龐貝古城驚現(xiàn)2000年前「快餐店」,古羅馬人也吃麥當勞?


熟悉歷史的朋友,一定不會對「龐貝古城」感到陌生。
作為僅次于古羅馬城的第二大城,龐貝古城毀于維蘇威火山的突然爆發(fā)。
厚約5.6米的火山灰,毫不留情地將它從地球上徹底抹掉。

也正因為事發(fā)突然,龐貝城是在瞬間被掩埋的:
因此古羅馬的很多珍貴歷史資料,被很好地保存了下來。

比如龐貝古城的一處面包房:

一條商業(yè)街:

以及猝不及防就離開人世的龐貝城居民。
他們死前最后一刻的瞬間,被永久保存了下來:


就在最近,考古學家們又有了新的發(fā)現(xiàn):
龐貝古城首次出土了快餐店,而且是保存較為完好的快餐店!
這一重大發(fā)現(xiàn),有利于我們解開2000多年前的「古羅馬飲食之謎」!

話不多說,讓我們來一睹2000年前的快餐店的風采。
首先是裝飾方面:
餐廳柜臺的正面裝飾著色彩鮮艷的壁畫,其中描繪的一些動物,是所售食品的部分原料。
比如壁畫中可見的一只雞和兩只倒掛的鴨子。

另一幅壁畫描繪了一條用皮帶牽引的狗,早在2000多年前,古羅馬人就學會這樣遛狗了:

還有一張壁畫則描繪了農(nóng)夫勞作,以及莊稼豐收的場景。

最后在餐廳的正中央,還有一位女士的畫像,畫中是一位希臘神話中的海洋仙女騎在馬上。
如此絢麗的壁畫,你能想象這是2000年前的作品嗎?

其次是食物方面:
在一些可以置放熱食的深陶罐中,考古學家發(fā)現(xiàn)了近2000年前食物的痕跡。
店主將這些陶罐,擺放在一個帶有圓洞的柜臺中,相信這樣可以更好地保溫。

考古學家在餐廳的其中一個容器中,發(fā)現(xiàn)了鴨骨碎片,以及山羊、豬、魚和蝸牛的痕跡。

考古學家在一個酒瓶的底部發(fā)現(xiàn)了蠶豆粉的痕跡。
他們還發(fā)現(xiàn)了一個精心加工過的青銅水碗,以及用于烹飪燉菜和湯的陶瓷罐。
一對燒酒瓶,一個青銅長柄勺,以及九個羅馬時期流行的雙耳罐。

2000年前的古羅馬人就吃魚羊豬了?那不是跟我們現(xiàn)代人差不太多了?
古時候的龐貝古城,想必也是一個好吃的城邦呀:

那么談到這里有朋友就要問了:
2000年前的古羅馬人,到底吃什么?

借著這次龐貝古城快餐店的橫空出世,讓我們來談談這個話題。
“豐盛程度不輸東漢”
文章的一開始,讓我們先來看看羅馬帝國的版圖:

環(huán)繞著地中海的羅馬帝國版圖廣闊,既有亞平寧半島的富饒,也有北非和伊比利亞半島的野性。
因此,當時的羅馬人在食材的選擇上,余地非常多。
這是龐貝古城的一張壁畫,大概繪于公元前100年左右:

這是當時地中海的海洋生物,也是羅馬飲食的重要組成部分。
我們可以看到,雖然有很多古生物已經(jīng)滅絕,但魷魚、八爪魚等現(xiàn)在還能吃到的海產(chǎn),古時候就有了。
因此,羅馬人對魚肉的鐘愛遠近聞名,對魚肉的烹飪技法,則源自同樣是無魚不歡的希臘。

除了魚肉,豬肉、羊肉和雞肉也能在羅馬盤中出現(xiàn)。
公元2世紀的普林尼在作品中就表示,沒有哪一種肉類的滋味,能比得上豬肉。
當時的羅馬貴族喜歡用富含豬油的豬里脊肉招待客人。
主人親自切肉,然后再串到烤肉桿上,架在篝火的余燼上烤熟,并撒鹽調(diào)味。

除了常規(guī)的魚羊豬以外,「野味」也是古羅馬人的最愛。
「紅燒孔雀」是古羅馬的一道名菜,西方現(xiàn)代食譜里也有孔雀的位置。
做法大多是像美國人做感恩節(jié)火雞一樣:掏空肚子,塞滿香料,外層涂油,整只翻烤。

羅馬貴族在分食孔雀
除了孔雀肉,相對較小的鼠肉、蛇肉、蛙肉乃至鴕鳥肉,都可能被羅馬人買來一嘗究竟。

當時古羅馬的霸主地位,再加上食材的多樣化,讓貴族們終日沉迷于聲色犬馬之中。
羅馬貴族喜歡舉辦宴會,宴會的內(nèi)容就是“吃”,沒有其他的活動。

美劇《羅馬》劇照
一場完整的羅馬貴族宴會得有10個小時。
貴族們躺在軟席上,等待仆人端上好酒好菜,然后大快朵頤。

那有的小伙伴就要問了:
10個小時,這些人吃撐了怎么辦?
莫慌,這時候他們的仆人會提供一條生豬腸,他們會在里面把剛吃的食物都吐出來,這樣就能繼續(xù)吃啦。
“分化嚴重的平民飲食”
比起古羅馬貴族大魚大肉的奢靡生活,古羅馬平民的飲食條件則普通許多。
面包,是他們賴以生存的重要食物之一。
古羅馬甚至有諺語有云:“面包為生活之依賴。”

??
當時各色面包有70余種,包括夾心面包、栗子面包等。
考古學家在龐貝古城發(fā)現(xiàn)了32家面包店,數(shù)量之多,說面包哺育了羅馬人都不為過。

除了面包,古羅馬平民依然鐘情于野味。
無法購買到孔雀、天鵝這種珍稀食材的他們,有獨特的解決辦法:
那就是吃動物的睪丸!

在美劇《羅馬》第一季中,屋大維的母親為了讓他成為“真正的男人”,逼迫他生吃下一整顆羊睪丸。
朋友們,羊睪丸可是連貝爺吃了都要吐的東西啊:



就像剛出土的龐貝古城快餐店一樣,琳瑯滿目的快餐店是古羅馬的標配。
平民不僅能在那里吃肉喝酒,還能享用到石榴,葡萄,杏仁,奶酪,意式薄餅。

總的來說,古羅馬平民在食物的選擇上,沒有貴族那么豐富,但總的來說還算不錯。
面包、水果、堅果這些,古羅馬平民還是能吃上的。

當然了,在奴隸制的大時代下,我們不能忽視一個群體:奴隸。
只不過文獻關(guān)于這部分的記載實在太少,估計是不值得一寫吧。

古羅馬人用餐的壁畫

總的來說,古羅馬飲食對后世的影響力,是深遠的。
他們創(chuàng)造出了第一種歐洲飲食文化;
他們發(fā)明了簡餐或小吃(今日速食的先驅(qū));
他們對第一批杰出廚師的崛起和興盛貢獻甚巨;
他們也建立了精致意大利料理的基礎,深受世人喜愛。

追逐美味,是每個地方人們的共識。
如果能有機會,讓古羅馬的廚師和我們古代的御廚PK一下,就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