觀賞過程中——所應該【具有的能力】與【伴隨的態(tài)度】(上)

由于家庭原因
小時候習慣于大量的閱讀活動,這一過程中養(yǎng)成了一些習慣和性格
在我成為up后,
遇到了一些情況,
同時在一直以來的觀影過程中,
也看到過形形色色的人和事。
我想就此來淺顯的探討:
作為觀看者
所應的態(tài)度和意識,
并試提高素養(yǎng)和自我責任感
現(xiàn)在觀賞活動主要圍繞:
1看主播
(故事性視頻、直播、講解類視頻)
2看第一視角范例
3看文章性質(zhì)的
4交流過程中
在討論之前,先總體給態(tài)度:

1菜市場+閑人看報
無論什么形式的作品,心態(tài)都像買菜一樣——
是在邊看邊逛的過程中找尋自己所需要的東西的一種活動經(jīng)歷
菜市場買菜——
沒有強烈的目的性
沒有快速補給需求狀,
這首先保住了:
1體驗沒有強烈牽拉干擾
2心態(tài)不容易損傷
在菜市場買菜,
有你想要的菜,同樣也可以看看有沒有其他要買的,
甚至還可以隨口問問你并不買的一些感興趣的東西,
就算沒有你想要的菜也沒有損失什么
買菜是靈活性和容忍度——寬松自我調(diào)節(jié)的過程
你可以將精力散發(fā)出去,感受整體的情況;
也能和熟悉的攤位老板嘮嗑;甚至還會看到自己原本沒想到的驚喜。
這種過程是舒適良性而有趣輕松的。
這樣的心態(tài)是適合體驗和一點點增加自己的日常積累的。
“無”或者“不是”永遠不是壞事,
并不意味著結(jié)束

在我還年幼的時候,我的家庭環(huán)境寬松而舒適,在天氣舒適的時候躺在床上看輕松靜謐的雜志甚至長篇小說是我非常喜歡的生活,如果嘴饞在佐以小菜零食便是人間極樂。
從那個時候起我養(yǎng)成了這樣的心態(tài)和習慣,專一而精致的集中學習是我最向往的生活環(huán)境
如果說有什么副作用的話,可能就是養(yǎng)成了注意力分散而閑散的性格吧

!“觀賞過程應該像閑人看報一樣舔舐有趣信息”

2語境(方向與落腳點)
除了自身感受,更多是投射和落腳點
我們的宗旨應該是注意預設語境以及明確觀賞著眼點
別把注意力全部分配到別人怎么樣,
而應該關注自己得到的成果和默認而不明確得到的信息
由于發(fā)育的時效是隨著歲月而積累延伸的,
因此許多時候我們的切入視角會隨著年齡而改變
不知不覺中人會將自己的審視視角視野進行整理和調(diào)整拓寬
在早期,
人將視角和感受集中、圍繞著自身,
并習慣性的投射出自己的感受
自己難以明確短時間內(nèi)感受到的效應——
人們更多地是將自己的感受釋放出來,
這就導致人們習慣性的造成視野盲區(qū)
我們生活中尤其是在家庭生活中,
因為過于熟悉舒適甚至是歸屬感導致的無意識,經(jīng)常以父母的嘮叨這一形式體現(xiàn)出來
實際上,在日常觀賞的過程中:
人們也常常因為各種原因而對某些要素會遺失觀測意識
因此在觀賞過程中:
需要時刻提醒自己注意預設前提和語境
例如,
我們常常習慣性省略這些語句——
“大多數(shù)情況下/正常/主流/不考慮特例/我們/當前邏輯條件下”,
同樣,
將自己抽拉出來能夠使得自己
以旁觀者的視角,詳細觀看自己在學習過程中
到底獲得了什么,學習過程如何
如果
一直像早期一樣,
以自己為中心無意識慣性視角視野并且重復向外發(fā)聲而不進一步思考,
最后的結(jié)果就是一直在復讀自己的感受反問而無人應答罷了
!“對自己的預估和自我反省檢查是明確自身狀況而作為今后進步的基礎面貌最常見的手段”
!“觀賞過程是為了自己,因此要有將落腳點放在自己身上的自覺,許多時候面對問題實際上就只差一步”

