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島季》專業(yè)評審對下半場的點評:1首贏得實至名歸,2首爭議大
如果要說這段時間什么綜藝最好看,那我必須要推薦的就是《聲生不息寶島季》了。
自從第一季的《聲生不息港樂季》播出之后,觀眾的反饋非常好,口碑和熱度都爆棚了。

既然一開場就取得了這樣一個好成績,那節(jié)目組自然是要一鼓作氣籌劃第二季了。
做完港樂做臺灣音樂,芒果真的是很會玩,因為他們很清楚觀眾喜歡什么。

其實這兩年的音綜早就有了這樣的信號,只是芒果會收集這些信息而已。
如果大家要是仔細觀察的話會發(fā)現(xiàn),在很多音綜里,觀眾都是比較喜歡聽那些經(jīng)典老歌的。

每次只要遇到耳熟能詳?shù)慕?jīng)典曲目,那絕對會被各種瘋搶,因為這樣的歌曲是可以贏的。
既然觀眾喜歡,那就直接開整,直接從源頭做起,芒果真的是太聰明了。
說白了,大部分觀眾喜歡音樂不就是從港臺音樂開始的嗎?

實話實說,這一季的《寶島季》做完之后下一季做什么,那就真不好說了。
我相信這也是節(jié)目組最犯難的一件事情吧!
畢竟沒有一個好的主題這檔綜藝就注定只能告一段落了。
在“初舞臺”和“一公”過后,節(jié)目中翻唱的很多歌曲被觀眾收入歌單。
對于一檔音綜來說,能有讓人想要收藏下來反復去聽的歌曲,那就是成功的開始。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聲生不息寶島季》絕對是一個高開。
根據(jù)網(wǎng)友路透的后期選曲和飛行嘉賓陣容來看,應該也不會低走,不出意外的話節(jié)目是爆了。

接下來咱們簡單聊一下“一公”的下半場比賽。
在上半場的比賽中,張信哲隊以微弱的優(yōu)勢領先,下半場那英隊直接逆襲,而且還是在趙傳加碼成功的情況下完成的反轉,多少還是有些讓人意外的。

那么問題來了,下半場的六首歌曲到底哪一首是該贏的,哪一首又是不該贏的,哪一首又是意難平呢?
我參考了兩位看了現(xiàn)場的專業(yè)樂評人的點評來對這幾首歌談一下我自己的看法。
《聲生不息寶島季》專業(yè)評審對下半場的點評:1首贏得實至名歸,2首爭議大。

第一,《夢田》。
這首歌曲是由張信哲和楊宗緯合作的。
兩位專業(yè)評審的排名中,《夢田》這首歌都是排名第一的,所以這首歌贏得實至名歸。

實話實說,這首歌在我心里也是當之無愧的第一。
張信哲和楊宗緯兩位歌手的實力都非常強,而且他們的聲音很有辨識度。
在這次的合作中,張信哲和楊宗緯兩位的聲音特色都完美展示出來了,可以說張信哲唱得很張信哲,楊宗緯唱得很楊宗緯。
對于實力派歌手來說,獨唱是要比合唱簡單的,因為合唱注定會彼此有所遷就。
不過,在這首歌曲中,我并沒有感覺到誰在遷就誰,反而是互相成就。
一個人主唱另一個人和音,彼此交替,各種轉換。
這首歌是需要一定唱功才能唱好的,張信哲和楊宗緯兩人就完成得非常好。
不管是誰唱主音誰唱和音,你都能聽到他們兩個聲音中的層次感和立體感,沒有一丁點的搶,一切都是剛剛好。
毫不夸張地說,不管是從技巧還是情感上來說,《夢田》這首歌都是當之無愧的冠軍。
除了張信哲和楊宗緯的演唱之外,這次的舞美也是相當加分的。
不得不說,芒果的舞美真的是從來沒讓人失望過,一下子就讓觀眾從視覺上感受到了這首歌的力量。
第二,《達爾文》。
這首歌是由魏如萱和艾怡良兩位合作的,這首歌的爭議是比較大的。
大家可以看一下兩位專業(yè)樂評人給出的排名,一個人給了第一名,和《夢田》并列第一,另一個給了第五名,也就是倒數(shù)第二。


那么問題來了,《達爾文》這首歌到底是好是壞呢?輸給《夢田》是不是意難平呢?
其實我還是比較贊同《達爾文》倒數(shù)第二這個排名的。
我覺得這位愛地人老師說得還是比較客觀的,而且也是讓我比較能接受的觀點。
如果要是只聽魏如萱和艾怡良的《達爾文》,那確實沒什么問題,但要是對比《夢田》的話,確實就有很多不足之處了。

既然是合唱,那就應該是一加一大于二的。
換句話說,只要是一加一小于等于二,那都是不合格的合唱,真不如獨唱。

很顯然,張信哲和楊宗緯要是獨唱的話,絕對不可能有合唱《夢田》的這個效果。
然而,魏如萱和艾怡良要是選擇獨唱的話,《達爾文》這首歌都能唱得更好,感情和情緒也能更加到位。
綜合來說,我是比較支持愛老師這個排名的。
第三,《知足》。
這首歌是由華晨宇、馬嘉祺、陳卓璇三位合作的,這首歌的爭議也是比較大的。
兩位專業(yè)樂評人一個給了第二名,另一個給了倒數(shù)第一。
對于這首歌,看了兩位樂評人的點評,這次我還是站愛地人老師這邊。
我覺得華晨宇、馬嘉祺、陳卓璇三位在《知足》這首歌中表現(xiàn)得都很好,干凈的聲音讓人聽得很享受。
整體來說,華晨宇還是一如既往的好,馬嘉祺比前兩次的演唱更放松了,陳卓璇也找到了自己舒服的歌曲,難度適中,高音也在自己的舒適區(qū)。
這樣的效果難道說不是最好的嗎?
對于三石老師的點評,我有兩點是不太認可的。
第一點是陳卓璇開頭進副歌沒必要,會暴露一開口就高音區(qū)游蕩的尷尬,他說此時的聲音是沒打開的。
首先,我聽這首歌的時候,陳卓璇的副歌開場讓我聽得極度舒適,非常干凈且空靈的聲音,很治愈。
其次,歌手在上臺之前是可以開嗓的,在節(jié)目中那英和馬嘉祺也聊過這件事,他倆約定好了會在化妝的時候就開嗓,難道說陳卓璇不會提前開嗓嗎?
第二點是浪費了陳卓璇的好聲音,這么好的音色居然絕大部分用在了和音區(qū)。
其實我覺得唱歌這種事,只要是合作就必定會有人犧牲。
換句話說,陳卓璇不和音,馬嘉祺和華晨宇就要和音,這種事情到底該怎么平衡呢?

相比于唱主旋律來說,我覺得能唱好和音才是更有難度的。
陳卓璇這么好的音色,放在和音確實可惜,但是放在主旋律上又怎么去和其他人融合呢?

我很贊同愛地人老師的排名,在我的心里,我也覺得《知足》是僅次于《夢田》的。

總得來說,我覺得下半場的三場對戰(zhàn)比分都沒有問題,都是理所當然的,大家覺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