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再重發(fā)周深《流光》中青報〈我的節(jié)日我的歌〉主題曲339

2023-01-21 13:08 作者:MW周深超齡粉絲  | 我要投稿

MW:再重發(fā)周深《流光》中國青年報音樂企劃〈我的節(jié)日我的歌〉主題曲

2021/01/20? 原始文上傳b站

2023/01/21 上傳b站(篇339)

2023/01/21

由于b站系統(tǒng)問題,文章不能編輯修訂,不知何時才回復正常。

二發(fā)的歌話未完成,一時手誤傳送出,由于不能在原文編輯,會被拒上傳,現(xiàn)今是第三次重發(fā)此歌話,

為小友帶來的不便致歉!

2023/01/20

此文完成之日,相隔祭卯年農歷新年剛好還有2天,適時寫此篇歌話,讓我順道在此和小友們拜個早年!

這篇是應節(jié)的歌話,因為《流光》此曲涵蓋了中國傳統(tǒng)的五大節(jié)日:

元宵、清明、中秋、重陽,而壓軸節(jié)日就是「農歷新年」。以「流光」來命名曲子真的美極了,傳統(tǒng)的五大節(jié)日是中國歷史長河里的瑰寶,中國文化里的精髓盡在其中,流動和閃爍的光采,寖遠無界,承傳不絕。

詩人墨客歷代贊頌「時光」里一切精致動人的事物,以及銀光瀉地的「月華」「星芒」,都愛用「流光」的例子不勝牧擧:

a)三國魏·曹植〈七哀詩〉之「明月照高樓 ,[流光]正徘徊?!?/p>

b)唐·李白〈古風〉指出寶貴光陰有如逝去的流水不復返「逝川與[流光]飄忽不相待」。

c)南宋·范成大《車遙遙篇》之「愿我如星君如月 夜夜[流光]相皎潔」,作比星光與月華。

〈中國青年報〉是一份全國性綜合日報,創(chuàng)刊于1951年4月27日(距今71年),是共青團中央機關報,讀者群以青年人為主,是具有重大影響力的中央主流媒體。2000年5月,中青報在線網站正式開通。

(一)〈我的節(jié)日我的歌〉項目由來

2021年,中國青年報創(chuàng)新規(guī)劃出品了一個音樂項目,以節(jié)日為主題的〈青春中國節(jié)〉。青年報對外發(fā)布了三個節(jié)日的主題曲及音樂MV:

*國慶共賞〈山河星光〉

*元旦祈福〈芳華如愿〉

*春節(jié)唱響〈春意福盈〉

其后,2022年2月14日〈青春中國節(jié)〉更名〈我的節(jié)日我的歌〉,唱響大家節(jié)日記憶。其實中青報還有另一系列〈我的氣節(jié)我的歌〉,全是透過歌曲來傳揚傳統(tǒng)文化,不用硬銷,讓青年人在潛移默化中,領略中國歷法里的24個氣節(jié),真是令人感動!

節(jié)日系列,青年報已制作了十多首原創(chuàng)曲及音樂MV:

1)《心月明》元宵節(jié) 2022/02/15

2)《山河是我》清明節(jié) 2022/04/02

3)《奮斗的光》勞動節(jié) 2022/04/29

4)《彩虹襯衫》母親節(jié) 2022/05/07

5)《光合生長》青年節(jié) 2022/05/04

6)《歲歲端陽》 端午節(jié) 2022/06/02

7)《車痕漫漫》父親節(jié) 2022/06/19

8)《七月何夕》七夕 2022/08/03

9)《仲秋如夢》中秋節(jié) 2022/09/10

10)《我把你的名字念在心上》國慶日?

2022/10/01

11)《久久》重陽節(jié) 2022/10/04

12)《流光》青年報音樂項目〈我的節(jié)日我的歌〉主題曲 2022/11/22

周公子的《流光》是否〈我的節(jié)日我的歌〉這音樂項目系列的壓軸曲子?所以被定位為主題曲;因為是2月14日才更名,農歷新年春節(jié)(22年2月1日)已過,更名后的第一首是2月15日發(fā)布元宵節(jié)曲子《心月明》,現(xiàn)今中青報發(fā)的《雪落》和《立冬以冬》,都是廿四氣節(jié)的系列?!读鞴狻芬磺押w了快要來臨的癸卯年(兔年)--2023年1月22日的農歷新年,故此應該是系列最后的曲子。

根據12月1日騰訊資料,《流光》上榜首周成績回顧:

「該曲上線強勁,發(fā)行兩小時便入由你榜實時榜第9,當天沖進實時榜第3,后續(xù)熱度持續(xù)保持,最終在由你榜揭榜時拿下第5名!以96.7的綜合得分成為周深第65首高分曲子、第74首進入TOP10歌曲!在47期中,周深一人便有5首入TOP10,強勢霸榜!」

騰訊音樂由你榜 2022-11-28

第47期#騰訊音樂由你榜# #騰訊音樂由你榜TOP10#?

【第二名】《焰火》97.90?

【第五名】《流光》96.70 ??

【第七名】《花開忘憂》95.06?

【第九名】《余情》93.38

【第十名】《很高興遇見你》93.31?

