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 會員登陸 & 注冊

印度:紙上談兵的工業(yè)化,沒有實力的“大國夢”

2021-01-15 23:12 作者:天業(yè)路商業(yè)觀察員  | 我要投稿

2020年9月,印度外長蘇杰生在《印度時報》發(fā)表言論,稱中印兩國是唯二能進入第四次工業(yè)革命的國家。

作為昔日的金磚國家,我能理解外長此舉是為了增強國內信心,但很顯然目前印度宣揚的工業(yè)4.0,還只存在于媒體報紙上,因為它連第二次工業(yè)革命都仍處于起步階段,就好比你走路還沒學會,咋就想著跑了呢?

那么印度的工業(yè)化進程到底出了啥問題?除了老生常談的種姓、土地,還有什么在制約著印度的發(fā)展?

不拾人牙慧,今天冷先生帶大家換個視角看印度,一窺南亞次大陸的工業(yè)化困局。

1929年,30多個梅縣人乘坐“德生船”,不遠萬里從中國廣東來到印度加爾各答討生活,在李泮源的帶領下,開起了第一家華人制革廠。

上個世紀八十年代,加爾各答的華人制革廠進入全盛,六萬多華人竟在這里開了二百二十多家皮革廠,光身家過億的就有十幾位。

然而時至今日,繁榮鼎盛的華人制革業(yè)嚴重衰敗,僅剩下李志雄一家“合盛皮革廠”在苦苦支撐,因為來自意大利的皮革產品,時刻沖擊著印度本土市場。

衰敗,沒落,倒閉,事實上在印度,生存不下去的中小企業(yè)遠遠不止皮革行業(yè),以九十年代為分界線,印度的經濟模式,或者說工業(yè)化進程,要分兩段來寫。

01

我們都知道,印度的工業(yè)基礎在建國之初遠好于中國。

根據(jù)中印官方發(fā)布的數(shù)據(jù),1949年中國粗鋼產量15.8萬噸,印度137萬噸;焦炭產量中國54萬噸,印度191萬噸;原油產量中國12.1萬噸,印度25萬噸;發(fā)電量中國43.1億度,印度49億度;載重汽車產量中國為0,印度9000輛;鐵路總里程中國21800公里,印度54754公里......

可以說無論哪一項工業(yè)硬指標,印度至少都和中國拉開了一到兩倍的差距。

印度工業(yè)底子比中國好是有原因的,一方面它沒有經歷二戰(zhàn)的破壞,另一方面英印殖民政府為了更好地傾向商品和資本,有意地建造了部分基礎設施,間接推動了現(xiàn)代化的進程。

1945年英國人走后國大黨接盤,印度作為一個名義上的“主權國家”,它開始行使自己的主權。

這里咱先說個題外話,一個國家想要進行工業(yè)化進程,它需要哪些要素。總結起來可以歸納為五點,土地,資金,市場,技術,還有自由勞動力。

尼赫魯一手拉起的國大黨想要推進工業(yè)化,就一定繞不過解決上述五個問題?,F(xiàn)在一個個來看尼赫魯是怎么干的。

土地和勞動力方面,自1950年起,在國大黨中央計委的決議下,印度各邦陸續(xù)立法廢除具有人身依附性質的“柴明達爾土地制度”:

這是一項傳承了六百多年的土地世襲和包稅制度,嚴重束縛了大量自由勞動力,現(xiàn)在規(guī)定私人土地占有上限和地租上限,大地主多出來的地由國家出錢購買,完了再以較為低廉的價格賣給佃農。

市場方面,學習蘇聯(lián)模式,但又不完全照搬蘇聯(lián)。獨立僅僅一年后,尼赫魯政府就立法通過了《1948年工業(yè)政策決議》,把全國工礦企業(yè)分為四大領域,并按重要程度進行排列,最重要的經濟命脈由國家成立國營公司經營,而細枝末節(jié)則交予民間資本和市場進行管理;

接著是制定五年規(guī)劃,這項市場制度很像今天的咱們,但為啥玩不下去了,冷先生先賣個關子,后面揭曉答案。

資金和技術方面,印度是體量龐大的新興國家,美蘇為了拉攏印度給了巨額援助。

僅以蘇聯(lián)為例,1956年印度第二個五年計劃開始,蘇聯(lián)直接給了10.2億美元的援助,這個數(shù)字和美國“馬歇爾計劃”中對德國的援助大體相當,比中國的“一五”計劃整整高了1倍。

截止到蘇聯(lián)解體前,蘇聯(lián)累計援助了印度102項大型工業(yè)項目,例如著名的比萊鋼鐵廠,地位堪比中國的鞍鋼。

那么現(xiàn)在問題來了,基礎比中國好,環(huán)境比中國好,援助還比中國多,那究竟是哪一環(huán)出了問題讓印度的工業(yè)化舉步維艱呢?

