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新年祭——年悟】——原創(chuàng)
【2022新年祭之年悟】
十歲的時候,我們期盼著過年,有一桌豐盛的菜品,各種喜愛的零食,璀璨的煙花、漂亮的新衣和壓在枕下過夜就上繳的壓歲錢。
那個時候,我們的愿望是如此的簡單,我們?nèi)菀诐M足而又多姿多彩。
二十歲的時候,我們成年了,懂得了父母的不易,家庭的重?fù)?dān),于是過年不再只有享樂,而是有了絲責(zé)任感。它使得我們參與到置辦年貨這個普遍的活動中。
那個時候,我們才發(fā)現(xiàn),原來過年要花很多很多錢。那些小時候喜愛的美食、煙花、新衣幾乎要花去父母小半年的薪水。我們小時候收到過親戚的紅包父母就會禮尚往來的還送給對方小孩——禮數(shù)這東西,從小我們看不慣卻又都潛移默化承襲了下來。
是的,這時候除了大把大把的往外花錢,就數(shù)禮數(shù)最多。
哪家親戚有老人滿了60高壽要進(jìn)祠堂,冬至日各家都要派遣一人去幫忙張羅置辦酒席。吃完席還要帶上鞭炮香燭一大伙人披著紅浩浩蕩蕩敲鑼打鼓走街串巷去到祠堂祭祖——昭告天下——這家某某老人年紀(jì)到了可以吃村里的老人錢了。
大年初一祭動刀祭葷腥,不宜掃地不宜罵人,所以我們恪奉著這幾條規(guī)則,早上一般清粥加白菜豆腐,要么面條加白菜豆腐——寓意清清白白。
這個年紀(jì),我們還只是出點(diǎn)錢,幫忙張羅張羅,替父母分擔(dān)分擔(dān)家務(wù),全一些禮數(shù)。
等到三十歲,父母逐漸年邁,我們對家庭的參與度就更濃了。
我們在長輩的提醒下,會精心打算廿四小年、廿五、廿九大年、三十除夕要置辦幾個菜、什么樣的菜色,要準(zhǔn)備什么酒水飲料和糖果年貨。
我們在年前會特意給家里的孩子和長輩買好新衣新鞋。
會提前取好現(xiàn)金包好紅包等著除夕晚上給家里小輩和長輩包壓歲錢。
也會提前跟家里叔伯確定好哪天來誰家吃年飯。
姑媽們初二回娘家今年輪到哪家接待又要準(zhǔn)備什么。
還要提前學(xué)學(xué)長房長子長孫備齊三牲五畜去祠堂祭祀的禮儀等等,以免出丑。
一樁樁一件件,里面都是學(xué)問。
這個時候我們才恍然意識到,原來十歲時以為的廿四之后每天都是過年、二十歲時以為的只有廿四、三十除夕是年其實(shí)都不對。
三十歲突然就明白了,每個地方過年的日子可能都不一樣,哪怕只隔著一堵圍墻兩家的大小年可能都不一樣。
我們熟知的北方廿三小年,南方廿四小年就很有代表性。
事實(shí)上,每個宗姓的大小年、幾個年都不一樣。拿我家這邊來說,我是江西南昌人,我家這邊幾個姓氏家族的年節(jié)時間就不一樣。
范氏宗姓的興廿四小年,廿五、廿九、三十大年,初一宗姓之間拜年,初二回家娘家拜年,初三不做客,初四后走親戚。
黃氏宗姓的興廿四小年,三十大年,初一不拜年,初二拜年,初三走客,初四回娘家拜年。
趙氏宗姓則興廿三廿四兩個小年,廿七、三十大年,初一到初四拜年和范姓一族一樣。
拋開這些祖輩傳下來的文化習(xí)俗,反過來想,小時候我們以為的每天都是年也似乎又是對的,畢竟今天不是你這過年就是他那過年,一家人在一起熱熱鬧鬧有吃有喝閑時聊天喝茶忙時搓麻打牌,哪天又不是年呢?
區(qū)別的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我們身份角色的轉(zhuǎn)換,很多事情就變得不一樣了,如此而已。
可能每個地方唯一相同的是:離家多年終于回家過年的單身狗必然逃不過相親的真香定律。
哈哈哈……
好了,絮叨這么久,也不知道你們那邊是不是這樣過好幾個年,又有什么特別的年俗。
可以聊聊哦……
最后,給大家送上虎年祝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