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山東高考錄取復盤:清北特殊類招生人數占比過半!
高分考生扎堆、高考分數通脹,這是2020年高考最顯著的特征,尤其是在首年執(zhí)行新高考改革的山東省來說,這種現象更是明顯。
?
高分段考生密度暴增
根據山東省教育考試院近兩年發(fā)布的夏季高考一分一段表,2020年山東高分段考生聚集的現象十分明顯:
?
2019年山東690分以上累積共有50人(690分以上詳細信息未發(fā)布);
685分以上累積114人;
680分以上累積219人;
675分以上累積355人;
670分以上累積525人······

而2020年:
695分以上就有71人;
690分以上累積166人,超19年116人;
685分以上累積280人,超19年166人;
680分以上累積513人,超19年294人;
675分以上累積845人,超19年490人;
670分以上累積1308人,超19年783人;
665分以上累積1821人,超19年1062人;
660分以上累積2676人,超19年1602人。
從上面數據可以看出,2020年山東高分考生人數大幅上漲,690分以上人數較2019年暴增2.32倍,685分至660分增長比例也在1.5倍左右!
?
限于篇幅,只統(tǒng)計了660分以上的數據,不過很明顯,高分考生扎堆聚集的趨勢已經形成。而隨著高分考生“密度”的增加,這些考生的主要目標:清北及其它雙一流A類高校招生情況,勢必也會發(fā)生巨大變化。
?
自招、綜評取消不會讓“通道變窄”
高分考生數量激增給考生帶來的擔憂就是進入清北等頂尖高校的“上升通道”是否會變窄,再加上2020年清北停止自主招生和綜合評價(領軍/博雅計劃)招生,使得這種擔憂再次加劇。
?
不過從已經公布的數據來看,這種擔憂并未變?yōu)楝F實:2020年清北在山東錄取總人數較之2019年穩(wěn)中有升。

通過上表可以看到,清華、北大2019年分別在山東通過普通批次招生81人和52人,而2020年普通批分別招生83人和74人,招生名額各增加2人和22人。
?
由于今年清北取消了自主招生和綜合評價(領軍/博雅計劃),轉而開展強基計劃招生,而強基計劃在選拔、培養(yǎng)目標上又和自招、綜評存在一定差異,所以這也導致在這部分招生數量上出現一些小范圍波動。
?
通過上表可以看到清華大學2019年自招和領軍計劃在山東共招收30人,而20年強基計劃招生數量上漲7人,約占在魯招生總數的24%;北大2019年自招和博雅計劃招生數量59人,20年強基計劃人數略有回縮,也是37人,約占招生總數的20%。
?
雖然看上去這部分數據存在一些起伏,不過在與全國數據對比后可以發(fā)現,這種“起伏”正是趨于平穩(wěn)的表現。
以2020年為例,清華北大本科主要招生類別及比例如上圖所示,其中:

強基計劃1781人,占比25%;
非大陸文化生(港澳臺、留學生)832人,占比12%;
專項計劃(高校專項+地方專項)770人,占比約11%;
保送+英才班460人,占比6%;
高水平藝術團+高水平運動隊198人,占比3%;
其他(清華美院、北大二學士、飛行員等)約380人,占比5%。
通過對比可以發(fā)現,清北今年在招生結構上更加穩(wěn)定化,強基計劃作為重要的拔尖創(chuàng)新人才選拔計劃,占比約在20%至25%左右間,再加上高水平藝術團、運動隊、專項計劃、保送生和英才班等途徑,所以對于內地考生來說,清北今年自主選拔類招生占比已超過50%。此前一些人擔心的“取消自主招生會讓優(yōu)秀學生上升通道變窄”的情況并未出現。
?
清北自主選拔受關注程度逐年上升
根據統(tǒng)計,清北在山東省近3年的理科投檔線及對應位次如下表所示。
?

2018年清華、北大理科投檔線為688分、691分,對應位次分別為125名、80名;
2019年清華、北大理科投檔線為684分、687分,對應位次分別為133名、84名;
2020年清華、北大投檔線(不分文理)為689分、687分,對應位次分別為174名、225名。
?
通過數據可以看出,雖然投檔線一定程度上受到“大小年”影響而產生細微波動,不過對應位次是呈線性在逐年擴大的。
?
我們都知道,普通批“投檔線”和“對應位次”是根據已投檔考生最后一名的分數和對應位次確定的,那么隨著高分考生密度增大,這個對應位次應該越來越小,可為什么會出現位次范圍越來越大的現象呢?
?
其實這一方面是由于清北今年在普通批次投放了更多名額,另一方面則是因為近些年來,高校自主選拔受到更多人關注,同時也吸引越來越多的考生參與到各類自主選拔當中去,進而引發(fā)普通批次考生位次后移的現象。

