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原平峙峪出土的東周銅器

2023-09-28 09:49 作者:考古快遞  | 我要投稿

原平峙峪出土的東周銅器

戴 遵 ?德

文物 1972-04-30

1964年9月,原平峙峪村社員遵照毛主席“農(nóng)業(yè)學(xué)大寨”的偉大指示,在該村東南趙家垴進(jìn)行土地整修時,由地下挖出了一批東周的青銅器。同年9月底,經(jīng)山西省文物工作委員會派人前往勘察清理,得知這批青銅器系出自一座墓葬中。

峙峪村位于原平縣城東北約八公里,地處津沱河?xùn)|岸,南北貫穿一條大道,墓葬位

于村東約0.5公里趙家垴臺地上(農(nóng)耕地)。這一帶西端較為平坦,東面是起伏的黃土丘陵。基葬形制南北呈長方形,為土坑豎穴墓,南北長約6米,東西寬約5米,因水土流失,地面土層被剝蝕,墓葬較淺。墓內(nèi)被擾亂,已無法辨認(rèn)葬式。在墓底南北兩端發(fā)現(xiàn)有馬頭骨兩個和部分馬肢骨,系殺馬殉葬的。隨葬銅器置于墓底北端。

隨葬器物除青銅器外,還有砌石1件。銅器中大多是實用器物,少數(shù)是明器,保存較完整。

一、食器

1.鼎4件。形制基本相同,只個體大小、花紋裝飾不同,均為附耳,有蓋,深腹,圓底,

蹄足瘦高,通高12.5——29.5厘米。1件較大,通體飾勾連雷紋、垂葉紋(圖六);1件腹、蓋飾蟠螭紋,足飾獸面紋(圖一);1件腹、蓋飾蟠虺乳丁紋;1件素面,底部遺煙熏痕跡。

2.甑1件。附耳,窄沿,束頸,下腹內(nèi)收,圈足,簟與器腹合鑄而成,草作長條輻狀孔,腹飾勾連雷紋、垂葉紋,通高25厘米(圖三)。

3.甗1件。上部為甑,下部為鬲。甑形如前器,腹飾蟠虺紋。鬲為束口直沿,圓腹,平襠,空足,素面,肩部有二銜環(huán)鈕,周飾一道凸棱紋,底部煙熏痕跡較厚,通高38.8厘米(圖二,七):

4.豆,深腹,矮足,蓋有三環(huán)鈕,飾蟠虺紋,腹部素面,有雙環(huán)耳。通高20厘米(圖五):

5.小尊1件。繩紋雙環(huán)耳,器腹素面,鏤空圈足。通高8.5厘米。

二、酒器

壺1件。小口,長頸,深腹,圈足,蓋有三環(huán)鈕,肩部有獸首銜環(huán)雙耳,腹下三環(huán)鈕,蓋飾捲云紋,腹飾蟠虺紋,足飾絢索紋(圖四)。

三、兵器

1.戈3件。1件短援,隆脊,直內(nèi),上有一圓穿,長胡三穿,通長17.5厘米。2件長援,隆脊有棱,直內(nèi),上有一圓穿,長胡三穿。

2.矛2件。1件隆脊有棱,鋒芒銳利,圓鑒,鑒有二穿。通長18.7厘米。1件扁平,末端尖銳,方整,有二穿,通長11.8厘米。

3.劍2件。1件為《吳王光劍》,首殘破,莖為圓柱形,中間有兩道箍棱,臘廣,劍身雙面有火焰狀花紋,隆脊有棱,近臘處刻銘兩行八字(見后),通長50.7厘米(圖版貳;1、2)。1件首圓形,莖作圓柱形,首端中空,窄臘,隆脊有棱,通長47.3厘米。

4.刀2件。1件環(huán)首,單刃,微彎曲。1件首部殘缺,單刃,微彎曲。

四、工具

1.餅1件。長方形,刃外侈,方鍪有穿。

2.鑿1件。長條形,單刃。

3.鏟1件。首窄,刃寬,長18厘米。

4.礪石1件。長方形,灰色細(xì)砂巖制,四面經(jīng)使用磨成凹槽。

五,車馬器

1.軎2件。圓筒形,有樓,素面,末端一道絢索紋,轄首為獸面紋,兩側(cè)鏤空。

2.馬銜2件。兩端均作“g”字形環(huán)(圖八)。

3.帶夾1件。已殘,夾內(nèi)殘存皮帶腐朽痕跡,折疊處中間有活紐,上有穿孔。

4.環(huán)3件。一大二小,有磨損痕跡。

這批隨葬銅器的組合為鼎、豆、壺、嗣?;y以蟠螭紋、蟠胞紋為主,其次為勾連雷紋、三角渦紋、云紋、絢索紋等。從器形來看,鼎深腹,蹄足較為瘦高,造型與渾源李峪村鳥蓋獸帶紋鼎和1961年侯馬市上馬村13號基出土的Ⅲ式鼎風(fēng)格基本相同(《渾源彝器圖》,《考古》1963年5期),鼎與藏上多飾有細(xì)密整齊的蟠虺紋,與河南汲縣琉璃閣戰(zhàn)國早期墓銅器花紋風(fēng)格相同。兵器中的戈、矛,車器中的有棱車喜均與壽縣蔡侯墓中者類似??梢娺@批銅器都具有春秋晚期到戰(zhàn)國早期的特征,其年代大體可定。

