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要當“山大王”,尼泊爾卻打了莫迪政府一記耳光

作者:刺客
日前,莫迪政府干了一件大事,就是邀請印度洋沿岸28個國家防長,前往新德里參加安全會議,妄圖利用印度航展正在舉行之際,向這些國家兜售“印度制造”武器。
印度此舉還有另外一個更重要的目的,就是希望印度洋地區(qū)國家“把印度視為最重要安全合作伙伴”。說白了就是:印度想在印度洋地區(qū)打造一個以印度為主導的安全體系,充當該地區(qū)的“山大王”。
當然,印度召開這么熱鬧的防務會議,怎么能少得了扯上中印關系的議題呢?主持會議的印度防長辛格,雖然沒有提及中印關系字眼,但卻聲稱“對任何改變爭議邊界現(xiàn)狀的嘗試都保持警覺,將不惜一切代價挫敗此類企圖”。毫無疑問,印度召開此次會議,在很大程度上就是試圖拉幫結派,建立對抗中國的“朋友圈”。
印度費盡心思舉行這種會議,到底能夠幫它賣出去多少武器、或者有多少個印度洋島國會“聽命于”印度?我們不得而知。但有一點卻不得不提:印度此次邀請的國家雖然多達28個,但最終到場的僅有18個。而且,給足莫迪面子,派出防長參會的僅有馬爾代夫等4個島國。
印度是印度洋地區(qū)的最大國家,也是該地區(qū)的中心區(qū)域,這沒有錯。但印度錯就錯在沒有中美俄等大國的魄力和影響力,卻愣要充當“山大王”。這就難怪很多印度洋國家,都不打算給足莫迪這個面子。畢竟,印度自己的軍事和外交政策都還受制于美國,根本就談不上有什么政治影響力,讓印度洋國家去尊重它。
更重要的是,印度挑起與中國的邊境軍事對抗,一旦真的爆發(fā)戰(zhàn)爭,印度自己都自身難保了,哪還有能力去為那些島國提供“軍事庇護”?所以說, 就印度這樣的“大國”,被人家不當回事也是很正常的。在這一背景下,印度還想當印度洋地區(qū)“山大王”,很難!
印度試圖在本地區(qū)拉幫結派對抗中國,結果證明只是在癡人說夢話。這種罔顧他國利益、肆意挑起地區(qū)緊張局勢的極端行徑,非但無法拉攏地區(qū)國家參與其對抗中國陣營,反而更容易招致本地區(qū)國家的反感。
南亞地區(qū)內陸小國尼泊爾,可能就是在該地區(qū)最反感印度的國家之一。所以,在印度試圖建立對抗中國聯(lián)盟的敏感時刻,尼泊爾卻打了莫迪政府一記耳光。據(jù)海外網(wǎng)報道,尼泊爾外長賈瓦利5日在與中國外長通電話時,表示稱“尼泊爾決不允許任何勢力在本國從事反華活動”。
中尼兩國是全天候戰(zhàn)略合作伙伴,尼泊爾對中方做出這一承諾,也是一種必然的結果。中國向尼泊爾提供電力、通信和能源等領域的支持,并開通中尼公路和鐵路,讓尼泊爾徹底擺脫對印度的依賴,在政治和外交等方面上不再受制于印度。
得益于成為中國全天候合作伙伴,尼泊爾在反制印度欺凌方面,變得更加有底氣。在去年印度試圖在印尼兩國有爭議領土上修建公路時,尼泊爾軍警迅速出動,并在邊境沖突中打死打傷多名印度人,成功阻遏印度領土擴張的勢頭。
印度雖然在尼泊爾那兒吃了虧,但為了對抗中國的需要,新德里多名軍政高官去年先后訪問尼泊爾,妄圖將尼泊爾拉回到自己的懷抱中。不過,從此次尼外長對中方做出上述承諾的情況來看,印度顯然被打臉了。
中國在印度洋地區(qū)的影響力日新月異,給該地區(qū)的經(jīng)濟發(fā)展做出巨大貢獻。因此,絕大多數(shù)印度洋國家,都不愿意追隨印度挑釁中國。這也難怪,連美國都無法破壞他們與中國的合作關系,何況是印度呢?
在這一背景下,印度糾集28國防長開會,在積極兜售武器的同時,還搬出中印關系這類敏感話題,挑撥中國和印度洋國家的合作關系,最終卻遭到這些國家的冷落,本身就是莫迪政府咎由自取的結果。更重要的是,尼泊爾在這敏感時刻對中方做出上述的承諾,更讓試圖充當?shù)貐^(qū)“山大王”的印度,再一次患上尷尬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