種姓?不不不,中國曾經有著比印度更森嚴的士農工商,這只是表象。問題的根源不在工業(yè)化實施階段,而是在工業(yè)化準備階段,換句話說,印度壓根就沒有做好工業(yè)化的準備。

02

讓我們繼續(xù)拆解上面的幾個要素。

第一,土地和勞動力。大家都知道,任何一項政策最終的落實都離不開基層官員。那么在印度,自然由多數(shù)派的國大黨基層黨員來實施。

印度的國大黨早年是英印政府聯(lián)合本土勢力鎮(zhèn)壓農民運動的產物,它的黨員必然由:大地主,大買辦,階級構成。

現(xiàn)在尼赫魯要求進行溫和的土改,一定會動大地主的奶酪,盡管可能明面上認可決議,但在實施的過程中一定會被大地主們用各種方式敷衍,歪曲,甚至阻撓下去。

因為一個階級不可能集體背叛自己的階級利益,更不可能做出我殺我自己的事情。

當年蔣介石政府為何在內地無法進行土改,跑臺灣就成了呢?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那群民國大師們,在內地有土地,而在臺灣沒有土地,慷他人之慨的好事,蔣記國府一向最喜歡做。

第二,市場方面:蘇聯(lián)和中國,實施的是純粹的計劃經濟體制,不是因為市場經濟沒有任何優(yōu)點,而是國家經濟基礎太薄,家底太差,必須要精打細算的過日子。

所謂計劃經濟也不是單純的行政層下達指令,而是經過高度嚴密,擁有幾十個甚至上百個變量層層加碼,經過線性規(guī)劃得出的最優(yōu)解。這樣做能夠集中力量辦大事,全國上下一盤棋。

現(xiàn)在印度實行抓大放小政策,如果把印度比作一個人,那么作為頭部的國有企業(yè)給作為身子骨的民營企業(yè)下指令,信號卻連血腦屏障都穿不過,那調控政策完全是飛機上打電話——空談一氣。

中國改革開放后建立起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是在前三十年以國家力量搭好了經濟骨架的大背景下,往里面填充血肉,如果反著來必然要出大問題。

第三,資金和技術:工業(yè)化是個資本增值變密的過程,蘇聯(lián)人和美國人給了最珍貴的啟動資金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如何花這筆錢。

像中國一樣舉國在東北建設重工業(yè)基地?那可不行。印度是一個聯(lián)邦制國家,每一個邦都是權力相等的政治實體,你給了A邦項目,那是不是B邦也得上一個?

舉個例子,蘇聯(lián)人援助的哈德瓦重型電機廠項目,地處靠近中印邊境的北阿坎德邦,那個年代這里要鐵路沒鐵路要公路沒公路,要資源沒資源,這事兒放國內,無論如何也通過不了。

但在印度,你還非得在這個地方上馬項目不可,要不然就是不尊重聯(lián)邦政體的違憲行為,咋地?歧視我們北阿坎德人?

看到這里可能有觀眾明白一些頭緒了,印度工業(yè)化的順序本身就是錯的。

它披著的是資本主義的外衣,內核卻是封建生產關系那一套,換句話說,印度的上層建筑完全不適應于現(xiàn)代工業(yè)社會的經濟基礎。

你國會里面全是地主買辦代言人,本土資產階級被國內外反動勢力打壓的氣兒都喘不過來,還怎么發(fā)展資本主義工商業(yè)呢?城內的市場如此,城外的農村和土地也是如此。

正確的做法要么先把這群工業(yè)化的“原罪”階級掃進歷史的垃圾堆,要么把這群人用比如“羊吃人”的方法,“轉化”成現(xiàn)代資產階級,再來談發(fā)展工業(yè)。

因為只有當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與國家目的相符時,政策才能真正實施下去。

03

事實上,尼赫魯作為20世紀的風云人物,我們今天所說的一切弊病他都能看到,并且嘗試過改變。

他深知,一個靠著妥協(xié)而不是斗爭得來的國家,命運很大程度上不在自己手里,而是在少部分既得利益者手里。

那么如何讓既得利益者吐出利益,最簡單也最有效的辦法,便是通過暴力的形式凝聚威信,進行集權。于是乎,他在1962年發(fā)動了一場豪賭。

那一場戰(zhàn)爭的結果,大家都知道了。慘敗,緊接著便是山雨欲來風滿樓。

國會對尼赫魯不信任案的提出,預示著尼赫魯政治生命走到了終點,而印度國家的命運,也隨之迎來拐點。

1964年,尼赫魯在郁郁中死去,3年后,尼赫魯?shù)呐畠海河⒌侠じ实爻鋈涡乱粚糜《瓤偫怼?/p>

在此后的二十年,這位印度“鐵娘子”的政治作為遠大于經濟作為,繼續(xù)實行他爹在位時的混合市場經濟,一直到九十年代,這個模式玩不下去了。

和巴西一樣,印度最初遭遇到的問題來源也是石油危機,與此同時蘇聯(lián)的解體讓印度直接失去了一大援助來源,那么債臺高筑政府瀕臨破產就成為一道現(xiàn)實問題。

