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全銳化技巧匯總,你知道的不知道的都在這!

Hello~大家好,我是狗菌。
今天狗菌來講講攝影后期中不可缺少,成片輸出前關鍵的一步——銳化。關于銳化,相信大家并不陌生,并且也掌握了幾種常見的銳化方法,但是這里狗菌還是分享一下比較全的銳化技巧和需要注意的細節(jié),讓大家進一步了解銳化。

狗菌以這張在校園拍的片子為例(小哥哥還單身!還單身!單身!手動狗頭),來分析銳化對成片的影響,首先解決四個問題——
1 什么是銳化?
銳化可以快速調整圖像邊緣的對比度,并在邊緣兩側生成一條亮線和一條暗線,增大反差,讓畫面更加清晰。切記不可銳化過度,否則片子邊緣會出現(xiàn)明顯的白邊和黑邊,非常難看。

銳化的程度和大小用銳度來衡量,關于銳度的詳細講解視頻看這里——

2?為什么要銳化?
心理學中,清晰的圖像比模糊的圖像更容易給人帶來愉悅和舒適感,更容易被人眼所捕捉,這也是為什么用大光圈虛化背景,突出主體。

由于鏡頭的光學結構非常復雜,由多組鏡片組成,在光線通過鏡片組到達感光元件時,總會有部分光線損失;同時通過感光元件轉化為圖像時也會損失部分細節(jié),導致成像發(fā)軟。
因此前期,相機內部就有關于圖像銳度的設置。但是這些還遠遠不夠,因為后期過程中還常常伴隨著裁圖,美其名曰二次構圖。

原本可能很清晰的片子,就這么二次構圖一下,邊緣可能就沒那么清晰了,那么銳化就很有必要了。但還是建議前期盡量完美構圖,畢竟銳化并沒有提高圖像的分辨率,只是增大了圖像邊緣的反差,裁掉的像素沒辦法通過銳化補充。
3?銳化的前提是什么?
銳化作用于圖像邊緣,增大邊緣的反差,所以銳化的前提是清晰的邊緣。如果原片邊緣不夠清晰,后期銳化也就沒有什么效果。

前期拍攝一定要保證焦平面準確、安全快門拍攝,避免拍虛和拍糊,相關內容可以看看這篇文章——如何拍出一張清晰的照片?
4?什么階段進行銳化?
銳化要在降噪之后,出片之前進行。不難理解,如果原片噪點很多,不經過降噪就直接銳化,會讓這些噪點進一步放大,慘不忍睹。

同樣最好在成片輸出前一步,對片子銳化。在PS中每一次后期的調整和操作,都會對片子的清晰度產生影響,過早銳化效果并不好。

狗菌這里列舉了PS中比較全面的各種銳化技巧,銳化效果都還不錯,不要求全部掌握,了解并選擇其中方便實用的一兩種即可。
PS面板左側工具欄還有銳化工具,可以實現(xiàn)局部銳化,這里并不建議使用,因為操作不可逆,不如銳化圖層加上蒙版配合畫筆方便。

ACR簡單銳化
ACR中的銳化是對片子由于鏡頭等原因導致成像發(fā)軟而進行的校正,跟相機內置的銳度設置類似,不宜過度,在ACR面板的細節(jié)一欄。

數量配合蒙版,不宜超過50,半徑和細節(jié)默認不變;如果高感光度拍攝,可以通過明亮度和顏色分別去除灰度噪點和顏色噪點。

另外按住“Alt”鍵,拖動蒙版滑塊,可以預覽蒙版的添加效果,一般70為宜。ACR中的銳化一般僅僅作為基礎銳化,想要獲得比較好的銳化效果,還需要進入PS進一步精細銳化。
Lab明度銳化
Lab明度銳化避免了銳化過程中由顏色引起的色暈和雜色,所有銳化操作都在L明度通道進行,是專業(yè)攝影師常用的一種銳化方法。

首先將圖像轉換為Lab顏色模式,可以將顏色信息和明度信息分離開來;然后選中L通道,提取圖像灰度信息,執(zhí)行“濾鏡-銳化-USM銳化”;最后將圖像重新轉換回RGB顏色模式。

Lab明度銳化的方式雖然專業(yè),但是由于需要來回轉換顏色模式,非常不方便,在日常修圖過程中并不常用。然而明度銳化,這種可以避免畫面顏色影響的銳化技巧,非常具有借鑒意義。
PS銳化濾鏡
PS中執(zhí)行“濾鏡-銳化”,會有很多銳化濾鏡,優(yōu)先推薦使用USM銳化和智能銳化。其他一些銳化濾鏡并沒有提供可以調整的參數,一步到位,針對不同銳化需求的片子并不友好。

