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parramatta河homebush灣段的水生生物(2022)(魚類)

2022-03-01 18:01 作者:slenderp51  | 我要投稿

parramatta河是位于悉尼市中部的一條暖溫帶沉水型河口,是悉尼港(杰克遜港)向西延伸的主要支流,被譽為悉尼的母親河,其咸淡水潮汐段最西端位于悉尼西區(qū)的parramatta,距離悉尼港入海口約30公里遠。

悉尼港和parramatta河潮汐段鹽度

本文中的地點位于以Homebush灣為中心的河口西段水域,該區(qū)域距離悉尼港入??诩s20公里,是城市化較高的區(qū)域。根據(jù)鹽度圖可以看出,該地點為咸淡水水域,深入內(nèi)陸,且受到淡水匯入的影響更大。

地點坐標(biāo)

把該區(qū)域的水域簡要劃分為三部分:

- 紅色部分:Homebush灣(Wentworth point和Rhodes之間的灣子)以及Homebush灣以西的主流域區(qū)域 (W)

- 色部分:Homebush灣以東的主流域區(qū)域 (E)

- 黑色部分:Homebush灣底部的兩條紅樹林小支流,分別為Haslams溪(西)和Powerll溪(東) (C)

每個物種名稱后面將會使用上面的區(qū)域簡稱字母(W,E,C)標(biāo)記出其常見的區(qū)域


實地風(fēng)光:

Homebush灣底部,人為鋪設(shè)的石灘潮間帶,紅色區(qū)域
wentworth point北部的主流域,沙泥質(zhì)潮間帶,紅色區(qū)域
Rhodes半島頂端,對岸是meadowbank,綠色區(qū)域
Ryde橋展望,綠色區(qū)域
7月份Ryde橋上向下展望,冬季的河口清澈透亮,綠色區(qū)域
putney的礁沙混合潮間帶,綠色區(qū)域
pwell溪和圍繞的紅樹林,黑色區(qū)域
powell溪周邊面積巨大的紅樹林,黑色區(qū)域
Haslams溪的一個轉(zhuǎn)彎處,黑色區(qū)域
Haslams溪后段,混凝土堤的排水渠,但依然有一顆海欖雌頑強的長在這里,黑色區(qū)域


魚類:

作為受潮汐影響較大的咸淡水河口,大部分的當(dāng)?shù)鼐用穸际墙t~類,此外還包括純一些河口種類,洄游種類和淡水種類


海鰱科:

夏威夷海鰱/Elops hawaiensis(W, E)

印度/西太平洋熱帶沿海的中上層掠食者,身體苗條細長,主要棲息于在沙泥底近海和河口中,偶爾也會進入淡水。最為暖水魚很少出現(xiàn)在悉尼周邊水域,但夏季偶爾也會在南部沿海附近出現(xiàn),在Homebush灣周邊有過零星的釣獲記錄

putney附近釣獲的夏威夷海鰱

鰻鱺科:

寬鰭鰻鱺/Anguilla reinhardtii(W, E, C)

英文名為longfin eel,澳洲東海岸廣泛分布且數(shù)量很大一種鰻鱺,常見于各種淡水和微咸水棲息地,在Homebush灣周邊水域廣泛存在,常??梢栽诎哆呏苯涌吹剑诟浇话闶羌t樹林小溪中最多見,要么就是周邊的淡水池塘中

Haslams溪釣獲得的寬鰭鰻鱺
水下的鰻魚

澳洲鰻鱺/Anguilla australis

澳洲東部的另外一種鰻鱺,相比寬鰭鰻鱺,它們的背鰭和臀鰭較短,因而得名shortfin eel。澳洲鰻鱺主要分布于南邊的維多利亞州和塔斯馬尼亞島,但在往新南威爾士州方向就比較罕見了,絕大多數(shù)悉尼水域的鰻魚都是寬鰭鰻鱺,不過偶爾也會混入一些澳洲鰻鱺,悉尼奧林匹克公園的物種清單中包含此種

附近水域拍攝的,來自inaturalist觀察

?

