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物之子》:“無血緣”“無社緣”“無地緣”的怪物的你——細田守悄悄給我們寫了信

《怪物之子》講述了內心迷茫不已的孤獨少年蓮(九太)遇到了怪物熊徹在摩擦碰撞中逐漸成長的故事。
細田守導演的作品有一個突出的特點,那就是始終脫離不開友情和親情,尤其是親情,無論是2009年的《夏日大作戰(zhàn)》還是2012年的《狼的孩子雨和雪》,我們都能感受到作品里血濃于水的親情。然而《怪物之子》沒有帶給我們超越《狼的孩子雨與雪》的感動,也沒有感覺到細田守導演以往的風格,更有人因此說他江郎才盡了。
但是我卻感覺細田守導演似乎希望通過《怪物之子》描繪的這個“無血緣”“無社緣”“無地緣”的“無緣社會”,刻畫著現代社會年輕人內心的空洞的同時,悄悄地給我們送去一封信,一封寫滿“不要輸”的信。

不要輸給內心的空洞
“無緣社會”出自NHK紀錄片《無緣社會》,“無血緣”指的是親緣關系疏離甚至崩壞,“無社緣”指的是不善于或者不喜歡交際甚至沒有朋友,“無地緣”與家鄉(xiāng)隔離斷絕?,F代社會里出現的“無緣社會”,卻意外地與《怪物之子》的世界重疊在一起。
一、“無血緣”
蓮九歲的時候,母親遭遇交通事故意外死亡,父親早在這之前就已經和母親離婚了。面對母親的突然離世,這個時候父親又不在他身邊,陌生的親戚突然說要收養(yǎng)他,蓮感覺非常孤獨。另一邊,熊徹因為其粗暴、桀驁不馴、不顧旁人的性格,雖身為宗師后補卻不被大家看好,這是他自己一個人變強的結果。如果說蓮的孤獨是因為強大,那么熊徹的強大是因為孤獨。從某種意義上說,熊徹也是個孤獨的存在。
總之,兩個孤獨的人就這樣不期而遇了。蓮渴望一個父親,熊徹想要一個兒子,一切好像水到渠成,促成了一個“無血緣”的“家庭”。這讓我們不禁聯(lián)想到現代社會里的單親家庭、收養(yǎng)家庭等特殊的家庭結構,而在這些家庭結構里孩子,在細田守筆下確是內心空洞的存在。

蓮從所謂的“家”里逃出來的時候,第一次形成內心的空洞——那是在單親家庭崩壞后產生的?;蛟S連我們都沒有意識到單親家庭的脆弱——生命無常,大人或小孩任何一方離世,剩下來的那一個注定會孤獨,心就好像空了一塊。
同樣還有失獨家庭(指獨生子女死亡,其父母不再生育、不能再生育和不愿意收養(yǎng)子女的家庭)也會面臨這種困境。我自己也是獨生子女,為了父母不淪為失獨家庭,我活得小心翼翼,講真,我挺羨慕生活在冒險里的人……或許當這個世界上沒有一個值得我們牽掛的人,那時候我們就真的離“無血緣”不遠了。
當然,有時候“無血緣”能孕育出人內心的空洞,也能填補人內心的空洞。熊徹用八年的相處時間,填補了蓮的父親在蓮成長過程中的缺位,使得蓮漸漸地忘記了自己內心的空洞。而當蓮內心的空洞再次出現時,熊徹化作大太刀填滿了蓮心中的空洞,成為蓮心中的劍,永遠留在蓮的心中。熊徹不是蓮的父親,從始至終也沒有與蓮父子相稱,卻做了一個父親應該做的事,最后指引了孩子心的方向。

相比之下,有些與父子相稱的甚至是有血緣關系的父親卻表現得“無血緣”。豬王山雖然一直把一郎彥當作自己親生兒子,但因為害怕人類內心的黑暗而對一郎彥小心防備,和一郎彥的相處總感覺隔了一道墻。沒有哪個父親會用像防備壞人的眼神看待自己的兒子?;蛟S豬王山是個好領袖,但他不一定是個好父親。
還有楓的父母。楓很羨慕能和熊徹吵架的蓮,因為她一次都沒有和父母吵過架。從小她就一直為了考出父母期待的成績而學習,但是父母卻不明白她的心情,甚至都不曾察覺。為了不再為父母的幸福而活,她決定為自己努力學習,考上大學,離開家,活出自己的人生。
楓一邊說著聽起來很冷漠的話,一邊左手緊握自己的右手肘,似乎在回憶里掙扎。與蓮的“無血緣”相比,楓的這段“有血緣”的故事并沒有比“無血緣”好到哪里去,甚至沒有什么不同。

二、“無社緣”
《怪物之子》除了看不見濃厚的血緣親情,連純真的友誼都幾乎沒有出現。
蓮在怪物世界一直勤于修煉沒有交朋友,算得上朋友的二郎丸也是因為蓮變強后才拉近關系的。楓就更不用說了,第一次見面時還是蓮把她從欺凌中解救出來的。
“學校里大家都很友好是騙人的?!睏髡f。
或許不是沒有朋友,而是因為不喜歡交朋友,又或許是害怕交朋友。這也與現代社會很多宅男宅女的想法相吻合。年輕人之間的交往通常保持界限和距離,不談論自己的苦惱等個人問題,不想麻煩別人,當然無法建立真正的友情,也交不到知心朋友。年輕人謙和知禮、懂事守規(guī)矩的背后是孤獨和寂寞。而那些看似非常和諧的同學關系背后往往存在著殘酷校園霸凌。

三、“無地緣”
年輕人第三種內心的空洞,“無地緣”,即與家鄉(xiāng)關系隔離斷絕。就像蓮離開人類社會去往怪物世界一樣,現代社會很多年輕人也都是背井離鄉(xiāng),這其中有太多的無奈讓我們不得不選擇離開家鄉(xiāng)。
不要輸給白鯨
赫爾曼·麥爾維爾在《白鯨》一書里寫道:“黑暗是我們人類的本質的存在方式?!倍凇豆治镏印防?,黑暗使一郎彥化身為白鯨,巨大的身體摧毀著涉谷街頭的一切。
“我們都是懷揣著黑暗拼命掙扎,像你這樣輕易輸給黑暗的人,我們不會輸給你的!”楓說。
誰說不是呢?即便有時候會痛苦得無可救藥,感覺心里有什么要噴涌而出,這都不是我們肆意泄憤、自暴自棄的理由。世上不只你一個人在痛苦地掙扎著。

有時候面對巨大的白鯨,弱小的我們也會迷茫。蓮和熊徹踏上旅途去造訪各地的神明詢問他們“何為強大”。神明看起來似乎并不比熊徹強,但是他們都在長久的歲月里去堅持一樣東西,這是神明所擁有的強大,其實我們每個人都可以擁有,這個過程很痛苦,很多人都放棄了。
所以痛苦地掙扎吧!即便無力,也要掙扎。就像曾經瘦小又羸弱的蓮也強烈反抗過怪物熊徹一樣,在強大的力量面前,也絕不屈服。人生,勿輕言放棄,用劍心,去戰(zhàn)!
參考文獻
[1]王愛軍,吳盡.《怪物之子》之成長主題解讀[J].電影文學,2019,(20) :118-120.
[2]師艷榮.日本青少年“無緣化”現象解析[J].中國青年社會科學,2015,(02) :10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