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17讀書筆記|復盤《厭女:日本的女性嫌惡》這是一本沉重的書
感悟:
這是一本沉重的書,里面的討論可能會引起你極度的不適,甚至想要將這本書封禁以及懷疑它的真實性。但是即便是所涉及的領域難以啟齒,我還是希望,這本書能被更多的人看到。
厭女不僅僅只是表現(xiàn)在異性上,同時也存在于同性與自身之間。這種厭女是長期歷史遺留下來的劣跡。作者一直在書中強調(diào),若是想要不再厭女就只有一個方法,那就是不得不正視這個問題。
我想說,我們現(xiàn)在已經(jīng)足夠強大了,因此即便前面有多么的不堪,我們也能夠正視這個問題。因為只有正視了這個問題,我們才能去解決這個問題。只是不知道這種解決的方式會在多久以后,或者這種現(xiàn)象要經(jīng)過多少歲月的洗禮,最終才能成為更好的轉變。
看這本書時,我心中想的是,至少,中國已經(jīng)沒有那么嚴重了吧?可是誰又知道呢?我們永遠也不知道大數(shù)據(jù)到底存在一些什么。
文章摘抄:
>> “婦女能頂半邊天”,這句充滿豪邁之氣的口號,我們是從社會主義中國學到的??墒?,“改革開放”之后,傳到我們耳里的,凈是什么“企業(yè)喜歡男生”“女性就業(yè)難”之類,和資本主義沒有兩樣。
>> 厭女癥的表現(xiàn)形式在男女身上并不對稱。在男人身上表現(xiàn)為“女性蔑視”,在女人身上則表現(xiàn)為“自我厭惡”。
>> 近代男性文學中的“女人”(并非真實的女人而是作為戀物癖符號的女人,故加引號),是構成男人內(nèi)心世界的私人空間。
>> 在歷史上,性的雙重標準,是在以夫妻為中心的近代家庭制度形成的時期成立的,而這也是作為產(chǎn)業(yè)的娼妓制度形成的時期,近代家庭制度與娼妓制度,兩者互為表里。
>> 赤木還說,職業(yè)女性有義務供養(yǎng)自己這種“性弱者”〔赤木,2007〕。那么,我想問問他:既然想被養(yǎng)起來,那女人迄今為止在家庭中承受的一切,包括家務勞動、撫育兒女、護理老人、性的奉獻、家庭內(nèi)暴力,他都做好了接受的準備嗎?可他對此沒有提及?!爸鞣颉焙苌伲粌H因為具備供養(yǎng)主夫的經(jīng)濟能力的女人很少,還因為愿當主夫的男人很少。這不過是因為,男人們早已知道,不僅主婦,主夫也是處于不利位置的。
>> 根據(jù)舒爾茨的研究,加害者都想讓相信被害者是自己情愿的。日常生活中多為膽小之輩的加害者們,試圖藉由此減輕自己的罪惡感。其實,這也是色情制品的常規(guī)套路,即使是強奸,也偷換為“女人等著我去強奸”的“誘惑者理論”。
>> 原來如此!性(sexuality)既不是“自然”也不是“本能”,而是文化和歷史的產(chǎn)物……對,就是這樣的!我從??碌臅械玫接職夂蛦l(fā),開始了對日本的性的研究。
>> “被閹割”意味著壓抑母親的話語,壓抑母親要求正義和公平的抗議話語,也就是承認女人的生命輕于男人,甘愿接受性別壓迫?!蔡飴u,1986:6〕
>> 如果有女人自身完全不存在厭女癥,只為改變社會而斗爭,那么,女性主義就不再是“自我解放的思想”,而只是“改變社會”的道具。這樣的斗爭,只是一種“強加的正義”,幾乎可稱不同文化的碰撞,兩者之間不但不能對話,反而會以多數(shù)派對少數(shù)派的壓抑和排除而告終吧。本來,何為厭女癥,只有知道的人才能判定。許多女人正是因為知道了何為厭女癥,才對此感到憤怒和痛苦。
>>對“如果只能生一個,希望男孩還是女孩”的持續(xù)性社會問卷調(diào)查中,韓國和中國至今仍然是壓倒性多數(shù)地選擇男孩,而日本在20世紀80年代前期,選擇女孩的人數(shù)就超過了選擇男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