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戰(zhàn)小國武裝:捷克斯洛伐克(上)陸軍

捷克斯洛伐克嚴格意義上已經(jīng)不算是“小國”,其在歐洲是具有一定影響力的,且在軍工產(chǎn)業(yè)上也比巴爾干等鄰國都更為先進,甚至在世界上都頗具盛名。哪怕是遙遠的東方,對于斯捷潘工廠出產(chǎn)的捷克式輕機槍也不可能不熟悉。
然而,相較于英美蘇德日等等參戰(zhàn)國,這還是個小國,所以,我們來看看這個在二戰(zhàn)爆發(fā)前就滅亡的國家,曾經(jīng)擁有一支怎樣的軍隊。
(一)宏觀編制
捷克斯洛伐克,在1938年9月30日,也是慕尼黑會議結束時,其全國的陸空軍(別問我為什么沒有海軍)已經(jīng)具有相當規(guī)模。其中,陸軍整編部隊多達四個集團軍又一個軍,還有5個師的總預備隊和大批的炮兵、工兵和裝甲配屬。其中,最重要的兩個師級單位——步兵師和快速師都已經(jīng)頗具規(guī)模。捷克斯洛伐克全國有22個步兵師,4個快速師——這已經(jīng)不是一個小數(shù)字。
捷克斯洛伐克的空軍是配屬在各個集團軍的。集團軍,個人以為還是靜態(tài)意義大于動態(tài)意義。在這些作戰(zhàn)部隊之中,邊境戍衛(wèi)部隊、機關護衛(wèi)部隊等都有獨立的編制。以第一集團軍為例。其除了正規(guī)的步兵師和工兵、通訊、炮兵部隊之外,還有兩個邊境防衛(wèi)區(qū)(軍級),在兩個步兵軍之下也有幾個邊區(qū)軍區(qū),下轄堡壘部隊等部隊。
除此之外,捷克斯洛伐克由于獨立的軍工生產(chǎn)體系,在裝甲部隊和裝甲列車部隊上都有不小的配屬。這些我們都會在中篇的戰(zhàn)斗序列表上一一列出。(發(fā)布時已經(jīng)在緊鑼密鼓地翻譯和轉譯)
(二)步兵師、邊境防衛(wèi)營、近衛(wèi)營(機關護衛(wèi)營)

相對于奧地利,捷克斯洛伐克的步兵師的建立更加具有現(xiàn)代性。宏觀來看,每個步兵師包括三個步兵團、一個炮兵團、一個混合偵察營、一個工兵連、一個通訊營,還有師部直轄及其他部隊。如果看過德國早期波次步兵師的編制方法,不難看出兩者極端相似之處。
(1)步兵團

捷克斯洛伐克步兵團每團三個營,每營下轄一個機槍連和三個步兵連,一個步兵連下轄4個排,每排3個班,排部3人,每班13人,其中有一挺輕機槍(vz26,正是大名鼎鼎的捷克式輕機槍ZB26),每個機槍連下轄三個排,每排兩個班,每班兩挺重機槍。

那么總體來看,每個步兵連都有12挺輕機槍,每個機槍連都有12挺重機槍——這和德軍的火力配備基本是一樣的。
除此之外,捷克斯洛伐克步兵團也有十四連的味道。其還下轄一個反坦克炮連(12門37mm反坦克炮)、一個迫擊炮連(12門80mm迫擊炮)、一個工兵連、一個通訊連(信號連)、一個后勤連。這其中,反坦克連和迫擊炮連和德軍十四連的步兵團下轄的步兵炮連和裝甲殲擊連,可真是無比相似。

(2)炮兵團
捷克斯洛伐克炮兵團也下轄3個營,但是沒有達到德軍的105mm和150mm的那樣的規(guī)模,其中一個營裝備80mm野戰(zhàn)炮,該營下轄3個連,每連4門。

另外兩個營裝備100mm野戰(zhàn)炮,也下轄3個連,每連3門。也就是說,炮兵團配屬一般會有12門80mm野戰(zhàn)炮和18門100mm野戰(zhàn)炮——然而實際上各師裝備情況也是不同的,型號口徑還存在差異,我們之后會列出。

(3)混合偵察營
這一條獨立列出是因為捷克斯洛伐克步兵師的特殊配屬水平。由于較少的步兵師,他們可以配屬一定的輕裝甲部隊,也就是著名的vz33超輕型坦克。
混合偵察營包括一個自行車偵察連、一個騎兵偵察連、一個裝甲偵察排、一個工兵排和一個后勤部。自行車偵察連和步兵一樣,三個常規(guī)自行車排和一個自行車機槍排,騎兵亦然,下轄三個騎兵排和一個騎兵機槍排。每個裝甲偵察排下轄3臺vz33超輕型坦克。工兵排大概就是戰(zhàn)斗工兵排。

你可能會認為,這個裝甲偵察排大概是架子,捷克斯洛伐克應該沒法給每個師提供3輛輕型坦克。但并非如此。在全國的22個步兵師中(暫且不算第一步兵師,那么就是21個),其中只有三個師沒有配屬(第6師、第20師和第21師);三個師可能配屬,也可能沒配屬(第9師、第13師和第16師);其余15個步兵師,100%配屬齊全。

