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來,一定會來
話不多說,上圖:

大家好,我是旆宇。很抱歉在年前沒有及時更新第八章之后的內(nèi)容,因為那段時間突然生病,還到處都買不到藥,在苦熬好幾天之后才想起快遞那回事兒,然后又是三四天等待拿到藥,又是好長時間后才慢慢恢復過來。想著更新了結(jié)果過年了,也不知道什么原因稿件審核老是過不了,鎖稿好多回。最后絕望了改回第一稿半點沒動,突然過審了??。
這個海報就是連載小說的封面,本人自制,水平有限。因為篇幅限制,上傳時封面裁掉了主體,只留下四個大字。這次將它的全貌發(fā)出來,給大伙兒獻個丑。雖然它糙得可以,但我希望表達的,都在這張海報上了。1、主體財神像是全文主線,在海報上它占比很大,有點擎天柱撐起骨架的意味。2、它的背景是一雙戴著手銬的拳頭,一是我希望展現(xiàn)少強學校的學生那種被束縛卻無法逃脫、無法訴說的無奈,二是我對整件事幕后黑手的警示:所有試圖用不光彩手段改變他人的人,必將受到應有的懲罰。3、它的最上邊的圖層是一副金邊鐵網(wǎng),它捆縛著整張圖,除了對無處逃脫的加強,還是“天網(wǎng)恢恢,疏而不漏”的側(cè)寫。4、接下來是文字,頂部那句“明雖滅盡,燈爐猶存”,是我無法釋懷那些學校這么多年潛藏在大眾視野背后野蠻生長,就算拔掉一個,還有好多仍在肆意妄為。底部是作品中出場的人物名稱,因為不斷增刪修改加上現(xiàn)在還在中期寫作里,人物名稱可能會改變(大方向主角不會變,小角色可能會)。
抱歉因為隱私我只能隱去自己姓名,一方面我不會因為一部作品揚名立身月入百萬,另一方面作品好就行,不必糾結(jié)作者姓甚名誰。這部作品我從2018年3月26日開始策劃寫作,這么長時間增增減減,加上本人……比較佛系,拖了很久,另一方面我希望踏踏實實展現(xiàn)我那個世界的沉重,不想寫的得輕浮,以免對不起曾經(jīng)或正在此類學校中成長的孩子們。

起初《血賬財神》這個故事是我大三要做的微電影劇本,已經(jīng)完成六百多鏡的分鏡頭劇本、買了三腳架、小搖臂、重滑軌、尋找制作了相關(guān)道具后,開機兩天宣告夭折。因為學校給的時間很短,六百多鏡是個很難完成的任務,前一年我完成了一個四百三十八鏡的處女作,雖說拿到了獎,但我很怕把它翻出來看,更不敢給人看,即使覺得自己終于完成了一個屬于我的作品,但它真的談不上好(大冬天拍攝,實際拍攝只有五天,全程固定機位沒有調(diào)度,它只是完成任務了而已)。所以當我做出這第二個故事的時候,我希望在運鏡上有很多的改變,所以器材都買了,但是六百多鏡是個巨大的負擔,而且當時是夏天,山上巨熱強光很多根本無法拍出想要的感覺,同學們沒有經(jīng)歷過角色的生活,演繹特別吃力。最要命的是實習在即大伙心思都不在片子上了,在做了被證明的無用功后,我被迫放棄原片計劃。
然后我將原來不到兩萬字的短片不斷改變,一稿完成時加上邊角料已經(jīng)十二萬字,現(xiàn)在的二稿還在它的基礎(chǔ)上增加其中的重點故事,當然會有些新的人物進來。最大的改變是我將原本的單一主角變成了群像戲,這樣或許可以更好的更全面的展現(xiàn)那個群體,并且加入了家長、學校、記者、警察、律師、社會等等方面的人讓他們一起豐富故事和內(nèi)核。因為有些事,不是單方面說得明白的。我現(xiàn)實生活中沒有接觸過此類學校出來的學生,所有的創(chuàng)作基礎(chǔ)都是搜集的新聞資料,所以如果關(guān)心新聞的朋友會發(fā)現(xiàn),《財神》里很多事情可以找到現(xiàn)實新聞對應,我虛構(gòu)的是故事走向和人物轉(zhuǎn)變,骨節(jié)上的那些學校中的事,基本可以找到原型。另外插一嘴,有一個角色是有明確的現(xiàn)實原型的,就是漢寧市電視臺深度報道的大記者譚靖蕓,她的原型是《新聞調(diào)查》的柴老師,進過非典病房的那位。她是我最喜歡的調(diào)查記者,讓我確定了我的大學專業(yè),也感謝她讓我看到了新聞調(diào)查的深度、力度、廣度、厚度及溫度。
所以,《財神》可能會很苦,因為那些美好,我是不相信的。剛開始做它是因為豫章書院出事,但我比它的發(fā)生更早注意這個行業(yè),雖然年紀小,但是從2002年左右的杭州西湖萬國英“西點男孩學校”、2007/8的臨沂楊永信電擊網(wǎng)癮治療,再到豫章書院、成都嘉年華、武漢新長征……等等等等,這么多年來這么多機構(gòu),這么多無處安放的無奈故事,一路伴著我長大看過來,我不知道是什么原因讓它們?nèi)邕^江之鯉踴躍而出,所以開始想要尋找那個答案,后來我無奈地發(fā)現(xiàn)其實只要一句話就足以概括原委:利益驅(qū)使,有需求就有市場,存在即合理。
我是不愿意看到教育變成一門生意,就像不愿意看到吳京把愛國變成一門生意一樣,但很可惜,教育早就是門生意了。在這門生意中花錢換來學位證的最后時光,我終于搞明白了大學四年我在學的其實只有一句話,這句話是我的專業(yè)賦予我的,是我發(fā)現(xiàn)的這個世界或許不會變的真理,所以我是打算把這句話當成一碟醋努力分享給更多的人看到,才包了《血賬財神》這盤餃子,這句話是:你我看到的,是有人想要讓你我看到的。
電影,一定要是非分的事才可以。這是姜文訪談節(jié)目中的原話,小說,也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