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餐基礎教程(全12集)-第三部分,【中文字幕】美語原版

洋人的“番茄醬”不都是 Tomato Sauce
(以下 轉載整理自網(wǎng)絡)
西紅柿做成的醬,中文通常一概翻譯成Tomato Sauce,殊不知,不是所有的西紅柿醬都叫Tomato Sauce的。就像洋人理解咱們的醬油就只有一種——Soy Sauce,跟他們講生抽、老抽、醬油膏、海鮮醬油,他們也會是一臉懵逼的,這里簡單梳理一下各種 “番茄醬”。
TOMATO PASTE
Tomato Paste,中文應該翻譯為西紅柿膏,是一種濃稠的純西紅柿濃縮物。把西紅柿經(jīng)數(shù)小時cook(燉煮)減低水分后,去皮去籽,再繼續(xù)cook數(shù)小時,目的是為了最大程度脫水,直到得到最粘稠、最濃縮的膏狀物就做好了。
Tomato Paste一般用于披薩、意面醬汁和湯底的制作當中。需要炒香后,味道才能最大程度散發(fā)出來。Tomato Paste同樣也是制作Ketchup和西紅柿果汁的基礎原料。
TOMATO Purée
?Tomato Purée,查了下眾多翻譯,個人認為翻譯成西紅柿泥最為貼切。這個和Tomato Paste差不多,但固體物比Paste少,含水量比Paste高一些,看上去更稀一些。在英國,兩者被認為是同一種東西,沒區(qū)別。在美國,Tomato Paste被認為是Solid固體,而Tomato Purée則被認為是Liquid液體形態(tài),通常也是只有純西紅柿,但有時候也會加點調(diào)料進去。
反正只要知道,Purée比Paste更稀就記住了......
Tomato Purée一般用于做湯和燉。
TOMATO SAUCE
這個才是正宗的可以翻譯成Tomato Sauce的西紅柿醬!它還有另一個著名的名字叫Neapolitan sauce。最基礎的Tomato Sauce成分是切碎的西紅柿果肉、橄欖油和鹽,除此之外,還會放大蒜、香料和高湯等等。
所以說,Tomato Sauce不是純西紅柿產(chǎn)物,而是一種混合了油、香料等其他成分的混合物。
它的用途非常廣泛,肉菜、素菜、披薩、意面、湯,想怎么用就怎么用。
?曾經(jīng)困擾過我很久的問題:Tomato Sauce和Ketchup到底有什么區(qū)別?還記得剛來新西蘭時,去麥當勞點炸雞塊,跟服務員說,可以給我一袋Tomato Sauce嗎?人家楞是不知道我要啥,后來才知道,在快餐店要西紅柿醬,要說Ketchup(發(fā)音就是catch up)。
其實你直接說,請給我一份Tomato Sauce,大多數(shù)人也是可以理解你要的是什么,至少在新西蘭,Tomato Sauce和Ketchup很多時候都被認為是同一種東西,但為了防止你碰到某些「死心眼」的店員,多記住一個單詞對你沒有壞處。
細究一下,Tomato Sauce和Ketchup真的是兩個東西。從成分上來說,Tomato Sauce主要由西紅柿、油、肉、高湯和香料構成,很少會加醋進去;而Ketchup主要由西紅柿、糖、醋(或其他酸性物質)以及香料構成。從用途上講,Tomato Sauce用于烹飪,加熱后使用;而Ketchup則用于冷食,以蘸料的形式出現(xiàn)。
比如,F(xiàn)ries with Ketchup、Chicken Nuggets with Ketchup、Hotdog with Ketchup。成分不同、用途也不同,就算長得像,但Tomato Sauce和Ketchup還真不是同一個東西。
TOMATO RELISH
?這是一種西紅柿風味醬,也是作為蘸料的形式出現(xiàn)的。除了西紅柿,還添加了洋蔥、醋、Herbs、Spices等、有時還會加玉米粉和切成小丁的蔬菜。
Tomato Relish適合搭配三明治、面包、玉米餅、烤雞肉、烤豬肉、意面等。
備注:在新西蘭確實大部分店員(Cafe或者快餐店員工)都會把我們概念里的番茄沙司稱作“ketch-up",但你說Tomato Sauce,店員都明白是什么東西,只不過剛來的國內(nèi)朋友大概率聽到這個英文單詞第一反應是懵的。這里再擴展一下,還是節(jié)選自網(wǎng)絡 ——
我們知道番茄醬的英文名是ketchup,但這個并不是源自英文本身,而是由其他語言借來的。ketchup到底來自那個語言,是那個文化發(fā)明的呢?