鯡科:

東澳似青鱗魚/Herklotsichthys castelnaui(W, E)

英文名Southern Herring,廣泛分布于澳洲東海岸,棲息在近海和河口水域,很喜歡聚集在碼頭附近,因此在Rhodes和Meadowbank的碼頭下最為常見,常常被人用蝦皮串鉤做釣用于活餌或肉餌,被譽為是河口最好用的活餌

meadowbank碼頭的釣獲

南鯡/Hyperlophus vittatus(W, E)

澳大利亞南部廣泛分布的小型魚類,體型很小并通體半透明,常常組成魚群在近岸活動,悉尼奧林匹克公園的物種清單和Atlas of living Australia記錄中包含此種,我在這附近水域也時常能見到南鯡屬的魚活動,但可惜目前還沒直接抓到過

東澳南鯡/Hyperlophus translucidus(W, E)

和南鯡十分相似的小魚,但體型往往會更小,可以通過臀鰭的位置來分辨兩種,東澳南鯡的臀鰭前端和背鰭后端在一條線上,而南鯡的臀鰭則更靠后,悉尼奧林匹克公園的物種清單和Atlas of living Australia記錄中包含此種

Parramatta河下段發(fā)現(xiàn)的,當(dāng)時是鰤魚瘋狂炸水給趕上碼頭的


鳀科:

澳洲鳀/Engraulis australis(W, E)

澳洲鳀一般常見于在此處也有分布,悉尼奧林匹克公園的物種清單和Atlas of living Australia記錄中包含此種,不過數(shù)量較少,一般在河口水域很少出現(xiàn)

紐卡斯?fàn)柡涌卺灚@的裸胸鱔胃里的鳀魚頭


鯉科

歐洲鯉/Cyprinus carpio(C)

殖民者從歐洲帶過來的鯉魚成為了澳洲當(dāng)今最成功的水生入侵物種之一,澳洲的各大淡水流域都能找到它們的蹤跡,Homebush灣底部的奧林匹克公園中有著很多淡水池塘和濕地,里面不乏大量又肥又大的鯉魚,因此有時候下完暴雨后,附近的紅樹林小溪也會出現(xiàn)鯉魚,比如前年的一次暴雨后,我就目睹了Haslams溪出現(xiàn)過鯉魚

奧林匹克公園池塘的大肥鯉魚


鰻鯰科

線紋鰻鯰/Plotosus lineatus(E)

線紋鰻鯰是著名的印太暖水海生鯰魚,澳洲的溫暖水域也在它們的分布范圍之內(nèi),大群的線紋鰻鯰往往會組成鯰球來防御掠食者,在河口,線紋鰻鯰不是那么常見,不過偶爾幼魚會光臨這里

碼頭柱子附近活動的鰻鯰

長尾闊峽鯰/Euristhmus lepturus(W, E)

相比于線紋鰻鯰,長尾闊峽鯰則更像是這里的土著居民,這種隱秘暗淡的澳洲東海岸特有種基本只棲息在泥濘的河口沙泥底水域中,是這里的常見種,在晚上比較活躍,在這附近夜釣時時常能釣獲

在wentworth point釣獲的長尾闊峽鯰


海龍科

毛須海龍/Urocampus carinirostris(W, E)

澳洲東南部河口水域十分常見的一種海龍,常常棲息在海草床周邊,身體上的一些細小須子和與環(huán)境十分適配的體色讓它們很難被發(fā)現(xiàn),和大部分海龍相比,它們的吻部很短,這也是其比較顯著的特征之一。悉尼奧林匹克公園的物種清單中包含此種,可惜我還沒抓到過


藍鯥科

藍鯥(W, E, C)

一說到鯖形目似乎往往想到的就是遠洋,但基干的藍鯥不僅主要棲息在近海,幼魚甚至主要住在咸淡水河口,甚至較深入的微咸水環(huán)境,在homebush灣一帶,幼年個體數(shù)量繁多,路亞很容易就能抓到,偶爾也會有成魚跟著澳鱸群深入進來。在釣獲后解鉤時,最好集中注意,因為它們剃刀般的鋒利牙齒可以輕易隔開你的皮膚,因此在澳洲它們往往被稱為tailor(裁縫)

我在這附近的個人最大記錄
brays灣被釣獲的較大個體


澳鱸科

鱒澳鱸/Arripis trutta(W, E)

剛才介紹藍鯥時提到了一種叫澳鱸的魚類,這邊是鱒澳鱸,由于長相類似鮭魚而被澳洲人稱為Australian salmon,不過其實它們也是鯖形目的魚類,這種兇猛的近海上層掠食者體型不小,最大能長到1米,平均也有50厘米左右。在最高潮后,有時候追逐餌魚的鱒澳鱸大軍會勢不可擋的直接沖入咸淡水河口,包括Homebush灣周邊甚至更加深入。不過這種情況并不多見,似乎秋冬季出現(xiàn)的概率比較高

我在這附近唯一的一個釣獲

?

