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被引國際關系學者,你認識幾位?
今天,知名學術出版巨頭愛思唯爾發(fā)布了“中國高被引學者年度榜單”,政治學榜單中有幾位比較熟悉的國際關系學者入榜,看看大家有沒有認識的。(愛思唯爾也是老伙計朋友了,很早就介紹過,比知網賺錢多了的學術出版寡頭)
部分內容靠記憶,以首字母順序排序,如有疏漏之處敬請指正。

陳定定(暨南大學)【新上榜】
陳老師比較出名的身份感覺是海國圖智研究院創(chuàng)始人兼院長,海國圖智是國內比較有影響力的獨立智庫,融資了1400萬。最出名的論文應該是Lying Low No More? China's New Thinking on the Tao Guang Yang Hui Strategy(214次引用)。我直觀感覺陳老師的研究范圍很廣,不過大概還是在大國關系和人權這一塊。陳老師的谷歌學術引用是1148,在中國的國關學者里是挺可怕的數(shù)字。
陳志敏(復旦大學)
陳志敏是復旦大學的副校長,教育部長江特聘教授、中國高等教育學會國際政治專業(yè)分委員會理事長、教育部政治學類專業(yè)教學指導委員會副主任委員。陳老師的書我看得不多,有比較早的一本《歐盟對外政策一體化》。
陳琪(清華大學)
清華大學社會科學學院國際關系學系長聘教授、中美關系研究中心主任,聯(lián)合國人的安全委員會專家組成員。陳老師主要研究領域覆蓋全球治理、國際制度等,但我覺得他很經典的一作品是《國家間干涉理論:春秋時期的實踐及對當代中國的啟示》。
——不明顯的分割線——
做學術,姓氏很重要,姓艾、卜、陳都不錯(逃
——繼續(xù)分割——
唐世平(復旦大學)
2483次被引的巨佬!最出名的著作我覺得是《國際政治的社會演化》。但他之前搞的「掌中星球」我覺得有點撓頭,一個所謂“計算社會科學遇上智能旅游”的小程序,感覺有點人工智障。
唐世平老師很敢說、很能說,有一些名言我摘錄一下。
(社科)中國很難有純學術研究雜志,很多學術雜志就像個怪物。
如果達不到相當?shù)睦碚摶?,只從中國經驗談、只能解釋中國需要解決的某些問題,那不能稱之為“中國學派”,也不是“中國的國際關系理論”,因為它不夠理論。
少讀點中國(古代)歷史,多了解世界
微博是:瀟湘劍客唐世平,很有趣。
秦亞青(外交學院/山東大學)
外交學院原院長、中國國際關系學會常務副會長,現(xiàn)在在山東大學擔任講席教授。秦院長算是中國建構主義第一人(之一)和中國學派開創(chuàng)者(之一)。秦院長的書那我可看得太多了?!稒嗔Αぶ贫取の幕泛汀妒澜缯蔚年P系理論》(英文版464次被引)都很值得一讀。
吳心伯(復旦大學)
復旦大學國際問題研究院院長,教育部人文社科重點研究基地復旦大學美國研究中心主任,復旦發(fā)展研究院副院長,復旦大學特聘教授,博士生導師,外交部第四屆外交政策咨詢委員會委員——看這title就夠厲害的。吳老師應該是業(yè)內中美關系的大拿。引用數(shù)最近比較出名的文章包括A Chinese View of the U.S.-Japanese Alliance(157次),Understanding the geopolitical implications of the global financial crisis(153次),China in search of a liberal partnership international order(66次)。
王義桅(中國人民大學)
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系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國際事務研究所所長,歐盟研究中心主任。王老師這些年的工作感覺是在為中國的外交政策提供理論支持,比如一帶一路、人類命運共同體之類的。在官方介紹中,他在《中國社會科學》、《美國政治和社會科學學院年刊》等14個國家的學術刊物發(fā)表學術論文160余篇,在Europe’s World、《人民日報》、《環(huán)球時報》等國內外媒體發(fā)表時評600余篇,接受BBC、CCTV-News等國內外媒體采訪500余次,參加香格里拉對話會、博鰲亞洲論壇等國際論壇200余次。
閻學通(清華大學)
閻學通老師自2014年以來長期霸榜,果然最后出場的都是怪物(逃
閻學通老師是知名的現(xiàn)實主義學者,提出了道義現(xiàn)實主義的概念,且強調道義現(xiàn)實主義不屬于“中國學派”且“中國學派”是無法形成的(秦亞青老師再躺一槍)。他對于中美關系、臺灣問題、中國崛起、全球治理等問題都有很精彩的論述,也在搞量化研究。
有4篇作品被引超過200次,總引用數(shù)應該是中國國關學者第一人了。From keeping a low profile to striving for achievement(617次),Ancient Chinese thought, modern Chinese power(297次),The rise of China and its power status(293次),The rise of China in Chinese eyes(237次)。
閻老師也有不少經典發(fā)言,試舉一例。
很多年輕人在用“中外兩分”的方法認識世界,認為“好的價值觀都是中國的,壞的都是外國的”,而不知愛好和平、講道德、提倡公平、追求正義等是人類共有的文明進步。有年輕人甚至可能下意識地將“西方”概念視為“邪惡”的代稱,卻不知文化的“西方”與政治的“西方”并不相同,更沒有深刻了解過政治的“西方”是冷戰(zhàn)思維的產物,進而容易被網絡上的言論所影響。
閻老師曾勸國際關系學者要「多學不會的、少反對不懂的、鉆研專業(yè)的」,在B站做視頻以來,我一直謹記這句話,盡量分享我「懂」的,多學習我不會的,再接再厲~
資料來源:https://www.elsevier.com/zh-cn/solutions/scopus/most-cit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