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定:瘋子

個人認為給一個角色加上瘋子的設定是一種偷懶的的寫作方法。 “啊,為什么他會這么壞?”因為他是瘋子。 “她為什么要為我做紋么可怕的事”因為她是瘋子。 他們到底是怎么想出如此沒人性的讓劃的?”因為他們是瘋子。 似乎只要一個角色是個瘋子,有“強迫癥”、“人格分裂者”“戀手癖"等等一系列并不算專業(yè)的精神疾病稱呼,那么他做什么都不會令人奇怪——“那是個瘋子,作為正常人的我們,理解不了他想干什么!",作者只要揭示一個角色瘋子的設定,簡單地給他一個悲慘的身世,甚至這也不用,就讓他在語言中重復古怪的詞語,就可以獲得一個合適的工具來為自己單調的故事注入火箭燃料:血腥、性虐、謀殺,能吸引讀者睹目的元素應有盡有。以及如果自己的故事走向了無法收束的方向時,也只要用話外音說明:主人公是個瘋子,上述故事純屬其想象。就可即刻結局,說不定經(jīng)會有部分讀者不明所以而奉作品為神作。簡直太方使了,不是嗎? 方便到愚蠢 瘋子在很多創(chuàng)作者的筆下都成了種純粹的傀儡,瘋子的存在可以牽拉出不同尋常的情節(jié)和對主人公們"理智”與“正義”的反襯——能夠掩示創(chuàng)作者角色塑造能力的缺乏和生活經(jīng)驗的不足。因為比起思考和描寫一個角色陷入偏執(zhí)與邪惡的復雜經(jīng)歷和心理變化,還是寫個腦袋本來就不正常的角色更容易些。 瘋子的視角看世界,則是與上述完全不同的寫作方法,一般是要以“在混亂扭曲的社會中瘋子反而顯得正常了”這種感覺來達到諷刺黑暗現(xiàn)實的目的。這種方法是需要設定特殊時代背景,而很難直接用于當代現(xiàn)實,因為在一個穩(wěn)定而處于發(fā)展上升階段的國家批判諷刺向的作品是較為缺少生存土壤的,且更多會論為小圈子中滿足特殊需求的獵奇作品。 近十年來,在游戲與動漫作品中出現(xiàn)了很多帶有“瘋子”設定的角色,而且這些“發(fā)瘋”的角色非常容易受到粉絲追捧,這是為什么呢?筆者認為有這么幾種可能: 1.角色“發(fā)瘋”時,突破各種界限的行為,給予觀者巨大的放松感或者說解脫困縛、獲得自由的暢快感。 2角色作為瘋子而擁有的一種特別的脆弱感和孩子氣能夠激發(fā)觀者莫種程度上的保護欲(一般是白發(fā)帥哥) 3.角色不同凡響的信念和偏執(zhí)的與某種價值追求,使其在觀者心中留下了超過其他角色的深刻印象。 4.角色作為瘋子而擁有的詭異思維或者說高智商在故事中大放異彩,吸引觀者產(chǎn)生出某種崇拜感。 5.角色發(fā)瘋的原因和發(fā)瘋前后的不同遭遇,給予了觀者情感上的共鳴。 說到底,一個目光呆滯、鼻尖掛黃的地中海大叔是不可能在第一時間就吸引人們追捧而想要讓這樣的瘋子受關注,他首先要是個“火云邪神”表現(xiàn)出不可思議的行為——人們所追求的絕不是心理變態(tài),而是新與異:從未見識過的事物總是值得多看兩眼的,不同于平日生話的景色總是值得多想幾秒的——這幾眼、這幾秒就會讓人對一部作品產(chǎn)生興趣,從而使粉絲群體的發(fā)展有了可能。 瘋子的設定并不等于真實的療患——那是要有一 系列嚴謹系統(tǒng)的診斷流程才會確認要被隔離于正常社會的不幸者。瘋子的設定只是一種藝術的想象,使角色突出的性格要素合理化的方法、推動劇情發(fā)展的道具,“瘋子"的形象是怎樣的,全看創(chuàng)作者從藝術來源于生活而高于生活”這句話中截取了什么, 是要“來源生活”,還是“高于生活”呢?還是說像個真正的創(chuàng)作者,將兩者都貫徹于心? 我想應該好好思考一下這樣的問題。
封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