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仲淹真文人風范

我是一位古詩詞愛好者,我非常欣賞古代文人的氣節(jié),古代的文人才是真文人,他們有文人的錚錚風骨,不畏強權,不懼惡勢,不戚戚于貧賤,不汲汲于富貴,心懷天下,憂國憂民,敢于針砭時弊,月旦社會,匡世濟民,有“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骨氣和脊梁!
他們的骨子里既有高尚與浪漫,又有氣節(jié)與擔當,深諳大義,明辨是非,一身傲骨,不與權貴同流合污,尊天地,敬道德,畏民心,不為金錢媚骨,不為斗米折腰,在大義面前,有所為,有所不為,這才是真正的文人風骨!
??????寫下千古絕句“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的范仲淹就是這樣一位心懷天下,敢于直言進諫,清廉正直,兩袖清風的真文人,他堅守“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的心志,置生死和功名利祿于浮云,三次直言進諫,得罪太后,得罪皇帝,得罪宰相,三次被貶,但毫無畏懼,依然為民請命,直言進諫,朋友勸他識時務為俊杰,他卻說“寧鳴而死,不默而生”!
??????古往今來敢于像范仲淹這樣訪民疾苦,為天下先的文人之志少之又少,屈指可數(shù)。其實范仲淹的一生也非??部溃易灞臼菚闶兰?,祖父是朝中的丞相,文化素養(yǎng)很高。但在范仲淹二歲的時候,其父不幸早逝。為了生計,范仲淹的母親不得不帶著他改嫁到山東長山一戶朱姓人家,從此范仲淹改名“朱說”。朱氏的家人不待見范仲淹,好在范仲淹心胸豁達,又勤奮好學,入長白山醴泉寺讀書,一待就是三年,寒窗苦讀,劃粥斷齏,冷水澆面。
終于在26歲時以“朱說”之名進士及第??忌线M士的范仲淹,勵精圖治,一心為民,但因耿直剛正,直言不諱而多次被貶。被貶的范仲淹寫下了“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詩句來勉勵自己,繼續(xù)為民奔走。他一生為國為民,殫精竭慮,從不謀求私利,甚至在生命彌留之際,還不忘天下蒼生,帶病向仁宗上《遺表》,請求仁宗“制治于未亂,納民于大眾”。
?????《宋史》記載:“自古一代帝王之興,必有一代名世之臣。宋有仲淹諸賢,無愧乎此?!?,歷史給了范仲淹最好的評判,他雖身世坎坷,一生三起三落,但始終秉承初心,不跟權貴同流合污,全心全意效力朝廷,心憂百姓,輕財重義,窖金捐寺,重教興學。
???????為官數(shù)十載的范仲淹傾盡一生訪民疾苦,在生活上卻十分質樸,他要求家人在衣食上不得綾羅綢緞,山珍海味,更不得鋪張浪費,每頓飯,葷菜不得超過2樣,為了支持重教興學的規(guī)定,他還把自己的住宅捐出來做學堂,并時常與學生談論國家大事,強調士大夫為國報國的己任,這讓當時社會的學風煥然一新。他的一言一行無不充分體現(xiàn)了中國古代文人知行合一的高貴品質,時至今日,范仲淹勤政愛民,心系百姓的奉獻精神仍然值得信仰和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