鏈接:騰訊新聞

https://view.inews.qq.com/k/20221201A061TG00?web_channel=wap&openApp=false&f=newdc

排行榜

日榜(中國)

酷狗音樂飆升榜 1

酷狗音樂內地榜 1

QQ音樂飆升榜 1

酷我音樂飆升榜 1

酷我音樂新歌榜 1

酷我音樂流行趨勢榜 1

酷我音樂華語榜 1

酷我音樂華語新歌榜 1

網易云音樂MV排行榜 1

酷我音樂冬日暖心榜 2

酷我音樂熱搜視頻榜 2

酷我音樂MV榜 2

網易云音樂飆升榜 4

周榜(中國)

QQ音樂國風熱歌榜 1

QQ音樂內地榜 4

QQ音樂巔峰榜MV總榜 4

QQ音樂巔峰榜MV內地榜 4

騰訊音樂由你榜 5

新加坡周榜(KKBOX風云榜) 21

(二)《流光》曲中述及的節(jié)日

節(jié)日,是生活中值得紀念的重要日子,各民族和地區(qū)都有自己的節(jié)日;但也有一些節(jié)日是有其普遍性與共通性,例如新歷新年、母親節(jié)、父親節(jié)、兒童節(jié)、青年節(jié)、勞動節(jié)、婦女節(jié)等,許多國家都實行。當然也有些以宗教治國的國家,按其教義的解釋而不會有某些節(jié)日。

《流光》根據曲子的歌詞,說及的節(jié)日有五個,都是中國的傳統(tǒng)節(jié)日,依次是元宵節(jié)、清明節(jié)、中秋節(jié)、重陽節(jié)、農歷新年(春節(jié))。

1)元宵節(jié)

農歷新年第一個月圓之夜(正月十五日)就是元宵節(jié),已有二千多年歷史。其由來有據:

a)用火把驅趕田間蟲害

上古民眾在鄉(xiāng)間田野持火把驅趕蟲獸,希望減輕蟲害,并祭祀滿月,祈求好收成。初期是點火把,后來分別發(fā)展成點篝火、掛燈籠的習俗。

b)西漢時紀念「平呂」說

傳說元宵節(jié)是漢文帝時為紀念「殲滅呂氏一族」而設。劉邦死后,呂后子劉盈繼位為漢惠帝。后劉盈病死,呂后獨攬朝政成呂氏天下,劉氏宗室都敢怒不敢言。

呂后病死,諸呂害怕遭報復。呂祿率族人密謀作反,劉邦庶長孫齊王劉襄起兵討伐諸呂成功。亂平后,群臣商議廢黜惠帝諸子,另立諸侯王賢者。后以劉襄舅駟鈞非善類,立襄等若復立另一呂氏。最終立母系勢力弱的代王劉恒,是為漢文帝。文帝定正月十五日為與民同樂日,每年京城張燈結彩,以示慶祝。漢武帝時,又把祭祀活動定在正月十五日,更強化了該日的重要。

c)佛教與道教的影響

東漢明帝篤信佛法,下令于十五日的夜里在宮中及寺院「燃燈表佛」。南北朝時,是日張燈漸成風氣,梁武帝篤信佛教,宮中大張燈火。唐時中外文化交流更盛,仕官百姓該日「燃燈供佛」,十五日之夜張燈結采更盛。

早期節(jié)慶日只稱「正月十五」、「正月半」或「月望」,隋后稱「元夕」或「元夜」,宋后也稱「燈夕」,是祭月、賞月的日子。

唐初受了道教的影響,該日又稱「上元」節(jié),是天官大帝(堯)誕辰。七月十五為「中元」,十月十五為「下元」,分屬天、地、水這三官大帝主管。終唐一代,該日天官華誕日,朝庭燃燈以慶及祭拜。

至唐末,古人稱「夜」為「宵」,正月是年之始,是為「元」,所以后來稱正月十五為「元宵節(jié)」。

d)節(jié)日活動及習俗(圖摘自網絡)

元宵節(jié)主要有賞花燈、吃湯圓、猜燈謎、放煙花等一系列傳統(tǒng)民俗活動。

下圖:現(xiàn)代漫畫家羅希賢作品元宵煮湯圓

e)元宵節(jié)是一個充滿浪漫色彩的節(jié)日,平日里足不出戶的女子可在這天出門賞燈,這也為青年男女提供了相遇機會??梢?,元宵節(jié)為人們創(chuàng)造了一個傳情達意的好機會,也是中國古代的「情人節(jié)」。

說到唐宋詩人寫「元宵節(jié)」的作品,多不勝數,其中最繪炙人口的,自然是南宋詞人辛棄疾(1140—1207)了。他的〈青玉案·元夕〉真的是詠絕千古??!詞釋義見后面歌詞解讀。

*唐·張祜(785-849)

〈正月十五夜燈〉七絕

『千門開鎖萬燈明,

正月中旬動帝京。

三百內人連袖舞,

一時天上著詞聲?!?/p>

(元宵日,千家萬戶出門了,街上亮起無數花燈,整個京城都震動了。

無數宮人揮袖起舞,人間歌舞樂聲直沖云霄到天上。)

*北宋·歐陽修(1007-1072)

〈生查子·元夕〉 五律

『去年元夜時,花市燈如晝。

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后。

今年元夜時,月與燈依舊。

不見去年人,淚濕春衫袖?!?/p>

(去年元宵夜,花市燈亮如白天。月升在柳樹梢頭,意中人約我黃昏后見。

今年元宵夜,月與燈一如去年??床灰娙ツ甑娜?,淚珠兒不覺濕透衣裳。)

2)清明節(jié)(圖摘自網絡)

清明最早只是一種節(jié)氣的名稱,其后變成紀念祖先的節(jié)日。

a)春分是24氣節(jié)的第4個氣節(jié),春分日太陽在赤道上方。這是春季90天的中分點,這一天南北兩半球晝夜相等,所以叫春分。這天以后太陽直射位置繼續(xù)由赤道向北半球推移,北半球開始晝長夜短。

b)清明是第5個氣節(jié),春分后第十五日,太陽位于黃經15度,每年交節(jié)時約在公歷4月5日前后。〈淮南子·天文訓〉中說:‘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即北斗星柄指向天干「乙」及地支「辰」的方向--指向東方),則清明風至?!盖迕黠L」即清爽明凈之風?!礆q時百問〉則說「萬物生長此時,皆清潔而明凈,故謂之清明。」