關(guān)于有銘文的1件銅劍,因銹蝕,銘文稍受損傷,但是基本上能夠看清。銘文共兩行八字,書法端莊整齊,句首三字為“瑛額王",與《吳王元劍》的銘文句首三字相同(郭沫若《兩周金文辭大系圖錄考釋》)。第四字較模糊,從字首與下半部看,與《吳王光監(jiān)》的“欒”字極為相似(《壽縣蔡侯墓出土遺物》)。第五、六、七三字為“自比用”,較清晰。

第八字也模糊,隱約可見為“鏘”字,與《吳季子之子劍》的“劍”字相同,所以此劍銘文應(yīng)讀為“攻散王光自作用劍”,可名為《吳王光劍》,即吳王闊廬之劍。此劍當(dāng)在吳王闔廬自立為王時期所鑄造,即在公元前514年至前496年的十九年間。

《吳王光劍》的造型特征與過去發(fā)現(xiàn)的吳越銅劍相似,雖因銹蝕斷裂,但從整體觀察,鑄造精美,劍例鋒芒犀利,火焰狀花紋,銀光閃耀,堪稱吳越名劍。

《吳王光劍》在山西出土,是一個值得注意的問題。過去山西曾經(jīng)兒次出土過吳國的鍋器,如:清同治年間代縣蒙王村出土過《吳王夫差縫》;解放后,于1961年萬榮縣廟前村黃河岸崩塌又出土過兩件吳國錯金鳥書戈《王子于之用戈》《《文物》1962年4.5期)。據(jù)目前所知,《吳王光劍》在原平峙峪出土,是山西地區(qū)第三次出土的吳國銅器。從這批共存的銅器來看,《吳王光劍》傳入山西的時間當(dāng)在春秋末年到戰(zhàn)國初期。據(jù)文獻(xiàn)記載,春秋時期,晉、吳之間的關(guān)系是很密切的。如《左傳·成公七年》,晉國(景公)曾派遣巫臣出使吳國,并帶戰(zhàn)車一隊,教吳人學(xué)射法、御法、戰(zhàn)車陣法,巫臣還命其兒子作了吳國的行人,從此晉、吳開始交通往來,以后也有不少接觸。如:《左傳·襄公二十三年》(晉平公八年,吳王諸樊十一年)“晉將嫁女于吳,齊侯使析歸父媵之”?!妒酚洝x世家》記載,晉平公十四年“吳延陵季子來使”。《左傳·襄公三十一年》(晉平公十六年)“吳子使屈狐庸聘于晉”?!蹲髠鳌ぐЧ辍?晉定公三十年)晉、吳互爭盟主曾會“于黃池”??梢姰?dāng)時晉吳之間通過盟會、聘使、媵女等方式,采取贈送、賄賂等手段,晉、吳銅器互相傳入是很可能的。從這批銅器來看,數(shù)量不多,當(dāng)不是諸侯君卿之墓,也不是一般人的墓葬,而可能屬于士卿大夫一類統(tǒng)治階級之墓。這批銅器和《吳王光劍》的出土對研究我國東周時代的歷史,增添了新的資料。

溫馨說明:本平臺目的在于集中傳遞全國各縣考古成果,不作為任何商業(yè)目的,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我們敬重和感謝原創(chuàng)作者,凡未注明作者姓名的文章,均因無法查獲作者所致,敬請原作者諒解!如有涉及版權(quán)問題,敬請原作者或同行告知,我們將及時糾正刪除。圖文編輯校對過程中難免出現(xiàn)錯誤,敬請讀者批評指正,我們將及時糾正修改。謝謝合作!

原平峙峪出土的東周銅器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垦利县| 丽水市| 瑞金市| 福贡县| 嘉禾县| 茂名市| 万全县| 综艺| 大英县| 鹿泉市| 汽车| 安龙县| 怀仁县| 台中县| 荥阳市| 苏尼特右旗| 乐昌市| 同德县| 汶川县| 榆中县| 昭通市| 平武县| 苏尼特右旗| 华容县| 道孚县| 桂林市| 久治县| 巨野县| 育儿| 敦煌市| 淮安市| 仁布县| 青冈县| 陇川县| 普定县| 商河县| 南澳县| 嘉定区| 马鞍山市| 工布江达县| 安国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