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眼、順風耳何許人也?
無論是劇本還是電視劇,此處都對原著做了改編,原著中,驚動玉帝的不是“隆隆巨響”,而是石猴“目運兩道金光,射沖斗府”。“斗府”就是星斗居住的地方,即天宮。劇本里也有關于石卵化石猴和目運金光的描寫,但把“斗府”改成了“太空”。這些86版《西游記》正片也都沒有拍。但張紀中版西游記拍了,槽點也不少,一是石卵居然炸了;二是石猴剛出生身上沒毛。原著是“如今服餌水食,金光將潛息矣”,只是吃了東西眼里的金光就沒了,而不是吃了東西身上才長毛。
之后的劇情,基本上按照原著拍,書中的千里眼、順風耳并不是正統(tǒng)的道教神,而是東南地區(qū)海神信仰的產物,一般配在媽祖(或其他海神)的兩側或門前。內地沒有這樣的神,因為不需要。只有在海面上,才有這種需要。正如望遠鏡和雷達,航海的時候用得多。福建泉州媽祖廟、廣州南海神廟,至今還有千里眼、順風耳的塑像。在明代小說《有商志傳》中,千里眼、順風耳名叫高明、高覺,姜子牙講了兩人的來歷:千里眼、順風耳、神荼、郁壘住在“東海度朔山”,千里眼、順風耳負責監(jiān)察惡鬼;神荼、郁壘得到消息,就去把惡鬼捉來殺掉。高明、高覺就是黃帝廟里的千里眼、順風耳,他們被姜子牙等人斬了之后,廟里兩座雕像也就莫名其妙地掉了腦袋。 在《封神演義》中,作者把他們居住的地方“度朔山大桃樹,其根盤屈三千里”(語出《河圖括地象》,見《緯書集成》)改成“桃、柳根盤三十里”,但沒有解釋清楚作怪的到底是樹精還是軒轅廟兩個鬼使,還是鬼使附身在樹精上作怪。
關于千里眼、順風耳,還有個說法,說千里眼叫離婁,而順風耳叫師曠,他們的故事,在《四游記》的《南游記》里,說得最詳細。 離婁就是《孟子·離婁篇》的離婁。離婁是軒轅黃帝的大臣,也叫離朱(古代朱、婁二字同音)。傳說黃帝游赤水之北,登昆侖之丘,丟失了玄珠,第一個派去找的人,就是離朱。離朱視力很好,能視百步之外。后來逐漸夸大,變成了千里眼。師曠是春秋時期晉國著名的音樂家,辨音能力特別強。他是盲人,常自稱“暝臣”“盲臣”(古代的樂師盲人特別多)。《莊子·齊物論》說師曠“甚知音律”,所以在先秦文獻中,常以師曠代表音感特別敏銳的人。 盲人的聽力都很好(據說一個人的五官殘廢了一個,其他的功能會增強)。師曠通曉南北方的民歌和樂器調律,《左傳》記載:“晉人聞有楚師,師曠曰:‘不害!吾驟歌北風,又歌南風。南風不競,多死聲,楚必無功!’”還有一次,師曠聽到晉平公鑄造的大鐘音調不準,就直言相告,晉平公不以為然,后經衛(wèi)國樂師師涓證實,果然如此。因為師曠善聽,就都附會在他的身上。古人認為風是可以帶來許多吉兇征兆的,古代有一種占卜方式叫“師曠占”。例如《齊民要術》中記載了聽風來向占卜當年收成、米價的方法,。例如十月一日,如果有風從東來,春天的粟米賤,反之則貴。曠野中風向多變,需要有師曠這樣的耳朵才能聽得清,所以“順風耳”就順理成章地叫了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