釣魚app?fishbrain中Homebush灣碼頭釣獲的個體


天竺鯛科

紋腹管竺鯛/Siphamia roseigaster(W, E)

和大部分天竺鯛不一樣,紋腹管竺多主要分布于澳洲南部涼爽的溫帶和亞熱帶水域,而且它們還能深入至汽水水域,這種魚在歷史上是parramatta河新對蝦捕撈業(yè)中最為常見的兼捕(由于二噁英污染,現(xiàn)在悉尼港流域已經(jīng)沒有任何商業(yè)捕撈活動了),由此可見它們在當(dāng)?shù)厥呛艹R姷姆N類,不過我目前還沒抓到過

采集于Homebush灣東岸的標(biāo)本,來自澳大利亞博物館


蝦虎魚科

扁背鯔蝦虎魚/Mugilogobius platynotus(W,?E, C)

在河口水域最不缺的可就是蝦虎魚,在潮間帶中,最常見的莫過于扁背鯔蝦虎魚,它們長相和國內(nèi)的黏皮鯔蝦虎魚較像,在潮間帶翻石頭,或是在潮池水坑中能夠找到它們,它們的適應(yīng)能力很強,即使是中潮區(qū)以上被太陽曬的滾燙的水坑中也有其蹤跡

斑點鯔鰕虎魚/Mugilogobius stigmaticus(W,?E, C)

扁背鯔蝦虎魚并非是這里唯一的鯔蝦虎魚,斑點鯔蝦虎魚似乎少見一些,但它們也一樣有著很強的適應(yīng)性,能夠在潮間帶上半段生存,斑點鯔蝦虎魚體形偏短粗,體色一般也偏暗,兩者看上去還是比較好區(qū)分的

Pseudogobius eos(暫無中文名)(W,?E, C)

就在前幾天,我在這附近潮間帶的一個水坑里撈出好幾只鯔蝦虎,不過放到小水缸里一看居然發(fā)現(xiàn)有一只沒見過的種類,回家翻了翻悉尼港物種清單發(fā)現(xiàn)似乎查無此魚,一頭霧水,不過在大佬@苗谷苗谷 的指點下發(fā)現(xiàn)這個原來是擬蝦虎魚屬的,終于確定了它的種類,是Pseudogobius eos,這居然是2021年的新種,首次被注意到是在19年,這種隱秘的小家伙看上去分布范圍挺廣的,包括了整個澳洲東南部,由于擬蝦虎和鯔蝦虎習(xí)性比較類似,因此它們或許在這homebush灣這一帶廣泛分布

優(yōu)雅蜂巢鰕虎魚/Favonigobius exquisitus(W,?E)

在大潮才能露出的低潮區(qū),蝦虎魚的種類明顯豐富了起來,比如說優(yōu)雅蜂巢蝦虎魚,它們在潮下帶的潮池水坑中數(shù)量不少,不過這些小家伙竄的賊快,總是鉆進石頭縫里不見,抓起來也不是那么容易

雀斑蜂巢蝦虎魚/Favonigobius lentiginosus(W,?E)

這是澳洲東南部水域常見的另外一種蜂巢蝦虎,悉尼奧林匹克公園的物種清單和Atlas of living Australia記錄中包含此種,不過我還沒解鎖過,主要還是水坑里雖然老能看見蜂巢蝦虎但操作拉垮總是逮不住

雙韁砂棲蝦虎魚/Arenigobius frenatus(W,?E)

河口蝦虎魚種類,在低潮區(qū)翻石頭能夠抓到,體型不小,一般有5cm以上,會和槍蝦共生,顏色還不錯,體側(cè)長有亮藍色的斑點,幾乎沒抓過幾次,大概在潮間帶不多見

單韁砂棲蝦虎魚/Arenigobius bifrenatus(W,?E)

砂棲蝦虎魚屬的另外一種,悉尼奧林匹克公園的物種清單中包含此種,但我還沒解鎖過,大概在潮間帶不常見吧,與雙韁砂棲蝦虎魚相比,它們的眼睛后面沒有黑色斑點,這是比較顯著的區(qū)分兩種的特征之一

厚唇擬絲蝦虎魚/Cryptocentroides gobioides(W,?E, C)

在低潮區(qū)石頭下面特別常見的一種河口蝦虎魚,是這個屬里面分布比較靠近溫帶的種類,會和槍蝦共生,顏色十分漂亮,側(cè)面紅藍相間的條紋看起來十分靚,河口的顏值巔峰之一。有趣的是,這種蝦虎魚在潮間帶數(shù)量特別多,靠近低潮線的每個石頭下面幾乎都有,而且體型大很容易被抓住。

常常和槍蝦同居

大口雷蝦虎魚/(W,?E, C)

這種小型蝦虎魚在潮間帶似乎很少出沒,在淺水下陷阱或者用抄網(wǎng)沿著碼頭柱子抄一遍能夠輕松抓到,除此之外,蹲在岸邊觀察水下有時也能看見這種蝦虎沿著近岸三五成群的游動

