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你一朵小紅花》:未來的路還很長
2021年的第一次影院觀影獻給了《送你一朵小紅花》,從目前的票房和口碑來看,雖然最終很難成為現象級的爆款作,但它也足夠稱得上“成功”了。
標題這句“未來的路還很長”,既是送給影片內外那些癌癥患者及患者親友,希望他們能心懷對美好的期許,也是送給導演韓延的——這次執(zhí)導確實做出了改變,卻沒有太可觀的進步,希望他未來能更進一步。

倒不是說《送你一朵小紅花》質量不行,事實上這部電影在國內同類作品里已算佼佼者了……我只是很期待,在此類題材中可以看到真正賞心悅目的突破,就像影片最后韋一航的頓悟和成長一樣。
【友情提示:下文會有劇透?!?/h1>
首先,我還是希望大家能分清楚心中的感動,有多少來源于電影本身傳遞的感染力,又有多少來源于自己的觸景生情。
《送你一朵小紅花》最基本的誠意,在于它確實是在講述抗癌家庭和抗癌病人的故事(而非拿抗癌做噱頭),它可以牽動有過類似經歷以及生活不易人群的情緒。

比如片中只出現過三次的抗癌父女,一次父親老呂給女兒喂飯,一次老呂帶女兒買假發(fā),最后一次失魂落魄的老呂獨自走出醫(yī)院,痛哭流涕地吃“女兒”給自己點的紅燒牛肉飯——我觀影時第一次真正哭出來就在這兒,哪怕橋段設計地不夠完美,還有煽情與不合理的成分,可就是戳到我了。
這是現實題材的天生優(yōu)勢(特別是國內現實題材電影相對匱乏的環(huán)境下),如同觀眾們愿意為《我不是藥神》的“溢價”買單一樣,只要《送你一朵小紅花》觸動了你,那它就是一部好電影。
明確這點后,咱們再來心平氣和談談影片的優(yōu)缺點。
《送你一朵小紅花》最大的長處,我認為是親情線的真實感,并且成功塑造了幾個有血有肉有厚度的角色,例如韋一航的父母韋江和陶慧。

影片很擅長在細節(jié)處完成情緒積累,然后在適當時機集中迸發(fā)出來:陶慧省吃儉用,恨不得每個鋼镚兒都掰成兩半花,在兒子疑似癌癥復發(fā)后,卻一邊痛罵沿街乞討的母親一邊破天荒給了100塊錢,韋江溫和軟糯,對妻子言聽計從對兒子沒紅過臉,在韋一航說出“死”字后,卻忍不住扇了一巴掌再誠心去道歉……
特別是兩人錄制的“失去兒子后的生活”視頻,溫馨又日常。人物立得住,情節(jié)夠出彩,這也是影片能得到廣泛認可的原因。
不過,仔細觀察一下就會發(fā)現,《送你一朵小紅花》的“真實感”依舊是加過濾鏡的。

主角的家人們十分親善友愛,為了孩子,奶奶愿意賣房、叔叔姑姑們爭相付出,韋江夫婦連說不用,韋一航也鞠了知恩感恩的躬……再放大到整部片子,病友之間團結友愛、相互扶持,沒有盯著病人們的江湖騙子,沒有為治病鬧出的雞飛狗跳,最多出現一個水平很低的雞湯大師而已。
可以說,影片最大的“反派”僅僅是癌癥病魔的襲擊和抗癌家庭的拮據罷了——雖然對當事人來講已是千難萬難,可對于現實中的抗癌群像,本片的故事仍然顯得過于“美好”了。
這就造成一個問題:一旦脫離了現實題材基礎,以及前面所說的真實生活與人物,剩下的東西看上去就容易像是無源之水、無本之木,較難共情。

沒錯,我說的就是韋一航與馬小遠之間的戀情,而且這還是影片的主線故事。
其實要拆開來看,這里面的可圈可點之處很多:比如兩位年輕演員的表演,易烊千璽表現出了佝僂、膽怯的喪,劉浩存也有那種總是及時行樂的楞勁(很有靈氣,未來可期);比如兩人在城市中周游世界的幻想,充滿了自得其樂的歡快和積極樂觀的溫存;還比如兩人一假一真先后病倒的設計,給足了抑揚頓挫的戲劇性……可就一點不對味,即韋一航和馬小遠的親近略顯牽強,而易烊千璽和劉浩存之間也不怎么來電。
我明白男女之情有時候就是沒什么道理可講,可放在這樣一部有抗癌主題的電影里,想借戀情來突出對生死、對人生的思考,感情關系的“工具性”始終還是重了些。

當然,影片的結局還不錯,韋一航把對馬小遠的遺憾與不甘,以及對無法實現的期許放在了幻想中的平行世界里,帶著釋然和希望活了下去,哀而不傷,暖人心脾。
事后我想了想,意識到了為什么《送你一朵小紅花》哪兒看上去都挺好,可總感覺差點意思:這部片子里,韓延一直在克制自己過去張揚的“特點”——對于精神活動與情緒意識的夸張具象化表現,取而代之的是用一種更貼近現實的形式表現了出來。
且不提出道時拍攝的《第一次》,韓延前些年一共就拍了兩部長片,分別是2015年的《滾蛋吧!腫瘤君》和2018年的《動物世界》,其中一個很鮮明的特色,便是新奇/荒誕、有趣/寫意的“腦洞”描寫:熊頓或花癡或浮夸的腦中小劇場,還有“腦子有病”的鄭開司開啟的小丑殺戮盛宴。

(話說韓延還挺會玩自己的梗,讓小丑出現在了COSPLAY主題的病友追思會上,還讓“腫瘤君”成為了媽媽的抗癌必看片~)
可惜,這個在《滾蛋吧!腫瘤君》里為人稱道的優(yōu)點,到了《動物世界》里卻成了引發(fā)爭議乃至被人詬病的問題,韓延在當時就表達出了要反省和改變的態(tài)度……興許是這個原因,《送你一朵小紅花》中的腦洞部分,由過去幻想成具象的夸張演繹,變成了現在幻想成抽象的異化描寫(“周游世界”和湖邊幻景都是典型例子)。
縱觀全片,韓延在細節(jié)打磨和人物塑造方面有了長足進步,但在敘事手法等方面的改變卻沒能收獲理想效果,單論流暢度和節(jié)奏感,“小紅花”也許還不如有著相似主題卻能循序漸進的“腫瘤君”……所以,我總覺得這部電影可以拍得更好。

說這么多,主要是因為我對韓延抱著較大的期望,這個作品一直在豆瓣7.0+段位徘徊、不上不下的80后導演,就差一次實質性突破的表現。
《送你一朵小紅花》告訴我們,病魔也許無法戰(zhàn)勝,但我們可以珍惜當下,去擁抱生活里的每一縷善意——因此,我愿意相信韓延有想法也有能力在未來拍出更好的作品。
【也歡迎關注我公號“有愛評論區(qū)”?!?/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