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夜被凍醒后,人們都會發(fā)個朋友圈,但白居易他卻這樣做
我們平時夜里睡覺的時候,如果天氣太冷了,一不小心就凍醒,這個時候的我們一般情況下都會拿起個手機,發(fā)個朋友圈,并感嘆到:冷死寶寶了,如果有人給寶寶暖被窩就好了.......我相信很多人都會這樣做,但在遠古時代,人們沒有手機,在夜里被冷醒后會怎樣做呢?
話說有一次,北風呼嘯,那是一個非常寒冷的冬天。 在這樣的天氣下,大詩人白居易讀了一會兒書,過了一會兒,他就睡了。
? 然而,當他在深夜睡覺時,他從顫抖中醒來,摸到床和枕頭,仍然很冷。 他忍不住咒罵:“這是什么樣的天氣!”
? 這時,詩人突然注意到窗外隱隱約約的光線,于是他打開窗簾看了一眼,哇! 下雪了!
? 沉浸在風景如畫的雪景中,他內心的怨恨突然消失了,床似乎再也不冷了,躺在床上想象著黎明后的美麗。
? 到了半夜,雪似乎越下越大。 白居易不時在床上聽到“吱吱作響”的聲音,可能是因為窗外的竹子被雪壓斷了。
白居易詩癮發(fā)作,隨口吟道:
已訝衾枕冷,
復見窗戶明。
夜深知雪重,
時聞折竹聲。
這首詩簡短明了,但讀起來很特別。 在哪里特別?
? 在描述雪的詩歌中,通常會有許多微妙的隱喻或擬人來描述雪景如何美麗。 但是,這首詩呢?
? 詩人沒有直接描述雪景。 相反,一切都從側面出發(fā)。 正是詩人的主觀感受,使人們仿佛身臨其境。
? 在第一句話中,詩人描述了天氣如何寒冷以及他如何從冰凍中醒來。
? 在第二句話中,詩人突然注意到窗外正在下雪,但詩人沒有寫雪景,而是用朦朧的筆法讓我們想象。
? 在第三句中,詩人躺在床上繼續(xù)入睡,但是下雪使他興奮并且無法入睡。 詩人靜靜地躺在床上聽雪。
? 在第四句中,詩人用聽覺告訴我們,夜晚的雪越來越大。 為什么? 因為他聽到竹子被大雪折斷的聲音。
? 實際上,這首詩的核心詞是“訝”。 在這首詩中,白居易感到驚訝三遍。
? 第一次,在深夜,床和枕頭仍然很冷,詩人對無助感到驚訝。
? 詩人第二次從寒冷中醒來之后,看見窗外有明亮的燈光。 原來,正在下雪。 詩人驚喜萬分。
? 詩人第三次聽到竹者的聲音,想象黎明后的雪景會多么美麗,詩人的內心充滿了浪漫。
? 帶著純粹的主觀感受,這位詩人帶領我們進入了詩意如畫的白雪皚皚的夜晚。 但是,雪景只能讓人想象,增加了神秘感,讓人陶醉。 這些經(jīng)文看起來很簡單,但是回味無窮。 這項技術只能由聰明的詩人來實現(xià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