塔島阿富蝦虎魚/Afurcagobius tamarensis(W,?E)

看上去十分普普通通的一種蝦虎魚,主要棲息于河口沙泥底水域,在潮間帶從來沒見過,碼頭下面放陷阱抓到過一次

克氏深蝦虎魚/Bathygobius krefftii(W,?E)

悉尼奧林匹克公園的物種清單和Atlas of living Australia記錄中包含此種,可能是一般棲息在稍深的地方,潮間帶沒有見過,不過目前陷阱也沒抓到過,但我在Homebush灣以東一點的地方水下拍攝時拍到過不少

半飾鰭蝦虎魚/Gobiopterus semivestita(W,?E, C)

體型特別小的一種蝦虎魚,渾身透明,而且它們常常是在中層甚至上層水域活動,算是蝦虎魚科中比較特別的了,在這附近半飾鰭蝦虎魚數(shù)量極多,在近岸和毛蝦,雙邊魚苗子組成大群活動,但由于體型渺小被我無視了好久

黃鰭刺蝦虎魚/Acanthogobius flavimanus(W,?E, C)

原產(chǎn)于我國和日韓的蝦虎魚,不過通過船只壓載水入侵到了美國和澳洲等地,悉尼港和parramatta河水域也在它們的勢力范圍,河口是它們主要活動的地方,黃鰭刺蝦虎魚體型很大,大個體能有20cm以上,所以釣魚的時候偶爾能釣到,我在潮間帶也遇到過一次,遇到的還是大個體

紋縞蝦虎魚/Tridentiger trigonocephalus(W,?E, C)

同樣原產(chǎn)于我國和日韓水域,是國內(nèi)特別常見和著名的沿海廣鹽原生魚,此外通過船只壓載水它們還入侵到了美國和澳洲等地,悉尼港便是它們首次出現(xiàn)在澳洲的地方,不過我就遇到過一次,在近岸看到了一只,不過沒抓住,這條的花紋并不是常見的那種縱帶,所以我一開始不確定這是紋稿蝦虎,但經(jīng)過比對后發(fā)現(xiàn)紋稿的確有類似的花紋變化

看來是這種配色


塘鱧科

扁頭黃黝魚/Hypseleotris compressa(C)

英文名為Empire Gudgeon(直譯為帝國塘鱧),中文水族商品名有皇后塘鱧,澳洲火焰塘鱧等,是澳洲出名的淡水觀賞魚之一。之前在Haslams溪抄網(wǎng)撈魚時,撈到了這條又小又細長的個體,雖然我意識到應(yīng)該是某種黃黝魚,但不確定種類,通過inaturalist上的大佬鑒定才得知,雖然和成體外形差別有點大,這個實際就是扁頭黃黝魚亞成年個體

大頭平齒塘鱧/Philypnodon grandiceps(C)

算是澳洲東部最常見的淡水塘鱧了,廣泛分布于河道河池塘湖泊中,成體體型不小,不過在Haslams紅樹林小溪中,我用抄網(wǎng)抓到過一條幼年個體,說明在微咸水環(huán)境中也能找到它們

成年個體


牙鲆科

大牙斑鲆/Pseudorhombus arsius(W,?E)

印度西太平洋廣泛分布的一種比目魚,體型不是很大,對鹽度耐受力不錯,所以河口甚至微咸水水域也會出現(xiàn),在沙泥底水域把自己埋入其中守株待兔等待獵物,因此比較適合路亞釣法,據(jù)說蝦形狀的路亞比較容易讓它們咬鉤

光齒斑鲆/Pseudorhombus jenynsii(E)

印度/西太平洋區(qū)廣泛分布的種類,在澳洲水域比較常見,與大牙斑鲆長相類似,身體上長有5個以上的黑色環(huán)斑,這附近水域,光齒斑鲆明顯沒有大牙斑鲆多,不過偶爾也會被釣獲

釣魚app?fish brain在kissing point釣獲的個體


鲹科

新西蘭竹?魚/Trachurus novaezelandiae(E)

當(dāng)?shù)爻R姷闹猩蠈雍t~,在近海和港口數(shù)量很多,經(jīng)常會組成大規(guī)模的魚群活動,是中大型掠食者最愛的主食之一,河口很少能見到。但不是每沒有,偶爾頂潮的時候在附近meadowbank和kissing point的渡輪碼頭能釣獲

?