以強基計劃為例,今年北京大學在山東投檔線為687分,對應位次225名,強基計劃入圍分數線分別為678分,對應位次為637位,范圍擴大1.8倍;
清華大學投檔線為689分,對應位次為174名,強基計劃入圍分數線分別為686分,對應位次為254位,范圍擴大約0.5倍。
?
不可忽視的一點是:今年不僅是強基計劃首秀之年,更是山東省執(zhí)行新高考的首年,通過分科一分一段表我們發(fā)現,雖然打破了傳統(tǒng)文綜、理綜的壁壘,但在前300名左右的位置依舊是被選擇“理三科”的考生占據,也就是說,如果只憑裸分,“文科生”(或選擇史/地/政的考生)將基本與清北無緣。

但如果憑借強基計劃入圍比例杠桿,則可以將參與選拔位次擴大至637位,使得一部分選擇了史、地、政科目的考生也將有機會角逐清北名額的機會。
?
延伸閱讀:山東新高考解密:“理科生”扎堆高分段,“文科生”或將無緣清北!
?
強基計劃也不是“萬靈藥”
由于高考區(qū)分度進一步降低,山東新高考實行賦分制,導致越來越多的考生逐漸向高分段聚集,所以36所雙一流A類高校普通批投檔線較往年普遍上漲,對應位次也有不同程度提高。
?
而強基計劃雖然是在高考的基礎上進一步選拔優(yōu)秀人才的方案,不過由于入圍比例杠桿的作用,反而使得一些高校的強基計劃如同此前所預測的那樣,給予更多考生以參加頂尖高校選拔的機會。

根據目前已公布的信息來看,北大、清華、人大、北航等6所高校的強基計劃入圍線要低于該校普通批投檔線,其中:
北大強基入圍線低于普通批投檔線9分,對應位次擴大431位;
清華強基入圍線低于普通批投檔線3分,對應位次擴大80位
人大強基入圍線低于普通批投檔線9分,對應位次擴大1058位;
北航強基入圍線低于普通批投檔線26分,對應位次擴大4782位;
北理工強基入圍線低于普通批投檔線5分,對應位次擴大802位;
華科強基入圍線低于普通批投檔線14分,對應位次擴大3415位。
?
盡管如此,大家也不能忽視的一點是:由于對強基計劃了解不足、招生專業(yè)差異等各種因素,以廈大、農大、海大、吉大為代表的19所高校在山東強基計劃入圍線要反超普通批投檔線,其中廈大強基反超75分、農大反超69分、海大反超54分,其它16所高校的強基入圍線也反超幾分到幾十分不等。
其實這種現象并不難理解,由于一些高校的個別專業(yè)偏“冷”,所以本來投檔線就不高,而今年作為強基首秀之年,很多高水平的考生都在高考前抱著試一試的態(tài)度報了名,但在高考出分后,感覺成績要遠超之前強基計劃填報院校,紛紛選擇棄考,進而平白無故的拉高了很多高校的入圍分數線。
▼ ?▼??▼ ?▼??▼???▼??▼ ?▼??▼
總的來看,今年清北這一層級的高校,受到政策、疫情等因素影響較小,招生計劃、分數線、對應位次波動都不大,原自主招生、綜合評價的招生名額由普通批次、強基計劃及其它自主選拔方式承載,所謂“優(yōu)秀學生上升通道變窄”的情形并未出現。
?
同時,強基計劃的出現,讓更多的優(yōu)秀考生可以參與到清北的選拔中來,從學校的角度來看,不僅能選拔出更多更符合國家戰(zhàn)略需要的人才來進行培養(yǎng),同時從考生的角度來看,通過競爭和選拔進入清北的渠道更寬、機會更大,也能更好的展現自身綜合實力。
?
通過36所雙一流A類高校投檔線及對應位次可以看出,山東省在實行新高考改革后,由于采用賦分制,所以高分段考生聚集的現象越來越明顯,尤其是那些原本“理綜”超強的考生,可以戰(zhàn)略性的放棄一門弱勢科目,轉而選擇地理這種學習難度不那么高的科目,來保證自己能在高考中取得更高的賦分。
?
所以可以預見的是,在未來一段時間內,高分段考生的競爭將逐漸從學科能力、知識掌握程度、思維能力轉向細心程度和應試技巧,這也意味著頂尖高校如果僅以高考分數作為標準,將很難選拔出真正優(yōu)秀的考生。
?
因此,以強基計劃為代表的高校自主選拔方式,在未來勢必將更受重視,能夠“玩轉”自主選拔的人,將有更大的機會能從眾多優(yōu)秀考生中脫穎而出,成為最出色的那部分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