c)清明由氣節(jié)變成紀念祖先的節(jié)日相傳與寒食節(jié)有關,文獻記載先秦時期,中國有「禁火」與「改火」制度。仲春季節(jié),草木開始密茂,人類保存的火種易引火災,春雷常發(fā)也易引起山火。古人把上年火種熄滅,重新鉆燧取新火,是新一年生產與生活起點,謂之改火。禁火期間,人們預先烹熟食物儲藏,然后以冷食度日,是為「寒食」。漢代寒食節(jié),很多地方禁火一個月,唐代是三天。至宋元時期,寒食式微,被清明取代了。

d)春秋墓祭,古已有之,清明節(jié)是春祭,主要是禮敬祖先,慎終追遠的一種文化傳統(tǒng)。古時中國南北風俗各異,唐代以前北方上墓祭掃是在寒食節(jié),南方是清明節(jié)。到唐代,寒食逐漸式微,因與清明日期相近,南北各地墓祭風俗融合,清明墓祭逐漸成為全國風俗。?

e)現(xiàn)在的清明節(jié)定于每年公歷的4月5日,前后的10天均屬清明祭祖節(jié)期內。這時期剛好是涵括了春季與夏季之間的仲春季節(jié),萬物欣欣向榮,生氣勃勃的日子,是郊外踏青春游的好日子,因此墓祭也兼有「行青」「踏青」「植樹」「放風箏」「蕩秋千」「蹴鞠」等各種與大自然接觸的活動。

上圖:明·仇英〈清明上河圖〉描繪出明朝中期蘇州繁榮的景象(局部) 國立故宮博物院收藏

f)與清明節(jié)有關詩詞的舉隅

歷代的騷人墨客,發(fā)表許多對清明節(jié)描繪的作品。

*南宋·吳惟信(生卒欠)

〈蘇堤清明即事〉七絕

『梨花風起正清明,

游子尋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

萬株楊柳屬流鶯?!?/p>

(風一起,梨花灑落,清明佳節(jié),西湖上的蘇堤,游人如織。

傍晚時,游湖人散,笙歌已歇,萬株楊柳卻是鶯聲仍不絕。)

*南宋·高翥(1170-1241)

〈清明日對酒〉七律 上半首

『南北山頭多墓田,

清明祭掃各紛然。?

紙灰飛作白蝴蝶,

淚血染成紅杜鵑?!?/p>

(詩非常淺白易明,不用多說。紙灰比擬為白蝴蝶,與紅杜鵑花作了對比?!笢I血」這里指的怕是新墳吧!新喪親者哀傷猶未過.以致泣血成淚,化為血紅杜鵑花。

3)中秋節(jié)(圖摘自網絡)

a)中秋節(jié)是由傳統(tǒng)的「秋分祭月」而來,是上古對月亮,天象崇拜的一種活動。

最初「祭月節(jié)」是在「秋分」,后來演變至(農歷)八月十五。農歷八月為秋季第二個月,稱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因此節(jié)日稱「中秋」。

b)一年中的秋季,天體運行中,月亮距離地球最近。加上天青氣朗,云稀霧少,月光特別皎潔明亮,又大又圓,象征團圓,所以中秋節(jié)是民間一家大小暢聚的團圓節(jié)日。

c)中秋節(jié)普及于漢代,唐代更流行成為全國性節(jié)日。北宋時期,正式定陰歷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明清時期,承傳下來,節(jié)日更加多姿多采,趣味愈益濃厚。

d)民間有賞月、祭月、吃月餅、提燈籠、舞草龍、中秋懸掛走馬燈等節(jié)慶活動。各家于節(jié)前,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如楊桃、鳥獸如玉兔、魚蟲形等,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提燈上街成為孩子最雀躍之事?,F(xiàn)代燈籠除糊紙外,還進展用薄絹或甚至薄塑膠。

e)本來「燃花燈」最盛時期是「元宵」節(jié),但現(xiàn)今年代,大城市的「元宵」花燈節(jié)式微了,但中秋節(jié)一家人團圓吃晚飯,帶動了一點節(jié)日氣氛。晚上的公園,還見有許多稚齡的孩子,晚飯后被父母帶到公園中提燈嬉戲,總算讓孩子留有一點中秋節(jié)的童年記憶吧!

f)發(fā)展至今,各種習俗中,由于月餅象征著團圓,以「吃月餅」最盛行,即使有宗教信仰不用以祭祀月神的,都把它當作節(jié)日食品,贈送親友。除月餅外,各種時令鮮果干果也是中秋夜的美食。

g)如此佳節(jié),怎少得歷代詩詞名家撰寫的詩詞。其中著名是北宋·蘇軾〈水調歌頭·明月時有〉,詞釋義見后面歌詞解讀。

另外,詩人詞人,雖非直接寫中秋節(jié),但也寫有無數的詠月佳句,其中有對月感懷,也有將神話故事結合,例如嫦娥奔月、吳剛伐丹桂樹、玉兔搗藥等,充滿浪漫色彩。

上圖:玉免搗藥

下圖:嫦娥奔月

上圖:吳剛伐樹

下圖:丹桂樹

*唐·李白(701-762)

〈靜夜思〉五言絕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p>

詩作于李白26歲,玄宗開元14年(726),李白秋(九月十五日)病臥揚州旅舍,對月感懷之作。

*唐·李商隱(813-約858)

《嫦娥》七言絕詩

『云母屏風燭影深,

長河漸落曉星沉。

嫦娥應悔偷靈藥,

碧海青天夜夜心』

(整夜獨坐云母屏風旁,伴著幽深殘燭光影。天邊遙遠銀河漸落下,晨星漸地隱沒。

嫦娥悔恨當年偷吃不死藥?如今對著碧海青天,夜夜空待孤寂。)

*唐·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五言絕句

『玉顆珊珊下月輪,

殿前拾得露華新。

至今不會天中事,

應是嫦娥擲與人?!?/p>

(從天而降的桂花,是月上掉下來似的。拾起殿前的淺黃色桂花,其色鮮潔。我至今也不明吳剛為何伐丹桂樹不停 ,香氣馥郁的桂花該是嫦娥撒下予人間吧!)

