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學小辭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部分》2.61 表象
【本文轉(zhuǎn)載自上海人民出版社1975年 僅供學習參考】
61、表象
? 客觀事物的現(xiàn)象在人腦中再現(xiàn)的形象。如人們離開北京后腦海中重現(xiàn)的雄偉的天安門;老工人回憶舊社會生活時頭腦中出現(xiàn)的地主、資本家兇狠的面目,這都叫表象。表象來源于客觀事物,是客觀事物的反映。列寧說:“恩格斯在他的全部論述中總是把‘感性表象’解釋為存在于我們之外的現(xiàn)實的映象”。[1]實踐是表象的基礎(chǔ),又是檢驗表象的標準。表象還沒有達到對事物本質(zhì)的認識。列寧說:“表象不能把握整個運動,例如它不能把握秒速為30萬公里的運動,而思維則能夠把握而且應(yīng)當把握。”[2]有了對客觀事物表象的認識[3],還有待于把它提高到理性認識上去。
注:
[1] 《列寧選集》第二卷112頁。
[2] 《列寧全集》第三十八卷246頁。
[3] 即感性認識。
標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