牛津大辭典里ketchup這個詞在英文里使用最早的記載是1690年(Ketchup - Wikipedia),但是原料并非番茄。詞的來源是中文的ke-tsiap, 原來指的是腌制魚類產(chǎn)生的鹵汁,烹飪時用于調(diào)味。還有另有個有趣的事實,就是這個詞是經(jīng)由馬來亞傳入英國的。而來自馬來亞不但可解釋詞與物品傳播借用的可能途徑,也解釋了為什么有(東)印度的說法(彼時英國藉東印度公司控制亞洲殖民地,且由馬來亞回英的路途必經(jīng)印度,因此catchup傳到英國的路上應該經(jīng)過印度。)( Pure Ketchup: A History of America's National Condiment, with Recipes)
ketchup的主要原料改用蕃茄,大約是19世紀末工業(yè)技術發(fā)達以后的事。也就是說ketchup借用的時候,這個詞根本與蕃茄無關。
斯坦福大學教授任韶堂曾寫過一篇博客名為《食物的語言》。他認為番茄醬的根源可追溯到福建省東部的一種魚醬?!霸?8世紀的閩南方言中,這種魚醬在不同的地域被稱作‘ketchup’,‘ge-tchup'或'kue –chiap’”。
“懂閩南語或粵語的人能識別出單詞美式發(fā)音的最后一音節(jié),‘chiap’或‘tchup’,這是'醬'的意思,普通話的發(fā)音為‘汁’”。他還寫道,1982年版的《普通話閩南語方言詞典》證實了“蕃”是古體字,在閩南口語中讀作“gue”,意為儲藏的魚。因此,“蕃茄醬”在閩南方言中是“魚醬”的古語。
他還寫到,英國早期的食譜說明以前的“ketchup”確實是指一種魚醬,這種有著刺鼻氣味的調(diào)制醬汁在越南稱為“nuoc mam(魚露,越式魚醬)”,在泰國叫“nampla(楠普拉魚醬)”,在菲律賓被稱作“patisin”,都由鳳尾魚腌制和發(fā)酵而成。
他的博客也揭示了一個長期的謎團——為什么“ketchup”有時也會被拼寫成“catsup”。由于閩南語不是以同樣古老的羅馬字母拼寫的,西方人在轉寫這種魚醬的時候將其記為“ketchup”或者“catsup”,甚至“katchup”。(catchup 來自閩南語,蕃茄醬最初或指福建魚醬)
因此,追根溯源,閩南人把koe帶到東南亞,koe汁還是傳統(tǒng)調(diào)味料。這個調(diào)味料隨著英國水手傳到英國,于是英文在1690年就有了ketchup這個詞。到了十九世紀蕃茄制的ketchup隨工業(yè)技術的成熟,取代了所有其他的ketchup,又以「蕃茄醬」的面貌經(jīng)日本傳回了閩南。這就是由koe-tsiap 到catchup到 ke-jia-pu的歷史。ketchup這個詞溯源到閩南語,詞匯擴散的過程除了語音與語意的演變外,更牽涉到了人類遷徙,自然資源,及工業(yè)技術的演進。
-------------
番茄醬詞源起源的糾葛一直存在,所以很難有個結論。這里只不過給出了一個較為合理的解釋。而且現(xiàn)在能找到的史料也有限,而且大多已經(jīng)不可考證了。甚至還有一些人是來自于法語、甚至是西班牙和葡萄牙語。( Pure Ketchup: A History of America's National Condiment, with Recip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