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八段錦里面,我發(fā)現(xiàn)了站樁的秘密,果然高級的功夫都是相通的
站樁,是許多人喜歡的鍛煉方法。練好了,可以修心養(yǎng)性,強身健體。但是,恰恰就在這個“好”字上,絕非易事。
有些人發(fā)現(xiàn),自己辛辛苦苦站樁三年,越練老得越快,為啥不出功夫呢?

自古高級的東西都是相通的。如果你把古法八段錦的關竅,融入到站樁里,就可以如虎添翼了!
一、入門需站三年樁,你認為呢
俗話說,入門需站三年樁,這話說得不錯。
但是,如果你認為,僅憑站樁就可以練好功夫,那就執(zhí)迷了。
大家都聽過這個武林典故——

武林前輩孫祿堂,有個徒弟齊公博。
這個徒弟學習用功,但是挺笨的,別人一天就能學會的招式,他三天也學不會。
于是,孫祿堂就讓他專門練習三體式的樁功。
即使旁邊的師兄師弟都在練拳,齊公博仍舊一門心思站三體式。

三年之后,奇跡出現(xiàn)了。齊公博和師兄弟交手,來一個放倒一個。
于是,入門需站三年樁,傳為武林美談。
二、活樁的秘籍
故事很完美,難道僅憑站樁,就能成為武林高手嗎?
不用大河說,早就有武林人士做了分析。

現(xiàn)代搏擊,哪一個是練了三年樁,就能上擂臺的?
大家打過架沒有?
你可以設身處地想想,如果你別的不練,光站樁。
你別說站三年樁,你就苦站三十年,上擂臺一樣挨揍,說不定,都不敢和人動手。
怎么能出功夫?套路加對抗。
大河記得小的時候,街頭巷尾都有練拳擊的。
無需站樁,跟著幾個大哥后面,模仿著練個一周,就有動手的欲望了,練一個月,那就可以動手試試了。

形意拳是實戰(zhàn)非常兇狠的功夫,手起如箭落如風,追風趕月不放松。這絕不是僅憑站樁所能練出來的。
那么,齊公博為什么能夠打贏練了三年套路的師兄弟?
如果這個故事是真的,那么可以肯定地說,老師傳給了他活樁的秘籍。
三、久站不出功
從技術角度上來說,站樁就是一個功能性訓練,想練出打人的功夫還遠遠不夠。
所以,武術中,也有“久站不出功”的諺語。
武林中,有些俗事俚語,很有嚼頭。比如說,站傻小子。
如果徒弟不好好練,或者是邪門歪道心眼多,師傅會讓他一直站樁。

有時候,一些代師授藝的大師兄,也會采取這種方式。
這里面的道道很多,大河笑而不語。你細品一下,就是那個感覺。
現(xiàn)在,很多大師也是這樣教徒弟,要有恒心耐心,這是對的。
但是,你要想出功夫,那可別傻練了,或被人練傻了。
我們知道,傳統(tǒng)的三大導引術,易筋經(jīng)、八段錦、五禽戲,都是活的,并不是現(xiàn)代意義的樁功。
這里面為什么沒有站樁?你想,繼續(xù)想……

四、要站活樁,別站死樁
死樁是拿捏人的,精華全在活樁。
李中軒老人是形意拳的高人,他說到自己的師傅“唐師所傳的樁功,有一個要點,時常渾身抖一抖?!?/strong>
大河在上海線下交流的時候,粉絲顧大哥是個行業(yè)大佬,幼年即跟隨滬上高人習武,他也豁達地說出站樁的秘密,就在這一抖。

大河在心法中曾說過,如果你在保持呼吸到極致的時候,要有肌肉蠕動的感覺,比如說,雙手托天理三焦,如果大包穴有熱流滾滾,那就妙不可言了。
狗熊冬眠,經(jīng)常會有自發(fā)性的顫抖,這才能享受一線生機的萌動。
五、要站短樁,別站長樁
古人把練功的度稱為“火候”,歷來都有傳功不傳“火”的說法。
《黃帝內(nèi)經(jīng)·素問》有云:“久視傷血,久臥傷氣,久坐傷肉,久立傷骨,久行傷筋,是謂五勞所傷。

大河常說,中醫(yī)千變?nèi)f化,武術、軍政、風水、相面……都是一理通百理融的東西。
久立傷骨勞于腎,古時候折磨犯人適用、現(xiàn)代監(jiān)獄里也適用、站樁同樣適用。
別以為汗流浹背就能出好功夫,搞不好是“耗功夫”。
如何破?站樁別太累,同時參照上一條。
如果沒有師傅指點,那你就要根據(jù)自己的體質(zhì)、氣血強弱來決定時間長短。

年輕人出功夫,時間可以長一些,老年人、體質(zhì)弱的人、處在疾病恢復期的人,時間就要短一些。
六、要站動樁,別站靜樁
這里的動靜是相對的,不是絕對的。
動中求靜、靜中求動,這就是古法八段錦練習中的要訣。
尤其是養(yǎng)生樁,要時刻有動的欲望,并且,時間要心中有數(shù),心中有度。

當年薛顛傳的形意門樁功,有一個練法,外表安靜,但腹部要像打太極拳一般,很慢很沉著地張開,再很慢很沉著地縮回。
薛顛是用肚子打拳,肚子要有突出一個拳頭的意思。配合上呼吸,不是意守丹田,而是氣息在丹田中來去。
古法八段錦一開始的要求就是不要意守丹田,練習的時候,要氣走五臟六腑,通達四肢百骸。別以為是隨便說說,看見沒有,先賢圣人的思想都是相通的?。?/strong>

七、棋逢敵手難藏幸,將遇良才好用功。
所有的武術,練功的底層邏輯就在于氣血。
能讓氣血澎湃的就是好功夫,損害氣血的就不是好功夫。
內(nèi)家拳練的是什么?
練的就是內(nèi)氣的運行,通過內(nèi)氣來實現(xiàn)練氣入膜,強筋壯髓,這和古法八段錦孜孜追求的目標如出一轍。

尚云祥前輩在傳樁功的時候,指點道:“你抱過女人沒有?”
李中軒老人認為,這個“抱”字,不是兩條胳膊使勁,而是抱進懷里,整個身體都要迎上去。這是對站樁“拿勁”的比喻,拿住這個勁,一站就能滋養(yǎng)人。
有意思吧?前輩們都說了,好像還是朦朦朧朧。大河再給你捅一下那層窗戶紙——
想想為什么古法八段錦能滋養(yǎng)人,在大河前面的視頻和心法中,反復強調(diào)的那幾個重點。
如果你懂了古法八段錦,就會明白這兩個前輩到底說的是什么了。
古時候,武術是一項門戶壁壘很高的技術,講究的是“三口不說,六耳不聞”。

站樁還有許多的奧秘,大河能知道的僅僅是皮毛而已,寫得越多,感覺沒寫出來的更多。
看看又2000多字了,寫多了影響閱讀率,平臺就不推薦了,那就留著晚上直播再說吧。
記得,把你們的秘籍都帶著。
棋逢敵手難藏幸,將遇良才好用功。
高手相遇,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
咱們不見不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