(4)其他部隊
師屬工兵連應當是承擔正常工兵工作用的部隊。
通訊營包括一個無線電通訊連和一個電話通訊連。
師部部隊包括一個騎兵排、一個運輸班、一個摩托化憲兵排。
除此之外,下轄野戰(zhàn)醫(yī)院、獸醫(yī)部、三個運輸班、一個彈藥部、一個軍需部、兩個勞動連(勞工連,類似我之前談過的RAD)、一個戰(zhàn)地郵局、一個軍事法庭。可以說,一個二戰(zhàn)型的步兵師應該有的東西他們都有,編制也無比相似。
總體來說,我們可以看到捷克斯洛伐克的步兵師編制絕對是相當先進的。
(5)邊境防衛(wèi)營

捷克斯洛伐克的邊境防衛(wèi)營麻雀雖小,五臟俱全。作為邊境戍衛(wèi)部隊,裝備完全達標。
營部一個排。
其下轄三個步兵連——每個連下轄四個排,每個排都有足足8挺輕機槍——這個配置可能比常規(guī)步兵還要好,因為這意味著每個步兵連有32挺輕機槍。(注:因為標識情況,一般應該指每個排8挺輕機槍,但如果是一個連8挺的話應該不符合一般我看到的圖示的意思,雖然更為符合實際,建議兩種情況都納入考慮)
其還下轄一個機槍連,編制和常規(guī)機槍連一樣——三排二班,12挺重機槍。
其還有一個技術兵種連,包括一個戰(zhàn)斗工兵排和通訊排。
其還下轄一個迫擊炮排,兩個班,每班一門80mm迫擊炮。
其還下轄一個反坦克炮排,四個班,每班一門37mm反坦克炮。
整個邊境防衛(wèi)營至少下轄24挺輕機槍(按照一個連8挺算)、12挺重機槍、2門迫擊炮和4門37mm反坦克炮,絕對是很富裕的。

(6)機關護衛(wèi)營

又叫“近衛(wèi)營”,但是這樣的營卻很窮。仍然還是三個步兵連和一個機槍連。步兵連似乎還是和邊境防衛(wèi)營一樣,一個排/連下轄8挺輕機槍,但機槍連不同,下轄2排,每排2班,每班2挺重機槍,也就是說機槍連只有8挺重機槍,是相對較小的。
除此之外,其也沒有任何其他配屬部隊。
(三)快速師

捷克斯洛伐克快速師的編制,并不能被認為是裝甲師——因為裝甲和步兵雖然有著相對良好的配屬比例,但其一半的部隊還是騎兵。
快速師師部為一個摩托化連,其下轄一個騎兵旅、一個摩托化步兵旅、一個機械化騎兵營(機械化偵察營)、一批摩托化防空、工兵和反坦克炮等部隊,以及其他配屬部隊。
(1)騎兵旅
每個騎兵旅下轄2個騎兵“團”和一個自行車營、一個山炮營。騎兵“團”其實是騎兵營,編制上個人猜測應該是三個騎兵連加一個騎兵機槍連,畢竟基本都這么編。
自行車營包括三個自行車連、一個摩托化機槍連、一個混合摩托化連(包括3門37mm反坦克炮、3門80mm迫擊炮)
山炮營下轄12門80mm騎炮。
(2)摩托化旅
摩托化旅里面的部隊更有裝甲師的樣子。其下轄2個裝甲營和2個摩托化步兵營,以及一個炮兵營。
每個裝甲營營部一輛指揮坦克,并下轄3個裝甲連,每個裝甲連下轄16輛坦克(此時還是LTvz35為主,即后來的35(t)),摩步營編制不明,也許還是三個摩托化步兵連和一個摩托化機槍連。

摩托化炮兵營包括12門100mm榴彈炮,應該就是指摩托化牽引。
(3)其他部隊
機械化騎兵營下轄一個摩托化騎兵連、一個裝甲車連(12輛OAvz30裝甲車)

一個裝甲連(12輛LTvz34)。

其下轄一個摩托化工兵連、兩個摩托化防空連(每連12門20mm防空炮)、兩個摩托化反坦克炮連(每連12門37mm反坦克炮)、一個摩托化通訊營。
師部包括一個摩托化通訊營、一個摩托化運輸班(師部人員)、一個摩托化憲兵排、一個摩托化軍事法庭(反正就是高度摩托化)。
另外還有一個摩托化后勤連。
至少我們能看到的,一個快速師在編制上有兩個裝甲營又一個連——7個裝甲連,并一個裝甲車連。這表明從編制上一個快速師可以達到114輛坦克和12輛裝甲車,已經(jīng)不少了,即使這是輕型坦克或輕中型坦克。當然,一般這些裝甲營都不滿編。舉例第一快速師,其下轄的2個裝甲營實際上只有75輛坦克,而非編制上的98輛坦克(6個連96輛,并兩營部指揮坦克2輛)??杉词谷绱耍搸熆傆嬤€是有91輛坦克和12輛裝甲車,已經(jīng)不是能讓人小覷的力量了。
中篇預告:捷克斯洛伐克1938年9月30日全軍戰(zhàn)斗序列。

其他小國武裝請參見文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