4)重陽節(jié)(圖摘自網絡)

a)每年農歷的九月初九日是重陽節(jié),「九」數在〈易經〉中為陽數,「九九」兩陽數相重,故曰「重陽」。又因日與月皆逢九,故又稱「重九」。

b)重陽節(jié)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漢,鼎盛于唐代以后。中國以農立國,每年秋季九月,是農作物收割時期。秋收后會以祭天、祭祖的各種活動,以感恩上天的賜予和祖先的蔭佑,得以風調雨順地豐收。傳統(tǒng)的春秋二祭都兼有掃墓活動,清明墓祭期長,重陽則短許多。

c)重陽「登高」習俗與道教篤信「升天成仙」的信仰有關,秋高氣爽,重陽該日天清氣揚,地勢越高,清氣越多,于是入道者可乘清氣升天。

d)「登高」另一傳說是南朝梁人吳均之〈續(xù)齊諧記〉記載:

『東漢有叫桓景之人(另一說是東晉人),汝南地方突發(fā)瘟疫,父母皆死,他往東南山拜仙人費長房為師。一日,師告之「九月九日」,瘟魔會來,贈他驅魔青龍寶劍。師給他茱萸葉,菊花酒,囑咐他回鄉(xiāng)帶父老鄉(xiāng)親登高避禍。到了該日,他帶領家人,以及鄉(xiāng)親父老登高避禍。眾人以囊載茱萸葉系身,瘟魔不敢近。喝菊花酒強身,以免染疫,最后桓景以神劍滅瘟魔?!唬源说歉呔统芍仃柫曀?。

上二圖:茱萸葉和果子

下圖:古人戴茱萸葉

上二圖:菊花及以菊花浸酒

上下圖:古人登高 佩茱萸 飲菊酒避疫

e)歷代詩詞舉隅

*唐·白居易(772-846)

〈重陽席上賦白菊〉七絕

『滿園花菊郁金黃,

中有孤叢色似霜。

還似今朝歌酒席,

白頭翁入少年場?!?/p>

(「一院子的菊花似郁金黃般金黃色,獨有中間一叢似霜的白菊。就像今天的歌舞酒席,我老人家與青春活力少年人同樂在一起。」

詩人自況自已之作,雖然年老,仍有青春活力,以白菊喻已,饒有獨特的趣味。)

*南北宋之交·李清照(1084-1155)

〈醉花陰〉詞上下闋

『薄霧濃云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jié)又重陽,玉枕紗櫥,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p>

(「濃云薄霧愁煩的大白天,金獸香爐中的龍涎香繚繞不絕。又到重陽佳節(jié),玉枕紗帳中躺臥著,半夜醒來,涼氣滲入帳中帶著絲絲寒意。

悶坐到黃昏,在東籬邊獨自飲酒賞菊,淡淡菊香滿衣袖。不要說秋意不令人神傷,珠簾被西風卷起,簾內人比那黃菊還要消瘦?!?/p>

宋徽宗(1101)時,女詞人李清照十八歲嫁給太學生趙明誠,婚后不久,丈夫要「負笈遠游」,公元1103年,時值重陽佳節(jié),深閨寂寞,她思念遠行丈夫,寫了這首千古絕唱寄給趙明誠。)

5)除夕及農歷新年(圖摘自網絡)

若論中國傳統(tǒng)節(jié)日,當以此為最隆重及熱鬧,家家戶戶節(jié)前都大掃除,屋子修葺一番以迎接新年。有關新年的起始與演變,源遠流長,節(jié)日的起始都源于古人對天的敬畏。

a)位處北半球的上古中國先民,從觀星開始,發(fā)覺北斗星所涵蓋的那七顆星,在北天排列成斗形,會循環(huán)旋轉。這「斗轉星移」現(xiàn)象,與季節(jié)變化有著密切的關系,因此成為了人們判斷時節(jié)變化的依據。北斗星是由大熊座的七顆明亮的恒星組成,形狀很像古代舀酒的斗,且在北方,因而命名北斗星。

先民在觀天象時,依據斗轉星移定出四季,四季循環(huán)一回次,周而復始,定之為歲。在歷史發(fā)展中,朝代更迭、各朝歷法有變動,歲首(新年)在日期上亦不同。

夏商周三朝:

*夏歷正月在孟春(初春),

*商歷正月在冬十二月,

*周歷正月在冬十一月。?

之后的朝代:

*奏統(tǒng)一六國,使用秦歷,正月在冬十月。

*漢初沿用秦歷

*漢武帝太初元年,改回夏歷,以春季一月一日為歲首。

歷史上,有四朝皇帝短暫時間不用夏歷,但很快又改回夏歷了:

*新朝 王莽篡漢,定十二月朔日(首日)為歲首。新朝13年滅亡,東漢亦改回夏歷。

*魏明帝曹睿用「景初歷(237-265)」28年,以十二月為歲首。

*武周·武則天公元690年九月稱帝,改國號「大周」,廢除正月為歲首,改為十一月,但一個月后即復用正月。

*唐·肅宗李亨于上元二年(761)九月宣布「以十一月為歲首……」,但七個月后又恢復原有的正月為歲首。

此后歷朝都用夏朝歷法,以一月朔日為歲首。經歷代發(fā)展,后人在早期歷法基礎上,逐漸完善為當今使用的夏歷。此后中國一直用夏歷至今。

1970年以后「夏歷」改為「農歷」(陰陽合歷)。

辛亥革命以后,逐漸改用公歷紀年(陽歷)。后來為區(qū)別夏歷和公歷兩個新年,鑒于夏歷一月一日恰在「立春」節(jié)氣前后,因此便把夏歷(農歷)一月一日改稱為「春節(jié)」,公歷一月一日改稱為「元旦」。

b)「農歷新年」節(jié)令的民俗

中國傳統(tǒng)的農耕社會,「立春」與「歲首」意義重大,衍生節(jié)俗文化的量與類別是所有節(jié)俗之首。

雖然后來陽歷的推廣與確立,令中國在歷法上可以與世界接軌,但節(jié)令許多的民俗活動仍保留了下來:

*「大掃除」

秋收農忙過后,進入冬季,除了南方還可以耕種一些時令農作物外,北方農戶大都休息了,難得有余暇,可以把注意力放在家中,于是家家戶戶都大掃除,修葺房屋,迎接春節(jié)的來臨.以及為春耕作準備。大多數朝代都采用夏歷,是民間智慧發(fā)揮了作用;春天百物蘇醒,欣欣向榮的氣象,確實是歲首的好肇始!