釣魚app?fishing brain上在Meadowbank碼頭釣獲的個體

拉氏鰤/Seriola lalandi(E)

南半球的黃條鰤,當(dāng)?shù)刂挠吾烎~類,被稱為king fish,這種中上層大型掠食魚類似乎不像是會出現(xiàn)河口水域的,但和澳鱸類似,偶爾它們也會為了追逐魚群直接沖進內(nèi)灣,不過相比于一路快飆到微咸水的澳鱸,拉氏鰤深入到Homebush灣這么遠的情況就很罕見了,不也確實不是沒有。前年我在kissing point碼頭就見過有人釣到了拉氏鰤,meadowbank至更西的silverwater也出現(xiàn)過零星的釣獲

putney沙灘上被剔肉的個體

?

喬奇擬鲹/Pseudocaranx georgianus(W,?E)

英文名silver trevally,澳洲南部溫帶地區(qū)最常見的鲹科魚類,常常充當(dāng)澳洲大白鯊的背景板,不僅是遠海,近海,河口,甚至遠離入??诘奈⑾趟佣我彩撬鼈兊幕顒臃秶?,因此相比于上面的兩位,喬奇擬鲹算是Homebush灣附近唯一的土著鲹科,也是當(dāng)?shù)刂挠吾?食用魚

常見的大小
fishbrain上在比Homebush灣更靠西的河段釣獲的巨大個體


鯔科

鯔/Mugil cephalus(W, E, C)

想必沿海人民對大名鼎鼎的烏頭魚一定不陌生,鯔在澳洲同樣是常見魚類之一,在河口數(shù)量極多,以底部的碎屑有機物為食,大個體的鯔人稱水底吸塵器,在這邊的河邊步道散步時,常常可以看見大鯔魚從水中躍出,水面上也能常??吹酱笕河啄甑孽欞~快速通過

紅樹林小溪抄到的幼魚

長黏鯔/Myxus elongatus(W, E)

除了鯔以外,這片水域還生活著其他鯔科魚類,比如說長黏鯔,這種體型比較小的種類可以通過胸鰭根部的黑色斑點和鰓蓋的黃色斑點與鯔區(qū)分開來,此外,它們的頭也更加尖銳。相比于鯔,長黏鯔似乎更具攻擊性,釣魚時會發(fā)現(xiàn)它們對蝦肉等葷餌很感興趣,甚至?xí)袈穪?/p>

雷氏纖鯔/Gracilimugil argentea(W, E, C)

相比于長黏鯔,雷氏纖鯔無論是外觀還是習(xí)性都更接近鯔,乍一看兩種魚似乎長得一摸一樣,不過還是能通過一些細節(jié)特征來區(qū)分,比如鯔的胸鰭根部有一個鱗片,而雷氏纖鯔沒有,而且雷氏纖鯔臀鰭處曲線更明顯,尾鰭黑緣似乎也是更為明顯。相比于鯔,它們的體型一般也較小

??

鳚科??

蜥肩鰓鳚/Omobranchus anolius(W,?E)

奧特曼青蛙的澳洲近親,這種小型鳚很喜歡棲息在河口的牡蠣礁區(qū)域,因此英文名得名Oyster Blenny,Homebush灣周邊牡蠣密度不是特別高,所以這附近數(shù)量似乎不是很多,但潮間帶翻石頭偶爾也是能抓到的

以前養(yǎng)過


鱵科

澳洲下鱵/Hyporhamphus australis(E)

澳洲東海岸近海常見的下鱵,但是河口里似乎就比較稀有了,我只在Rhodes半島東面的Brays灣見過一次,向外走就比較多見了,看來河口里在上層游弋的主要還是鯔魚

inaturalist上附近的觀察


花鳉科

霍氏食蚊魚/Gambusia holbrooki(C)

全球范圍內(nèi)著名的入侵物種,原產(chǎn)于美國東部,上世紀(jì)為了用于滅蚊引入澳洲,目前在澳洲全境都有分布,由于對環(huán)境有很強的耐受性,因此河口微咸水也在它們的活動范圍之內(nèi)。奧林匹克公園大大小小的淡水池塘中充斥著食蚊魚,此外,Haslams和Powell兩條紅樹林小溪也有它們的蹤跡,不過Homebush灣大水域和主河道很少會出現(xiàn)

紅樹林小溪抄網(wǎng)抓到的個體


似鯔銀漢魚科

似鯔銀漢魚/Pseudomugil signifer(W,?E, C)

顏值十分高的廣鹽性小魚,澳洲著名的觀賞魚種類,商品名太平洋藍眼燕子(對應(yīng)英文名Pacific blue-eye),在河口和通海淡水流域比較常見,理論上在紅樹林小溪中應(yīng)該容易找到它們,但我在Haslams和Powell兩條小溪里卻從未抓到過,反而在主流域的人工河堤岸邊目視看到過好幾次