3有形化(資料+環(huán)境)
想要像前面兩點一樣,去實行自己在觀賞過程中的宗旨,
就要將自己所矚目的東西,
用塊狀資料和環(huán)境認知的方式,
去實行
? ? 我們所看的東西,都可以看做是塊狀的資料,
你觀賞就是收集資料和分解拼接的過程。
? ? 每個人都是砂石大海的世界中的采礦人,
雖然在自我而習慣性的生活中,
? ? ?我們會采取感性而本能的方式去感受并習慣性的評判事物,
但實際上
用收集石塊打磨甚至破壞成碎片的方式,
才能帶給我們
清爽舒適的學習過程
同樣,
用【電視對于大眾的影響】做比喻,
觀眾的觀賞過程常常是習慣性被動化——
我們習慣于【躺著看】。打游戲希望躺贏;
接受信息也一樣——
人們總是習慣性的想當然,并沉浸在當局者的慣性視野和視角中。
當然,我們可以通過其他方式來調(diào)節(jié)自己看待事物的習慣;
此時,
重視所觀賞事物的所處環(huán)境和氛圍,
就變得不易察覺,但十分重要
除了感性的自我的或者說方向性的去觀看事物以外,
我們還需要空曠的空間化的甚至是坐標系、旁觀者這樣更加晴空萬里的視角與敏銳感,
需要時刻試著將自己拉出來并拋擲空中
!“我們都是積木玩家,我們都是采石場的雕塑家”
!“我們是天文望遠鏡,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4語言與表意
由上面幾點不難推出——
觀賞和傾聽過程中,
更重要的是聽意思,
而不是明確的句子
有這么一種說法,
用語言有形化
意識和精神意志,
謬誤也就開始了
同樣,
可能你以前看過一種游戲——
通過兩兩傳話的方式去傳遞最開始的信息,結(jié)果傳達到最后往往模樣大變
對于不同對象的觀賞過程中:
對方傳達能力也會參差不齊,
但可能對方的精神和意識是非常敏銳的。
資料可能并不通暢,
然而你的處理能力和適應能力卻能夠不停繼承,
你知道如何處理和提升自己的能力,
并且能夠時時刻刻清楚自己的當前能力狀況
因此,多去聽聽別人的意思,
甚至是猜測別人的意思,試著去自圓其說,
人們常常是在試著去完整一項系統(tǒng)的過程中。
得到了基于但更合理的系統(tǒng)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5有意識
【你已經(jīng)是一個成熟的人了,需要自己調(diào)節(jié)防止損失】
最后,總結(jié)一點——對自己負責任。
我們每個人都是有意識的有能力、有學習能力的智人,要學會聰明點
觀賞的東西大多數(shù)時候都是死的,
哪怕你可以和up溝通,在觀賞的狀態(tài)中多半還是靜態(tài)的,
靜態(tài)的東西并不由你的個人意志而改變,
但你的個人意志卻可以處理自己的觀賞過程
我們不難看到非常多的觀眾,看完視頻之后將不滿傾瀉出來
從視頻質(zhì)量或者說一個評論區(qū)評價的角度來講似乎這合乎常規(guī)
然而,我想說的是你看完視頻之后去傾瀉差評,
多半并不能解決看視頻甚至是學習的觀看需求,
反而還浪費更多的時間
我們看完視頻之后,要站在自己的立場上,
有意識的靈活的處理和調(diào)整這整個過程,
要么自己趕緊轉(zhuǎn)戰(zhàn)陣地,要么趕緊處理信息
你一味的將時間消耗到對方身上,注意力全放在對方怎么樣上了,對你有什么好處?
!“就像大人們常說的那樣【機靈點】。再多走一步,就一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