*「辦年貨」

過年前要買的東西很多:吃的、用的、穿戴的、耍樂的、生熟的食物等等,叫「辦年貨」。

*貼春聯(lián)

歌詞中「貼一幅新楹聯(lián)」,說的就是春聯(lián)。春聯(lián),又稱「春貼」「門對」「對聯(lián)」廣東人叫的「揮春」,是過年所貼紅色喜慶元素「年紅」中的一種。春聯(lián)以對仗工整,言簡意賅的文字描繪美好現(xiàn)象,一種辭舊迎新,辟邪擋災,表達迎瑞納福的心愿,是中國特有的文學形式。當人們在自家的家門口貼年紅(春聯(lián)、揮春、福字、剪紙窗花)時,意味春節(jié)要來了。

下圖:現(xiàn)代連環(huán)漫畫家羅希賢作品

*「年畫」與「歲朝圖」

年畫起源于門神,隨著印刷術興起,年畫內容已不限專于一神,年畫作坊多元化,例如出產了〈福祿壽三星圖〉〈迎春接福〉〈老鼠娶親〉等彩色年畫。歷代畫家都繪有許多歲朝圖,慶賀新年的來臨。

上圖:明憲宗·朱見深畫鐘馗〈歲朝佳兆圖〉蝙蝠飛來「福到」小鬼端上柿子和栢枝「百事如意」 下圖:齊白石(1864-1957)〈歲朝圖〉

上圖:丁輔之(1879-1949)近代篆刻家、書畫家〈朝歲作供圖〉 下圖:陸抑非(1908-1997)〈歲朝圖〉

*特定的食物

湯圓、煎堆、年糕、糖果糕點等,其中的「攢盒」特為親友上門拜年時奉客所用。攢盒用以盛放組合式菜或各類果品糕點,「攢」與「全」同音,主和客皆有「十全十美」之意。

*年夜飯(團年飯)

「團年飯」家人聚首一堂除夕夜吃飯,游子可能的話,都會趕回老家和家人團聚。

南方的冬天,氣候相較北方的冰天雪地暖和,古代社會,菜肴品種較多。飯桌上擺上平日少吃的,或是喻意吉祥的餸菜:廣東人席上有雞(生計)、魚類(有余)、湯圓(團圓)、蓮藕(年年有)等菜式以求新年吉利。但現(xiàn)代社會,運輸及冷藏食品技術進步了,菜肴分別不大。

*守歲

「守歲」是吃罷團年飯,灶具洗干凈,以備年初一吃素。守歲時所有房子都燈火通明,闔家歡聚,象征守著「歲火」不讓熄滅。遍燃燈燭,來年家中財富充盈。另外,守歲既有對逝去歲月的惜別,又有對來年寄以美好之冀望。

唐太宗李世民(598-649)曾寫過一首《守歲》五言律詩:

『暮景斜芳殿,年華麗綺宮。

寒辭去冬雪,暖帶入春風。

階馥舒梅素,盤花卷燭紅。

共歡新故歲,迎送一宵中。』

(「詩中描繪除夕夜,他和臣子在華麗的斜芳殿里[守歲]情景。歲寒漸退,冬雪融化,和煦春風吹進了宮。階下梅花吐蕊盛開,清香撲鼻;大紅燭點燃,燭花盤繞,喜氣洋洋。君臣歡宴,喜度良宵辭舊歲,歌舞通宵達旦迎新年?!?/p>

貞觀之治年間,國家繁榮強盛。除夕守歲間,皇宮里外,一片迎新的繁華景象。)

*紅封包(利是)

在除夕及新年期間由長輩派給晚輩的紅封包是壓歲錢,表示了祝福和好運?,F(xiàn)代社會,已婚人士會給孩子、后輩、下屬等人派紅封包;以及公司會派「開工利是」給員工,討過來年的吉利!

*開年

相傳年三十至初一,是眾神之休息日,初二始正式歸位。傳統(tǒng)上,初一忌殺生,整日守齋吃素,以多謝神明。年初二時,可大魚大肉,此之謂開年飯。廣府人盛行菜肴中包括生菜(生財)、發(fā)菜(發(fā)財)、蠔豉(好事)等「吉祥菜」,習俗上,出嫁了女兒會于是日回娘家拜年。

*拜年

「拜年」的時間一般為初一至初五,是人們互相串門,辭舊迎新,相互表達美好祝愿的一種方式。

*放鞭炮

「放爆竹」是中國傳統(tǒng)民間習俗,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相傳是為了驅趕一種叫「年」的怪獸。當午夜交正子時,新年到了,整個大地上空,爆竹聲震天宇,寓意興旺繁華。

詩詞中寫炮竹:

其中最著名的莫不如*北宋·王安石的〈元日〉七言絕句,釋義見后面歌詞解讀。

(三)歌曲介紹

曲作者岑思源,今次是他第二次和周公子的合作。五年前,2017年10月24日,周深唱了《何處是天涯》,是電影〈鳳皇傳〉的主題曲,代岳東作詞作曲,而編曲就是岑思源。我當日寫了歌話,那時尚是青澀的周公子,是他初入歌壇的第10首原創(chuàng)曲,曲子是非常的優(yōu)秀,也是非常的動人,相信這位樂壇新人,當時必定給岑思源及代岳東兩位大大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吧!