然而不同于巴西的去工業(yè)化政策,印度選擇的新路叫做經濟自由化。

1991年,時任印度總理的納拉辛哈·拉奧宣布,取消實行了近40年的“牌照制度”,國有企業(yè)打包出售給私人資本,大幅度開放商業(yè)限制,把一大批原先需要政府審批的項目一股腦丟給了市場,私有化成為了那個時代的主題。

這么做有兩點好處,第一:政府不必每年再維持巨額國企開支,企業(yè)自負盈虧,你想干啥干啥。第二:盤活市場活力,在新一代印度領導人眼里看來,原先的經濟體制被國營資本壓抑得太久,需要釋放活力。

事實上,那時印度的經濟改革是卓有成效的。

自2000年起,印度的GDP一反過去只有3%的頹狀,常年高達5%以上,2007年和2010年甚至一度達到了10%,放眼世界這個成績不說第一,那也是頂尖的存在。

但是,凡事就怕一個但是,印度這么一通操作下來,因為關稅被壓得極低,所以賺錢的都是外國資本和買辦階層,國內的小企業(yè)由于沒有成體系的工業(yè)做支撐,單打獨斗的競爭壓力越來越大,生存狀況每況日下,所以我們能看到開頭的華人制皮廠瀕臨倒閉。

在千禧年之后的一段時間,咱們中國人提出了一個口號,要做“世界工廠”,在相近的時間印度人也提出了自己的目標,做“世界的辦公室”。

為啥?因為印度政府心里面門清,GDP的高增長很大一部分來源于政策紅利,而不是印度自身經濟發(fā)展的成果。

說得再直白點,印度壓根就沒有一整套支撐得起它供養(yǎng)十三億人口的工業(yè)社會模式,那么既然工廠做不得,解決一部分人就業(yè)的辦公室還是好做的。

從明面上看,印度人坐辦公室的確比我們搞工業(yè)、搞制造業(yè)要體面,但實際上,印度的這一套增長模式是無根之萍,甚至是空中樓閣。

冷先生老和大家說,一個國家的上限可能是由精英人士決定,但一個國家的下限絕對是由你我普通民眾決定。

你社會精英們可以天天坐辦公室喝著星巴克吹著空調搞搞IT,搞搞金融,但這畢竟是小行業(yè)?,F(xiàn)在是21世紀,普羅大眾的吃飯問題不可能永遠指著望天收的黃土地。

咱也不是亂說,去年12月份印度有條大新聞,30萬農民拖家?guī)Э谟咳胄碌吕锟棺h莫迪農業(yè)政策,順帶著把進出城的鐵路公路還給封了,社會矛盾已經激烈到難以調和的地步。

而根據(jù)1月7號印度中央統(tǒng)計局發(fā)布的預測來看,2020財年印度的GDP將萎縮7.7%,成為三十年之最,在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印度的經濟形勢會更難。

總的來說,印度錯失工業(yè)化的命運在它立國的第一天起就已經注定??v使尼赫魯有天大的本事,他一個人的力量也無法和一個階級的利益共同體相抗衡。

錯誤的立國之本帶來的是錯誤的工業(yè)化道路,而一次又一次碰壁的背后,我只看見了漸行漸遠的時代,還有苦苦掙扎的印度底層。

那么印度最終會實現(xiàn)工業(yè)化嗎?冷先生認為會的,因為它的體量在此,只不過錯過了機遇期的它會經歷漫長的工業(yè)化之路。

一如兩百年前的英國,從輕工業(yè)再到重工業(yè),從地主階級轉變?yōu)橘Y產階級,從農民轉化成工人,或痛苦或壓抑,或枯燥或殘酷,但這一切都和完成了工業(yè)化的我們無關了。

因為歷史是公平的,我們經歷了109年的近代探索史,你靠天靈蓋得來的印度,憑啥和我們平起平坐?


印度:紙上談兵的工業(yè)化,沒有實力的“大國夢”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化州市| 泊头市| 临夏县| 双桥区| 泉州市| 宁夏| 社旗县| 桓台县| 三江| 鄂尔多斯市| 龙岩市| 黎平县| 宜兰县| 红原县| 墨竹工卡县| 洛川县| 奎屯市| 舞阳县| 南开区| 马龙县| 两当县| 丰台区| 阿巴嘎旗| 潼南县| 梅州市| 镇巴县| 楚雄市| 崇阳县| 新营市| 伊川县| 松原市| 灌南县| 昔阳县| 苏州市| 右玉县| 洛扎县| 加查县| 丹寨县| 潜江市| 广安市| 丽水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