之前在黃金海岸抓到的


銀鱸科

半帶銀鱸/Gerres subfasciatus(W,?E, C)

銀鱸是一類常見的溫暖地區(qū)小型近海魚,其中半帶銀鱸是澳洲東南沿海最主要的銀鱸種類,棲息在近海,海灣和河口的較平坦沙泥底水域,對低鹽度的耐受力很強,所以有會在微咸水或淡水下游出現(xiàn),在Homehush灣附近的水道中廣泛存在


鲬科:

寬頭鲬/Platycephalus fuscus(W,?E, C)

新南威爾士州著名游釣魚類,英文名叫dusky flathead,是俗稱的牛尾魚或辮子魚的一種,這種身體又扁又長的怪魚往往把自己埋在泥沙中守株待兔,一旦獵物路過便兇猛出擊一口將其吞下,其體型也不小,一般成年個體長度可達達40-50cm,最大甚至破米,數(shù)量也十分多,可以說是當(dāng)?shù)亟:秃涌谧顑?yōu)勢的底棲掠食者,這和他們強悍了極端環(huán)境耐受力也有關(guān)系,你幾乎可以在各種地方找到它們,包括紅樹林小溪,城市降雨排水渠甚至淡水河段

個人最大記錄,釣獲于meadowbank浮動碼頭
尾鰭花紋是鑒定鲬的重要特征,寬頭鲬尾鰭下半葉呈藍色,十分特色


真裸皮鲉科

澳洲鱗鲉/Centropogon australis(W,?E)

澳洲東南部沿海特有的小型鲉,一般只有5-10cm長,主要棲息在港口至河口水域,數(shù)量不少,但似乎棲息深度稍深,所以一般想要抓獲只能靠碼頭放陷阱,作為鲉其鰭刺含有毒性,被扎了會十分爽,但一般抓上來后幾乎不掙扎,加上體型小,所以上手還挺安全的

以前養(yǎng)過

壯體南鲉/Notesthes robusta(W,?E, C)

為數(shù)不多的能過長期生活在純淡水的鲉,因而常被當(dāng)?shù)卦~愛好者所津津樂道,此外,它們也會在河口和海灣水域活動,Atlas of living Australia記錄中包含此種,Homebush灣的環(huán)境也確實適合它們,但似乎比較稀有,我目前還未抓到過觀察到過


尖吻鱸科

尖吻鱸/Lates calcarifer(W,?E, C)

又稱金目鱸,主要分布于我國南方,東南亞和澳洲北部,熱帶廣鹽性魚類,十分出名的游釣種,遠在南緯33度的悉尼顯然不是它們該出現(xiàn)的地方,但在放生黨的幫助下,來自魚店的養(yǎng)殖尖吻鱸成功進入了悉尼的一些水域,其中就包括Homebush灣水域,我之前關(guān)注到的一個華人佛教組織組團似乎在奧林匹克公園的Powells溪放生了些尖吻鱸,而2020年新版的悉尼奧林匹克公園的物種清單中包含了此種

meadowbank附近被發(fā)現(xiàn)的個體,來自facebook

真鱸科

叉尾麥?zhǔn)削|/Percalates colonorum(W,?E, C)

英文名為Estuary perch,顧名思義,雖然所在的屬主要是淡水種類,但是這種魚酷愛河口和海港環(huán)境,它們的長相和同屬的九斑麥?zhǔn)削|/Macquaria novemaculeata(Australian bass)很相似,不過它們的身形更短更寬,背部高高隆起,在Homebush灣附近水域這種魚行蹤神出鬼沒,比較稀少,算得上是這邊路亞比較夢幻的魚種,我曾經(jīng)在附近水域中過一次這玩意,結(jié)果拉到岸邊脫鉤掉了,心態(tài)炸裂

fishbrain上的釣獲


舵魚科

三尖鱾/Girella tricuspidata(W,?E)

相信磯釣玩家對鱾屬一定不陌生,黑毛(斑鱾/小鱗黑鱾)就來自此屬,三尖鱾是澳洲東海岸常見的一種鱾屬魚類,不過它們的身形較長,體色相比于黑毛更淡,體側(cè)一般長有三條豎線,有趣的是這種鱾具有對低鹽度的耐受力,它們常常出現(xiàn)在河口,甚至很低鹽度的水域,過去我一直認(rèn)為三尖鱾出現(xiàn)在Homebush灣附近屬于偶然事件,但水下拍攝卻被拍到過幾次,而通過近期的缺氧大量死魚事件我也發(fā)現(xiàn)實際上三尖鱾在這邊似乎很常見

前段時間的死魚事件中不少三尖鱾陣亡
fishbrain在附近的釣獲


鯻科

六線列牙鯻/Pelates sexlineatus(E)

