端,著成千古名著

知識分子的武器就是筆。

馮夢龍和蒲松齡雖然無力改變社會的不公,但他們卻發(fā)憤著書,將自己的不滿和思想訴諸筆端,寫成了千古名著。

馮夢龍的《三言》和蒲松齡的《聊齋志異》有很大的相似之處,比如主人公大多是底層勞動人民,在作品中他們謳歌勞動人民的勤勞、善良、勇敢和智慧;鞭撻抨擊了官府的黑暗腐朽和土豪劣紳黑惡勢力對人民的欺壓迫害。

尤其難能可貴的是,在當時的封建時代,馮夢龍和蒲松齡作品中都表現(xiàn)出對女性的尊重,贊揚她們的美麗善良和機智勇敢,或精明強干,對美好愛情的向往和熱切追求。

不過,這兩部作品也有很多不同之處。

《三言》雖然是馮夢龍所寫,但大多數(shù)是取材于宋元話本“抽其可以嘉惠里耳者”、“宋元舊種,亦被搜括殆盡”,加以潤色改編而成,很難稱得上是原創(chuàng),只能說是改編。

《聊齋志異》則不同,是蒲松齡用一生的心血來搜集素材,從二十多歲直到七十多歲,在長達四十多年的時間中獨自寫成的。每一篇都是他的心血凝結。

相同的人生際遇,讓馮夢龍和蒲松齡兩個文學大家的傳世之作在精神上一脈相承,就是對人民贊美和同情,對婦女尊重和欣賞,對官府腐敗和惡勢力的憎惡和鞭撻,對社會假惡丑無情的痛斥和譴責,使得兩部作品在思想上和藝術的都取得了極高的成就,成為中國文學史上的經典著作,幾百年來深受人民的喜愛,一直到今天仍然散發(fā)著不朽的藝術魅力。

馮夢龍和蒲松齡,兩位曠代奇才,一生坎坷,卻給后世留下千古名著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黄山市| 宁南县| 阳高县| 盖州市| 哈密市| 玛纳斯县| 手游| 新蔡县| 布尔津县| 霍州市| 双峰县| 平昌县| 社会| 宜兰市| 台山市| 红安县| 宜章县| 资溪县| 清原| 长垣县| 绥阳县| 江口县| 威信县| 长兴县| 开远市| 嘉禾县| 望谟县| 横山县| 蛟河市| 中方县| 浠水县| 鄢陵县| 德昌县| 上林县| 安康市| 宁安市| 库车县| 昭觉县| 兰州市| 曲周县| 壶关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