岑思源(39歲)為人很低調,他的微博惜字如金。他畢業(yè)于北京電影學院,2003年開始學習音樂制作并同年成立個人工作室錄音棚。2007年在北京天翔時代唱片擔任錄音師音樂制作人。為眾多新人創(chuàng)作制作單曲專輯。2011年與新鋭音樂人代岳東、石凡星一起創(chuàng)立丘比特音樂室,《何處是天涯》相信是該音樂室的出品。

唱:周深(2022/11/22)發(fā)布

詞:良朋

曲:岑思源

編曲:余威

制作人:林喬

音樂企劃:丁汪敏

音樂統(tǒng)籌:靳苓藝

吉他:牛子健

笛子:囚牛

二胡:張印

古箏:紫格

弦樂:國際首席愛樂樂團

和聲:黑優(yōu)優(yōu)

混音母帶:趙靖BIG.J @SBMS Beijing

特別鳴謝:周深工作室

發(fā)行:臻佐文化

出品:中國青年報·中青

【曲子在古箏、二胡、笛子中國樂器帶動下,不折不扣是一首充滿東方民俗色彩的中國風曲子,這和曲子所要介紹的中國傳統(tǒng)五大節(jié)日的美好完美配合,每句歌詞就是一個畫面。當古箏等國樂全面穿梭整首曲子時,間歇的,某些特定的歌詞后面,有古箏或二胡或笛子伴奏著,多層次的樂韻,真的特別美!】

上一段是我博文初稿寫的,待到上傳至微博時,才發(fā)覺樂組有牛子健大大的吉他。究竟我聽到的琤琤琮琮是吉他抑或是古箏,分不清了,我也不知怎去寫!就把兩者視為一整體好了,又或者兩種樂器有混合一起來彈奏。古箏音箱比琵琶大,也不同于吉他,弦線可以多達20條以上,音色美且豐富許多。彈撥時,如顆顆珍珠落玉盤,輪指奏時,流水行云似的,動人極了。那些美絕的伴奏,我偏向是古箏。

曲子把節(jié)日故事娓娓道來,音域跨度不大的旋律中,歌詞引用了無數多的古典詩詞,涵蓋了歷朝所代表的中國文學,周公子把古老中國深厚文化的底缊,在吐字如珠的嗓子中,盡情傾訴而出。

這么長的一段日子里,奶奶對節(jié)日資料的搜集,典故的出處,大大增長了見聞,尤其是歷法與北斗星的天文知識。我深刻感受到了我中華國族,傳統(tǒng)文化里的人文情懷,那濃烈化不開的「國魂」,就在曲子里那些節(jié)日里浮泛著,全首曲子,不知化用了多少的典故與詩詞,數數是多少?

那些民俗活動,就代表了國族的精神,歷史長河里,細說那些活動,是國族精神的彰顯!祈愿傳統(tǒng)文化能得以發(fā)揚光大,能繼續(xù)承傳下去。

歌曲歌詞

A)主歌1 旋律1

『點一盞上元燈 將緣分照亮

可還記得 初見你時的模樣

淋一場清明雨 打濕了過往

村口牧笛聲 伴悠悠杏花香』

a)年宵佳節(jié),點上了一盞上元節(jié)的燈;燈光映照下,燈火爛珊處的你;

b)你可還記?那驀然回首的一刻,驚喜又錯愕之下的初相見。

c)飄飄灑灑的清明雨,沾衣欲濕;所有過往的雨中記憶都喚回了,

d)悠揚牧笛聲,渾然于杏花香中,彷似合奏一闋杏香曲。

【歌詞主要引典:

*南宋·辛棄疾(1140-1207)

〈青玉案·元夕〉詞一首

「東風夜放花千樹。更吹落,星如雨。寶馬雕車香滿路。鳳簫聲動,玉壺光轉,一夜魚龍舞。

蛾兒雪柳黃金縷。笑語盈盈暗香去。眾里尋他千百度。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p>

(詞上半闕說的,就是中國情人節(jié),歌詞里「點上一盞上元燈」,璀璨無倫,天空中的煙火驟放如星雨,詞人戳力渲染元宵佳節(jié),燈火絢麗多彩的熱鬧場面。歌詞「將緣份照亮 可還記得 初見你時的模樣」是化用詞的下半闕,尋覓千百回的佳人,卻是得來無覓處,那一孤高女子,已佇立于燈火零落稀疏的黯暗處了,歌者把自己和意中人巧妙比擬為詞中人。

有說詞人是若有所指,那佳人是他自況自己的孤芳自賞,欲以身報國(南宋)反擊金人的入侵無從,壯志難酬啊!)

*唐·杜牧(803-852)

〈清明〉七言絕詩

《流光》一曲中,歌詞「淋一場清明雨」「村口牧笛聲 伴悠悠杏花香」就是化用了杜牧全詩:

「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

路上行人欲斷魂。

借問酒家何處有?

