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州眾城農業(yè)董事長王娜致富不忘鄉(xiāng)親記事
深州眾城農業(yè)董事長王娜致富不忘鄉(xiāng)親記事
時間:2020-12-29 10:18???來源:衡水新聞網-衡水日報
衡水日報新聞熱線:0318-2073456 ?? 衡水晚報新聞熱線:0318-2065067、2061234
大家富才是真的富
——深州眾城農業(yè)董事長王娜致富不忘鄉(xiāng)親記事
王娜(中)查看蔬菜長勢
?
12月中旬,京津冀“蔬菜大會”舉辦,來自全國各地的蔬菜“大亨”面對面洽談合作。面對千載難逢的機會,深州眾城農業(yè)董事長王娜卻干了件“傻事”——她放著自己的千畝大棚菜不宣傳,反倒在大會上推銷起鄉(xiāng)鄰們種植的大棚黃瓜。
王娜說,一人富了不算富,大家富才是真的富。創(chuàng)業(yè)路上,鄉(xiāng)親們恩情深似海,帶領大伙兒共赴小康是她堅定的初心。
愿一輩子和土地打交道
?
12月22日上午,記者來到位于深州市北溪村鄉(xiāng)院頭村的王娜的農場。本想邊轉邊采訪,沒想到王娜的電話接連不斷。“真是不好意思,最近在籌建牛舍,確實有點兒忙?!毖矍暗耐跄蕊L風火火,一開口就是大嗓門?!翱?,這1500畝地都是俺流轉的,這邊是大田,主要種花生,那邊是果蔬大棚,有西紅柿、茄子、草莓,東邊還養(yǎng)了奶牛。”
王娜成立的河北眾城農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是一家集種植、養(yǎng)殖、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多功能復合型大型現代化生態(tài)農業(yè)綜合體,公司旗下有一個糧食專業(yè)合作社、一個家庭農場及一座高標準奶牛牧場。
改變源于不經意的瞬間。2013年之前,王娜和丈夫在北溪村鄉(xiāng)經營著一家糧莊,忙半年閑半年。偶然間,她聽到一則新聞,“中央要加大農村改革力度、政策扶持力度,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鼓勵和支持承包土地向專業(yè)大戶、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流轉。”王娜動了心,第二年便在院頭村流轉了150畝土地小試牛刀。
然而,萬事開頭難。種下土豆的那天起,王娜一家也長在了地里。由于土豆對水肥的要求高,所以澆地時必須嚴格把控流水量?!皬脑绲酵?,蹲在地頭,吃飯都就著風?!蓖跄日f,忙的時候顧不上照看孩子,兩歲多的小女兒常歪歪扭扭走在地里找媽媽,一跟頭栽進土豆秧,哭成淚人。
剛種大棚時,王娜連棚頂棉被何時垂放都不了解,為此她和丈夫每晚開車到別人地里“取經”。為了預防病蟲害,她每天行走萬余步,像照看嬰兒般查看每一株蔬果。購進第一批奶牛時,她一夜未眠,去了牛舍4趟。
辛勤耕耘,終換來豐收的碩果。王娜的生態(tài)農業(yè)經逐漸念出了門道,“公司確立了秸稈飼養(yǎng)、糞便施肥、廢奶增養(yǎng)的循環(huán)農業(yè)發(fā)展模式,這是大勢所趨的有機農業(yè),俺們農民也要與世界接軌。”王娜爽朗地笑起來,細數這些年收獲的戰(zhàn)果:“500畝高油酸花生不僅在品質上有了新的突破,而且畝產提高到500公斤。和魯花達成了購銷意向,咱奶牛牧場的奶源直供蒙?!蓖跄鹊淖院酪缬谘员怼?/p>
黃土地滋養(yǎng)了勤勞質樸的王娜,而她也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再苦再累也不覺得啥,俺愿和土地打一輩子交道?!?/p>
鄉(xiāng)情永難忘 挨家挨戶給鄉(xiāng)親送蔬菜
?
天有不測風云,王娜最怕的事還是來了——2017年,她改種了300畝花生,期待著大豐收。不料,剛從地里拔出的花生還沒來得及晾曬就趕上了接二連三的大雨?!盎ㄉ钆挛?,不能用塑料布遮蓋,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被水泡?!毖劭粗鸵w粒無收,王娜欲哭無淚。
“沒事,俺們幫你!”王娜萬萬沒想到,同村的鄉(xiāng)親們紛紛主動登門,提出把自家房頂貢獻出來當晾曬場的想法。一時間,院頭村幾乎家家戶戶的房頂上鋪滿了花生。王娜噙著淚花說:“在俺最難的時候,鄉(xiāng)親們待俺跟親人一樣,一次又一次地翻面晾曬,一顆又一顆地從泥里刨花生,挽回了重大損失,這恩情一輩子不能忘?!?/p>
每年11月初,王娜無論多忙都要挨家挨戶給鄉(xiāng)親們送蔬菜?!邦^茬菜新鮮,有幾個品種送幾個品種。”如今,生意越做越大,王娜忙得團團轉,與鄉(xiāng)親們見面的時間也越來越少,但她認為,親自送菜這件事必須一直堅持下去。
王娜坦言,起初沒啥雄心壯志,是鄉(xiāng)親們的恩情和扶持讓她堅定了做大做強的決心。如今外出打工的農民越來越多,他們與親人聚少離多,甚至為了多賺點錢過年也不回家。一想到這些,王娜心里就發(fā)酸。
如何讓父老鄉(xiāng)親不出家門也能發(fā)展?王娜走南闖北、外出學習,到哪都不忘尋找適合鄉(xiāng)親們的致富項目。前不久,她借著參加京津冀“蔬菜大會”的機會,“吆喝”起鄉(xiāng)親們種植的大棚黃瓜。“俺雖然不種黃瓜,但村里有一部分鄉(xiāng)親種,他們掙錢了,俺也跟著高興?!?/p>
月月有工資 年年有分紅
?
如今,院頭村及周邊村的300多位村民都是王娜農場的“上班族”,月月領工資。“俺在農場干些除草、澆地的活兒,一天一百塊,幾年下來,掙了十多萬呢。”在農場打工的王百歲原本是村里的貧困戶,成為“上班族”后,他的日子發(fā)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
采訪中,村民們你一言我一語地向記者說著自己的收入?!俺斯べY,還有兩個大頭兒。”一是平均每年每畝地800元的流轉費。目前,全村近一半土地都流轉給了王娜的農場,土地流轉費幾乎家家戶戶都有。二是股金分紅。眾城農業(yè)下屬的儷景糧棉專業(yè)合作社年終按照成員出資和交易量從利潤中提出60%用于股金分紅,連鄉(xiāng)里365戶貧困戶也都有這筆收入。
采訪接近午時,農場的工人們準備下班。王娜趕忙把從大棚里摘出的蕓豆送給大伙兒。在她心里,這些鄉(xiāng)親不是工人,而是親人。
本報記者 金莉莉/文 王耀/圖
?
(責任編輯:丹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