澳洲東海岸特有的鯻科魚類,因體側(cè)長有6條褐色橫帶而得名,常見于海港和河口水域,在海草床水域比較多見,可能是受棲息地環(huán)境或鹽度限制,Homebush灣和繼續(xù)向西的流域從未見過,但在向東的Putney方向偶爾釣到過,在這一帶總體來說比較少見,但繼續(xù)向海港方向數(shù)量就比較多了

fishbrain在kissing point的釣獲

花身鯻/Terapon jarbua(E)

俗稱的花身雞,廣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暖水近海水域,包括澳洲的熱帶地區(qū),夏季的東澳暖流可能將這些暖水種類帶至南部的悉尼水域,我曾經(jīng)有幸在Rhodes半島東岸的Brays灣親眼目睹過一次,可惜當(dāng)時沒來得及照下來


雙邊魚科:

杰克遜雙邊魚/Ambassis jacksoniensis(W,?E, C)

大部分雙邊魚都是熱帶種類,但杰克遜雙邊魚則主要分布在澳洲東南部的亞熱帶和暖溫帶水域,這種透明小魚常常在近岸大群聚集活動,從外海到河口甚至淡水都有它們的蹤影。

瑪麗雙邊魚/Ambassis marianus(W,?E, C)

悉尼水域還有另外一種雙邊魚分布,這就是瑪麗雙邊魚,相比于在海灣和外海同樣活躍的杰克遜雙邊魚,瑪麗雙邊魚僅棲息在汽水河口和淡水中,兩者長相十分相似因此較難辨認(rèn),一般來說瑪麗雙邊魚體寬更寬,第一背鰭棘較長,且側(cè)線不連貫


鯛科

澳洲棘鯛/Acanthopagrus australis(W,?E, C)

澳洲東南沿海和河口水域當(dāng)之無愧的優(yōu)勢種,也是當(dāng)?shù)貥O受歡迎的游釣/食用魚類,英文名是yellowfin bream,但相比于黃鰭棘鯛,它們與琉球棘鯛(白蠟)的關(guān)系更近。澳洲棘鯛是Homebush灣附近最常見的魚類之一,也是這邊釣魚的主要目標(biāo)魚,在河邊散步時也常常能看見小個體在堤岸邊覓食。它們能夠耐受各種環(huán)境,包括雨水排水渠和淡水河段

個人最大記錄

平鯛/Rhabdosargus sarba(W,?E, C)

印度/西太平洋反赤道分布的種類,我國南方沿海也有分布,俗稱為香頭,長相和棘鯛類似,但平鯛頭部明顯較鈍且體側(cè)長有很多條縱帶,所以兩者還是比較好分辨的,大個體的成年平鯛一般居住在外海水域,不過幼年和較小平鯛往往常見于河口(包括微咸水水域)和海灣,因此雖然Homebush灣附近水域平鯛數(shù)量很多,但幾乎都是很小的個體

銀金鯛/Chrysophrys auratus(E)

與真鯛十分相似,英文名為pink snapper,分布于大洋洲的亞熱帶/溫帶海域中,大型成年銀金鯛往往居住在外海的深水礁石區(qū),較淺并受庇護的港口和河口水域則是幼年銀金鯛的托兒所,在悉尼港水域,30cm以下的幼年和小型銀金鯛十分常見,但它們一般不會太深入河口,因此在Homebush灣附近比較少見,不過偶爾確實也有被釣獲的情況

fishbrain在meadowbank碼頭的釣獲


鱚科

纖鱚/Sillago ciliata(W,?E, C)

澳洲東海岸特有的沙尖魚,體型最大可達50cm,可謂是鱚中巨人,它們還是十分積極掠食者,在當(dāng)?shù)厥鞘质軞g迎的河口/近海路亞游釣魚類,纖鱚對低鹽度的耐受力也很不錯,微咸水水域和雨水排水渠中偶爾也有它們的蹤跡。因此在Homebush灣一帶廣泛存在

個人最大記錄
一般的大個體


銀鱗鯧科

銀大眼鯧/Monodactylus argenteus(W,?E, C)

黃鰭鯧是比較著名的一種汽水觀賞魚,廣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的溫暖地帶,在澳洲東海岸分布最南可達新南威爾士州南部,算是悉尼為數(shù)不多的常駐暖水魚,作為廣鹽魚類,河口自然是其活躍的地點,在Homebush灣這一帶的人工堤岸邊有時能看到幼年個體,較大的成年個體則在碼頭附近更為常見

很久以前釣青鱗魚的副捕獲
馬賽克畫質(zhì),岸邊的幼魚


石首魚科

日本白姑魚/Argyrosomus japonicus(W,?E)