牧童遙指杏花村?!?/p>

(春雨綿綿的清明節(jié),路上行人心神恍惚,失魂落魄似的,疲憊中向牧童打聽,想飲杯好酒及歇息一下的酒家在哪?牧童指著遠處的杏花村。)

主歌旋律非常優(yōu)美,曲子前奏是一段動人的樂韻,古箏或吉他、二胡、笛子輪次奏出曲子的旋律。樂器盲的奶奶,聽了無數遍,不知有錯否?感覺就是古箏,琮琮的撥彈及輪指奏,然后二胡拉奏了一段微帶「涼」意的樂音,繼而笛子吹奏出清越昂掦的嘹亮,這段前奏真的是難以言喻的美!還有那清亮的笛子聲,不就是歌詞中的「牧笛」嗎?那種「瑟琴笙磬同音」相和之聲,融合在周公子飄送出的動人清亮音色里,悠揚的樂韻,顯得無與倫比的動人。

第2、4句歌詞背后,是輕輕撥彈的吉打/古箏作伴奏的映襯,歌詞里所描述的情景,那一幅幅畫面,就呈現(xiàn)眼前?!?/p>

B)主歌2 旋律1

『捧一把艾草 青讀離騷朗朗

路漫漫兮 直掛云帆濟滄浪

畫一輪中秋月 窗前誰在眺望

千里共嬋娟 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a)懸于門廊內外的束束艾草,其特殊香氣散空中,伴悠著我朗朗吟誦屈原的〈離騷〉。

b)屈原明其志之「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與李白之「長風破浪會有時 直掛云帆濟滄?!?,何其激勵人心??!

c)欲效李白之「舉頭望明月」,窗前是誰在眺望夜空初升的明月?

d1)蘇軾與弟蘇轍被貶官,他概嘆「人有悲歡離合 月有陰晴圓缺」,惟有在凝望中秋月中,和遠方弟弟「千里共嬋娟(共享月華)」

d2)歌伎柔奴,妾隨主王鞏貶至嶺南,萬里歸來不但年輕,且?guī)X南梅花香;笑答東坡居士之問「嶺南應不好」? 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

【歌詞主要引典:

*(春秋戰(zhàn)國)楚·屈原 公元前[339-278]

〈離騷〉2400字之政治抒情詩

「路漫漫其修遠兮 吾將上下而求索」意指追尋真理道路漫長 我將不屈不繞去探索。

*唐·李白(701-762)

〈行路難〉三首之一 樂府詩

「......

閑來垂釣碧溪上,忽復乘舟夢日邊。

行路難,行路難,多歧路,今安在?

長風破浪會有時,[直掛云帆濟滄海]?!?/p>

(李白才高志大,惜不為玄宗器重,天寶三年[744]被「賜金放還」而作。

引典該句意思是「堅信乘風破浪時機會來,將會揚帆遠渡碧海青天?!?

*北宋·蘇軾(1037-1101) 詞兩首

歌詞里有關中秋節(jié)的就是「千里共嬋娟」,化用了北宋·蘇軾的詞作

?〈水調歌頭·明月幾時有〉

「丙辰中秋,歡飲達旦,大醉,作此篇,兼懷子由。

明月幾時有?把酒問青天。

不知天上宮闕,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風歸去,又恐瓊樓玉宇,高處不勝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間。

轉朱閣,低綺戶,照無眠。

不應有恨,何事長向別時圓?

人有悲歡離合,月有陰晴圓缺,此事古難全。

但愿人長久,[千里共嬋娟]?!?/p>

(此詞是中秋望月懷人之作,表達了對胞弟蘇轍的思念「嬋娟」指代美女或花木秀美或月亮,這里自是指代皎潔月色。意指同一天空下,和遠方弟弟,共同沐浴在皎潔的月華中。

蘇軾不參予王安石變法,自求外放,輾轉各地為官。求調離蘇轍較近處不果,兄弟七年未見。時值中秋,對月懷人有感而作。)

然后「心安處是吾鄉(xiāng)」化用了詞的下闋:

?〈定風波·南海歸贈王定國侍人寓娘〉

「...... 萬里歸來顏愈少,微笑,笑時猶帶嶺梅香。試問嶺南應不好,卻道[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p>

(蘇軾好友王鞏[定國]因受〈烏臺詩〉案牽連,被貶嶺南荒僻之賓州。其歌伎柔奴[寓娘]隨行。1083年,王鞏北歸。85年10月,蘇軾以禮部侍郎召還,12月到京,與王鞏會宴。王使出柔奴為蘇軾勸酒。

蘇軾問及廣南風土,寓娘答「此心安處是吾鄉(xiāng)」。蘇軾聽后,大受感動,即席作此詞以贊。 穌軾以詞豪放杰出馳名,此名句亦顯蘇軾曠達開闊的心境。)

歌詞的引典,涵蓋了屈原、李白、蘇軾、蘇轍兄弟、柔奴等人,那些古人的故事,活現(xiàn)眼前。主歌2結尾那個「鄉(xiāng)」字,提高了調,令旋律有了點變化了。】

C)副歌1 旋律2

『春花秋月 誰與我共賞

每逢佳節(jié) 思念又盛放

執(zhí)子之手 共飲這流光

萬家燈火 照山河無恙』

a)春花開,秋月明的日子往復回返不知多少回了;有誰一起來和我同賞?

b)每次佳節(jié)當前,思念之情越來越烈了。

c)我執(zhí)著你的手立誓,仿如詩經里的征人對妻子所說「生死契闊 與子偕老」,我們一起共享那些美好的日子,共飲我們的「流金歲月」。

d)萬家燈火里,一片繁華景像;映照家國山河安好,升平盛世,國民安居樂業(yè)。

【歌詞主要引典:

*南唐·李煜(937-978)

〈虞美人〉詞上半闋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p>

(「春花秋月」出于此詞,「春花開,秋月明」指代流逝歲月與時光。)

*唐·王維(699-761)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七絕

詩釋義見后面D段歌詞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p>

*先秦·佚名〈詩經·邶風·擊鼓〉古詩

「-擊鼓其鏜,踴躍用兵。

土國城漕,我獨南行。

-從孫子仲,平陳與宋。

不我以歸,憂心有忡。

-爰居爰處?爰喪其馬?

