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潛艇:隱蔽殺手
1954年1月21日,美國海軍少將海曼·里科弗設(shè)計的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進化行處女航,這一航行宣告了核潛艇時代的到來。
1954年1月21日,一艘與眾不同的龐然大物,隨著一瓶粉紅色香檳酒的四下飛濺及上萬名觀眾的歡呼,從船臺上緩緩滑入水中。它就是人類歷史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鸚鵡螺”號。面對此情此景。最激動的還是被譽為“核潛艇之父”的美軍少將科里弗。
早在1939年,第二次世界大戰(zhàn)爆發(fā)前,里科弗就從美國海軍實驗室技術(shù)顧問羅斯·岡恩博士的研究報告中意識到:如果能用核動力來推動潛艇,那將使?jié)撏恿Τ霈F(xiàn)一場劃時代的革命。
1946年,“二戰(zhàn)”結(jié)束后不久,里科弗在充分研究的基礎(chǔ)上,大膽地提出建議:把核動力推進裝置按在潛艇上,而不是安裝在噸位較大的巡洋艦上。他認為,核動力其有航程大的特點,潛艇具備隱蔽性好的優(yōu)勢,兩者結(jié)合,珠聯(lián)璧合,相得益彰。經(jīng)過多放奔走,當局終于于1948年5月1日批準了建造第一艘核動力潛艇。
再具體研制過程中,有關(guān)人員克服了許多棘手問題。1953年6月25日,核潛艇用的陸上模擬中子反應達到了滿功率。此后,核反應堆又持續(xù)進行了96小時滿功率運轉(zhuǎn),從而證明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潛艇可以連續(xù)不停地橫渡大西洋。
1954年1月21日,“鸚鵡螺”號開始了它的水下處女航,這次航行,歷時84小時,航程1300千米,創(chuàng)下了潛艇航行的最高記錄。1959年12月,世界上第一艘核動力導彈潛艇“喬治·華盛頓”號又問世。次年7月18日,它作為世界上第一艘攜載16枚“北極星”彈道導彈核潛艇,進行了世界上第一次潛射導彈實驗。
蘇聯(lián)在核動力潛艇發(fā)展雖然起步雖晚,但進展神速。它的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與美國同樣,也發(fā)展了4代,型號卻多于美國。俄羅斯的“臺風”級核動力導彈潛艇是世界上迄今為止噸位最大得潛艇。它最大的特點是耐壓殼體采用品字形結(jié)構(gòu),在設(shè)計時為適合本國特點,注重提高潛艇的破冰能力,因而具有突破北極3米厚冰層上浮的能力。
之后,英法兩國也緊步后塵,加緊研發(fā)適合本國特點得核動力潛艇。目前,世界上各國已有核潛艇兩百余艘。
1970年12月26日,由中國自行設(shè)計制造的第一艘核動力潛艇建成下水。經(jīng)過幾年試航后,于1974年8月1日,正式編入海軍序列,被命名為“長征一號”。從此,人民海軍進去了擁有核潛艇的新階段。核潛艇的建成,對我國國防軍事具有重大意義,使中國首度擁有隱蔽性好、生存能力強的核打擊力量,成為世界上第五支水下核打擊力量。
展望21世紀,核動力潛艇將繼續(xù)朝著攻擊威力大、功能多樣化、安全性能好等方向發(fā)展。核動力彈道導彈潛艇似乎在一段時間內(nèi)不會有大的起色,而核動力攻擊潛艇性能會更上一層樓。
核潛艇:隱蔽殺手的評論 (共 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