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林外史》中的吃喝:縣衙對面一壺茶,假作真時真亦假

蕪湖城里有個吉祥寺,寺門口有一個刻字店,店主人名叫郭鐵筆,刻得一手好圖章,在蕪湖城中小有名氣。
這一日,郭鐵筆外出辦事,路過縣衙門口,看到有三個人正站在影壁前,都是怒氣沖沖、你拉我扯的模樣。郭鐵筆認識這三個人,那個年輕人曾經(jīng)找自己刻過圖章,自稱“牛浦”,號“牛布衣”。而那兩個中年人,則是浮橋南首大街上開米店的兩兄弟,名叫卜誠卜信。
郭鐵筆很奇怪,他們?nèi)齻€怎么走到了一起?不過既然相識,便不能不上前過問。卜誠對他說道:
“郭先生,自古‘一斗米養(yǎng)個恩人,一石米養(yǎng)個仇人’!這是我們養(yǎng)他的不是了?!?/span>
原來,這個“牛布衣”——卜誠卜信叫他牛浦郎,是卜誠卜信的外甥女婿,小兩口成婚不到一年,家中的房子因為給爺爺辦喪事賣掉,不得不借助在卜家。今天上午,有一位董老爺來拜訪牛浦郎。等董老爺走后,三人便爭吵起來:
牛浦郎責(zé)怪卜信上茶時不懂禮數(shù),卜信氣憤牛浦郎當(dāng)著董老爺?shù)拿娼o自己難堪,卜誠自然站在弟弟一邊,三人便爭吵起來。后來越說越激動,互相扯著來到縣衙門口,打算請縣官大人給他們斷家務(wù)。
郭鐵筆聽了經(jīng)過,也說牛浦郎不對,但勸他們別去見官:都是至親,何必呢?隨即,郭鐵筆將他們?nèi)死脚赃叺囊粋€茶館,要了一壺茶,幫他們調(diào)解。

一杯茶喝下,卜家兄弟冷靜下來,不再爭執(zhí)那些無用的瑣事,而是提出了現(xiàn)實問題:自從我家老爹去世,我們?nèi)丝诙?,白養(yǎng)活你們夫妻兩個,也是吃力。你媳婦是我們的外甥女,我們自會養(yǎng)活,不指望你。但自己也要想個辦法,尋個營生是不?總在我們家這么不尷不尬地住著,也不是回事吧?——卜家兄弟早已厭惡了這個夸夸其談的外甥女婿,此事不攆,更待何時?
牛浦郎此時倒也頗有骨氣,當(dāng)即便道:原來你們就是為了這個?沒問題,我今晚就搬出去。
話說到這個份上,郭鐵筆也沒什么可調(diào)節(jié)的了。當(dāng)即喝完這壺茶,付了茶錢,彼此告辭而去??粗F掷珊筒氛\卜信離開的背影,郭鐵筆不覺微笑,隨即搖搖頭,嘆息一聲,若有所思。
他終于揭開了心中的謎團。
幾個月前,這個牛浦郎忽然來到他的刻字店,請他刻印兩方印章,一個“牛浦之印”,一個是“布衣”二字。郭鐵筆很奇怪,問他,先生你就是牛布衣嗎?這個牛布衣他前段日子聽說過,借住在甘露庵中,時常寫詩作賦,與達官貴人都有交往,應(yīng)該是個老儒。他對牛布衣,一直挺想結(jié)識的,無奈沒有機緣。
此刻,這個年輕后生站在柜臺外,平靜回道:“‘布衣’是賤字?!惫F筆一驚,這人竟然真是牛布衣。當(dāng)即走出柜臺,作揖行禮,口稱“失敬失敬”,并說這兩枚印章也不要錢,愿意白送給他……

過后,他也忍不住懷疑,這個牛布衣如此年輕,不大像???
今天,郭鐵筆看到這個“牛布衣”竟與卜誠卜信在一起,原來是從小在蕪湖長大的市井少年,如此,他怎么可能是借住在庵中、與權(quán)貴們交往的牛布衣?不過是冒名罷了。不過他也忍不住嘆息,別管讀過幾天書,別管會不會作詩,別管真假,這個牛浦郎就是敢大言不慚地冒名,這份勇氣和無畏,嗯,倒是也讓人欽佩。
不久,郭鐵筆聽說牛浦郎果然離開了卜家,跑到安東投奔縣令董瑛去了,不僅入贅到黃家,還與兩任縣官都有來往,日子竟然還過得還不錯……
便是在這時候,一個浙江口音的中年婦女來到刻字店門口,向他打聽一位曾經(jīng)借住在甘露庵的“牛布衣”的下落。郭鐵筆立刻想起自己認識的那個“牛布衣”——牛浦郎,眼前這女人素不相識,他難道是找那個夸夸其談的年輕人?郭鐵筆沉吟了一下,說道:
“他么?而今到安東董老爺任上去了?!?/span>
他沒有告訴牛奶奶真相,反而順?biāo)浦?,成全了牛浦郎。假作真時真亦假,就讓她去找那個牛浦郎去吧。
目送牛奶奶奔安東而去,他自己也下定了決心,要離開蕪湖到外面去闖蕩一番。
郭鐵筆將刻字店變賣,首先來到了揚州,結(jié)識了道士來霞士,參加了季葦蕭的婚禮。不久,他又與來霞士一起來到南京,結(jié)識了季恬逸和諸葛天申等人。南京地杰人靈,名士眾多,郭鐵筆決定在南京住下。

他在報恩寺門口租了一年房子,繼續(xù)做他的老本行,開圖書刻字店。聽說天長的世家公子杜慎卿在這里,他主動為之刻了兩方印章送來,對著這位風(fēng)流公子,滿口都是吹捧奉承:
“尊府是一門三鼎甲,四代六尚書;門生故吏,天下都散漫了;督撫司道,在外頭做,不計其數(shù);管家們出去,做的是九品雜職官——我們自小聽說的,天長杜府老太太生的這位太老爺,是天下第一個才子,轉(zhuǎn)眼就是一個狀元?!?/span>
這也是郭鐵筆在小說中說過的最長的一段話,對杜家和杜慎卿竭盡贊美之能事,竟然有幾分牛浦郎吹噓騙人的風(fēng)范——看來他從牛浦郎那里,也潛移默化有所收獲。
無奈杜慎卿并不喜歡郭鐵筆,隨便敷衍了幾句便送客了。但他絲毫不氣餒,等到杜少卿來到南京后,郭鐵筆如法炮制,也刻了兩方印章贈送——在杜少卿這里,他有機會結(jié)識了更多的文人才子,后來參加了杜少卿主辦的“泰伯祠大祭”。雖然不過是一個“司帛”的小角色,總算是見證了這一場儒林盛會。
這是《儒林外史》中的郭鐵筆,他沒有自己的故事,不過是別人故事中的過客。這個原本在蕪湖安靜開刻字店的小生意人,只因縣衙對面的一壺茶,讓他識破了牛浦郎和牛布衣的真相。他不齒牛浦郎的為人,卻也成全了他,并且在不知不覺中追隨了他,受他影響,改變了自己的人生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