于以求之?于林之下。

-死生契闊,與子成說。

[執(zhí)子之手],與子偕老。

-于嗟闊兮,不我活兮。

于嗟洵兮,不我信兮?!?/p>

(這是一首征人反戰(zhàn)詩,詩前4句征人自敘出征情景。后8句寫長期在戰(zhàn)場上的艱苦,兵荒馬亂下,不得歸家的怨懟。然后4句思念與妻子生死相隨的誓言,最后4句嗟怨歸期無望,而信守不了誓言;寫盡士卒長期征戰(zhàn)之悲歌。

歌詞化用[執(zhí)子之手]以表達曲中人,對身邊摰愛之承諾,共飲歲月的流光;再寓寄了家國情懷,祝頌國泰民安!)

兩段副歌動人的旋律,是曲子靈魂之所在,層遞式的加強力度,充滿層次感。弦樂開始起動了,C段副歌整段都是弦樂的輕輕伴奏,吉他與國樂暫時退隱了?!?/p>

間場音樂

(感覺是一段無與倫比的二胡?樂韻流瀉而出,動人極了!)

D)副歌2 旋律2

『溫一壺重陽酒 醉游子夢鄉(xiāng)

遍插茱萸 鄉(xiāng)愁落在了何方

貼一幅新楹聯(lián) 滿目皆是春光

爆竹聲聲 祈愿福運萬年長』

a)重陽節(jié)那天,溫熱一壺菊花酒,未能歸家的十七歲游子(王維),醉倒在夢鄉(xiāng)里。

b)兄弟插著茱萸時,會否想到少了我一個!我的鄉(xiāng)愁不知放何處了!

c)門廊貼上了新的春聯(lián),滿眼都是明媚的春光。

d)在爆竹聲中送走了舊的一年迎來了新的,祈求上天賜福千萬年!

【歌詞主要引典:

*唐·王維(699-761) 十七王歲時所作

〈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七言絕句

歌詞中的「異客(游子)」及「遍插茱萸」化用王維的詩:

「獨在異鄉(xiāng)為[異客],

每逢佳節(jié)倍思親。

遙知兄弟登高處,

遍插[茱萸]少一人。」

(「獨自一人在異鄉(xiāng)為客飄泊,每到節(jié)日加倍思念親人。遙想家鄉(xiāng)兄弟今日登高眺望;插著茱萸時會否想到少了我一個??!」

歌詞「溫一壺重陽酒」指的是菊花酒,重陽飲用,被譽為祛災祈福的吉祥酒?!杠镙恰梗且环N常綠帶香的植物,具殺蟲消毒、逐寒祛風的功用。)

*北宋·王安石(1021-1086)

〈元日〉七絕 「元日」是大年初一

歌詞中「炮竹聲聲」化用:

「[爆竹聲]中一歲除,

春風送暖入屠蘇。

千門萬戶曈曈日,

總把新桃換舊符?!?/p>

(在噼啪「爆竹聲」中送走舊年,迎來新的。吹送著和煦春風,開懷暢飲屠蘇酒。千家萬戶,被曈曈旭日燦爛光輝照耀著。人們把掛在門上,僻邪舊桃木板換上新桃符。

這詩寫新年元日熱鬧、歡樂和萬象更新,寄寓了作者對「變法」革新的理想。)

副歌2前半因節(jié)日思親有感懷,古箏/吉他輕輕的伴奏了幾下,是內斂的;后半則轉了明亮調子,充滿辭舊歲迎新歲的氣氛。和弦開始熱鬧了,貝斯拍子伴奏著曲子,所有弦樂動員起來了,祈愿納福祝頌中,滿溢新年的喜樂?!?/p>

C)副歌1 旋律2

『春花秋月 誰與我共賞

每逢佳節(jié) 思念又盛放

執(zhí)子之手 共飲這流光

萬家燈火 照山河無恙』

【重唱副歌1一次,這次「執(zhí)子之手」唱得比第一次力度稍強了一點。「誰與我共賞」后是二胡輕輕的伴奏,和弦繼續(xù)熱鬧,全部弦樂繼續(xù)著?!刚丈胶訜o恙」后,是一段短短和弦,延長了好一會才靜止?!?/p>

C)副歌1 旋律2

『春花秋月 誰與我共賞

每逢佳節(jié) 思念又盛放

執(zhí)子之手 共飲這流光

萬家燈火 照山河無恙』

【副歌1重唱一次,和弦繼續(xù)熱鬧著,這次「執(zhí)子之手」是吶喊式的唱出。

今次最動人的是「春花秋月 誰與我共賞」的伴奏,是那動人幽幽的二胡,這次是由「月」開始,長長的鳴咽襯托著「誰與我共賞」全句;而調子昂揚的「共飲這流光」,是笛子高越飛掦的伴奏,彷彿「時間的流動 以及光的色彩」就在眼前呈現(xiàn),如入幻境中!

然后「萬家燈火 照山河無恙」慢了下來以收結曲子,最后是古箏/吉他彈了幾下清脆玲瓏的琮琮才完全靜止下來?!?/p>

~ 曲子完 ~

b站:青年報【春花秋月與你共賞,周深《流光》唱盡節(jié)日之美-嗶哩嗶哩】MV 4.07

https://b23.tv/gcCQd0F

油管:周深《流光》〈我的節(jié)日我的歌〉主題曲 MV 4.06

鏈接:https://youtu.be/CqgdHDKTcsw

字數(14,400)

再重發(fā)周深《流光》中青報〈我的節(jié)日我的歌〉主題曲339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伊金霍洛旗| 鸡东县| 陇川县| 沙湾县| 乌拉特前旗| 玛曲县| 石家庄市| 革吉县| 沧源| 无为县| 嘉义县| 北川| 呼伦贝尔市| 射阳县| 平塘县| 个旧市| 高淳县| 揭东县| 五莲县| 连城县| 南部县| 渝中区| 望谟县| 涿州市| 墨玉县| 上蔡县| 花莲市| 赣榆县| 错那县| 柳州市| 灵寿县| 舒兰市| 武清区| 南江县| 贺州市| 东至县| 宜良县| 洪江市| 阜新市| 陇川县| 彭州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