銳化濾鏡有兩個比較重要的參數——數量和半徑。數量用來控制銳化強度,半徑用來控制銳化作用范圍,一般不宜超過2像素,一些需要質感的石像雕塑等銳化半徑可以高達5像素。


同時銳化過程往往伴隨著噪點的產生,一些不明顯的噪點會通過銳化進一步放大。USM銳化提供了閾值進行降噪;智能銳化提供了減少雜色進行降噪,還提供了陰影/高光避免過度銳化產生的黑邊/白邊,這是其他銳化濾鏡所不具備的。
如果銳化做到這一步就結束,還不算完美,這是很多小白容易忽視的一點。其實USM銳化和智能銳化做得很好,但是卻無法避免銳化過程中對畫面顏色的影響,可以參考借鑒明度銳化。

消除顏色影響并不難,只需將銳化圖層的混合模式改為明度即可,但就是這么簡單的一步卻有意想不到的效果。為防止忘記這一步,不妨先去色,轉換為黑白圖像,再使用明度混合模式。

可以看到,正?;旌夏J较?,部分純色顏色溢出,產生了色斑;而在明度混合模式下,銳化過程幾乎不會對畫面顏色產生影響。
高反差保留銳化
高反差保留銳化是狗菌最常用的銳化方式,同樣也非常推薦大家使用。首先復制圖層,執(zhí)行“濾鏡-其它-高反差保留”,半徑取2像素;然后去色;最后將圖層混合模式改為柔光。

去色的快捷鍵是“Ctrl+Shift+U”,這一步非常關鍵,因為高反差保留圖層無法使用明度混合模式。根據半徑取值不同和圖層混合模式不同,高反差保留銳化有兩種不同效果。

半徑取2像素,圖層混合模式選擇疊加/柔光,能得到比較柔和的銳化效果,適合風光銳化。

半徑取0.8像素,圖層混合模式選擇線性光,能得到比較銳的銳化效果,適合商業(yè)人像銳化。
高低頻銳化
高低頻銳化跟高低頻磨皮的原理類似,通過應用圖像將片子分為高頻層和低頻層,最后隱藏低頻層,實現(xiàn)高頻層對片子的銳化效果。

首先復制兩層圖層,分別命名為低頻和高頻;對低頻層執(zhí)行“濾鏡-模糊-表面模糊”,對高頻層執(zhí)行“圖像-應用圖像-減去”;將高頻層圖層混合模式改為線性光,圖像分頻完成;


最后將低頻層隱藏,高頻層去色,適當降低不透明度,銳化效果達到。高低頻銳化特別適合粗糙物體紋理質感的提取,效果強烈,適用場合不多,其中低頻層的表面模糊至關重要。
自定濾鏡銳化
自定濾鏡用得非常少,以至于很多小伙伴并不了解這款濾鏡,但是它的銳化效果還是很不錯的,有點類似高反差保留銳化中的線性光混合。執(zhí)行“濾鏡-其它-自定”,進入自定濾鏡面板。

圖像由像素陣列組成,自定濾鏡通過對某像素明度值和周圍像素明度值的簡單計算加和,得到特殊的效果。由于用得不多,不過多講解,也不推薦,銳化效果可以由圖中參數實現(xiàn)。


通過改變參數,還可以實現(xiàn)銳化強度的調整,本質是通過計算放大了片子邊緣的明暗反差,同樣需要將銳化圖層的混合模式改為明度。
總結
1、拿到RAW格式原片,先在ACR中簡單銳化,不宜過度,再導入PS精細銳化。
2、銳化要在降噪之后,出片之前進行,推薦使用高反差保留銳化,切記要去色。
3、銳化也分整體和局部,銳化圖層加上蒙版配合畫筆針對內容有選擇性的銳化。

更多PS操作細節(jié),詳細的視頻教程看這里——

最后關于輸出銳化需要提一下,因為網絡分享用不著上傳原圖,可能會限制橫豎分辨率在1500以下,導致片子由于壓縮又變得不那么銳,不妨使用Nik Collection 濾鏡中的輸出銳化,后臺私信,即可獲得這款風光插件。
狗菌這里分享了比較全的銳化技巧,掌握其中一兩種即可。另外不是所有的片子都適合銳化,相反,可能還需要模糊,技術服務于主題,如果覺得不錯或者有用,記得三連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