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起吮疽
吳起吮疽 愛士吸疽 含血吮瘡 《史記?孫子吳起列傳》 【原文】 起之為將,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 臥不設席,行不騎乘,親裹贏糧,與士卒分勞苦。 卒有病疽者,起為吮之。 卒母聞而哭之。 人曰:“子卒也,而將軍自吮其疽,何哭為?” 母曰:“非然也。往年吳公吮其父,其父戰(zhàn)不旋踵,遂死于敵。吳公今又吮其子,妾不知其死所矣。是以哭之?!? 【今譯】 (吳起在魯國任將軍不久,有人向魯王說他壞話,魯王起了疑心,就辭退了他。吳起聽說魏國的魏文侯禮賢下士,名聲很好,就前去投奔。吳起到了魏國,魏文侯任他為將軍。) 吳起在魏國擔任將領時,身為將帥(起之為將),卻與士卒中地位最低級的人同衣食(與士卒最下者同衣食),跟最下等的士兵穿一樣的衣,吃一樣的飯。 睡覺不鋪席子(臥不設席),行軍不騎馬乘車(行不騎乘),自己也親自捆扎包裝(親裹),背負軍糧(贏糧,贏:擔負,背負),為士兵們分擔勞苦(與士卒分勞苦)。 士兵中有個生了毒瘡的(卒有病疽者),吳起親自替他吸出毒瘡中的膿血(起為吮之)。 這個士兵的母親聽說后(卒母聞),不禁失聲痛哭起來(而哭之)。 有人不解地問她說:“你兒子是普通士兵(子卒也),而將軍卻親自為你的兒子吸吮毒瘡膿液(將軍自吮其疽。疽:局部皮膚腫脹堅硬結成塊的毒瘡),你應該高興,怎么還哭起來了呢(何哭為)?” 那位母親回答說:“不是這樣?。ǚ侨灰玻?,前些年吳將軍也曾為我孩子的父親吸吮過毒瘡(往年吳公吮其父,公:對尊長或平輩的尊稱),孩子的父親為報答吳將軍的恩德,在戰(zhàn)斗中奮不顧身,勇往直前決不后退(其父戰(zhàn)不旋踵, 旋踵:轉足之間,形容迅速),結果死在了敵人手里(遂死于敵)。 “如今吳將軍又為我的兒子吸吮毒瘡(吳公今又吮其子),我擔心兒子不久也會奮力戰(zhàn)死,不知道兒子將會死在什么地方了(妾不知其死所矣)。因此,我才哭他?。ㄊ且钥拗?。” 【賞析】 “吳起吮疽”吳起在魏國擔任將領時, 作為一個高級將領,不僅要求下屬去完成任務,他自己也是一個戰(zhàn)友,與他手下的士卒同甘共苦。 一次,一個士兵生了瘡,皮膚都腫爛了,吳起親自用嘴為士兵吸出膿汁。 它啟示我們,對士兵,對下屬,既要有言教,也要有身教。身教重于言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要真正符合分寸,能夠使士兵或下屬感到既有親切,又有權威,那就不容易了。 含血吮瘡:用嘴巴把病人瘡里的膿血吸出來。 含血吮瘡、吳起吮疽、愛士吸疽:形容將領十分關懷、體貼和愛護自己手下的士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