這種巨型石首魚最大可以長到2米,75kg,一般的大個體也能達到75cm以上。在澳洲它們廣泛分布于南部沿海水域,對低鹽度的耐受力較強,甚至可以進入微咸水和淡水下游。這種大家伙是可以說當(dāng)?shù)蒯烎~人心目中最至高的夢幻種類,在Homebush灣水域,幼魚要常見一些,但有時候也會有巨大的成年個體被捕獲

我唯一的釣獲
fishbrain上Homebush灣口的大個體


鲀科

漢氏四梳鲀/Tetractenos hamiltoni(W,?E, C)

澳洲東部河口中絕對的優(yōu)勢種,這種廣鹽性河鲀適應(yīng)性很強,幾乎是無處不在,在河邊散步時往水里一瞥往往就能看到它們在近岸閑逛,在碼頭時也可以看到它們在立柱和結(jié)構(gòu)附近尋找食物。在Homebush灣水域,只要你走到河邊,你就能看到它們。漢氏四梳鲀具有致命的毒性,曾出現(xiàn)過誤食死亡事件

水下數(shù)量龐大

黑鰓兔頭鲀/Lagocephalus inermis(E)

廣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的近海四齒鲀,主要棲息在近海至河口的沙泥底水域,這種渾身金黃的河豚在國內(nèi)魚市似乎很常見,但澳洲的種群可能在毒性方面可能有差異,不確定其危險性。黑鰓兔頭鲀在悉尼附近其他的河口,例如北面的Hawksbury河和南面的Geroge河中比較常見,但悉尼港/parramatta河流域確比較少,不過偶爾有人會釣到

fishbrain上meadowbank的釣獲

中華單棘鲀/Monacanthus chinensis(W,?E)

廣泛分布于印度/西太平洋近海,俗稱的扒皮魚的一種,算是悉尼港口中的優(yōu)勢種類,在港口碼頭的結(jié)構(gòu)附近數(shù)量特別多,一般河口水域出現(xiàn)的是幼魚,悉尼奧林匹克公園的物種清單中包含此種,我在Homebush灣的南端也目睹過幼魚


真鯊科

低鰭真鯊/Carcharhinus leucas(W,?E)

大名鼎鼎的牛鯊,在溫暖的季節(jié),牛鯊開始在悉尼周邊水域出現(xiàn),這些來自北方的旅客往往都是大型成年個體,因此,悉尼發(fā)現(xiàn)的牛鯊雖然不多,但幾乎都是兩米起步。由于廣鹽特性,河口和沿海淡水河也是它們的活動范圍內(nèi),?在Homebush灣附近水域,牛鯊在上個世紀(jì)曾在meadowbank碼頭附近造成過攻擊事件,2001年,同樣是在meadowbank,一位捕蝦的漁民捕了條3m的個體,就在上個月,Homebush灣以西的Silverwater橋下出了只目測2m+的個體,這似乎成為了目前網(wǎng)上的唯一一個該區(qū)域的牛鯊圖片

上個月Homebush灣以西silverwatwer橋下出的一條


魟科

溪魟/Hemitrygon fluviorum(W,?E)

分布于澳洲東海岸的一種魟魚,主要棲息在河口沙泥底水域,有時還會進入淡水,在Homebush灣水域,溪魟是這里最常見的軟骨魚,同時也是這里體

體型最大的常駐魚類,溪魟最大可長至1.3米寬,絕對是龐然大物。

Ryde橋下看到的好大一只


犁頭鰩科

斑紋南犁頭鰩/Trygonorrhina fasciata(E)

斑紋南犁頭鰩是澳洲東南部近海最常見的犁頭鰩種類,一般棲息于沙底水域,一般它們在外海和海灣水域比較常見,但河口中偶爾有它們的蹤跡,附近偶爾有人釣獲,不過我只見過尸體

Rhodes北端發(fā)現(xiàn)的個體


未完待續(xù)


parramatta河homebush灣段的水生生物(2022)(魚類)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桐乡市| 淮安市| 志丹县| 乌审旗| 通河县| 安徽省| 苍山县| 噶尔县| 阿图什市| 卢龙县| 高清| 怀集县| 云南省| 阿坝| 桃园县| 东山县| 信宜市| 永川市| 汶上县| 武夷山市| 东源县| 朝阳县| 深圳市| 隆回县| 吴川市| 巴林右旗| 兴宁市| 齐齐哈尔市| 泾阳县| 洞口县| 庆元县| 屏南县| 枣强县| 洪雅县| 扶沟县| 宣恩县| 蒙阴县| 海口市| 诏安县| 静宁县| 霍邱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