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較新]田英章線上硬筆書法課

臨帖方法
重影學(xué)習(xí)法:按第一筆對應(yīng)后,觀察剩下的筆畫
一筆三抬頭:寫前先看筆畫的形態(tài)特征,下筆前再看一眼,寫完還得看。每個字都要照著原帖寫,不要想著怎么改自己的字。
一般規(guī)律
撇捺需要伸展時,橫就要短——大、天、木、木、米
撇多的時候,各自形態(tài)要有差異(聯(lián)撇惡排牙)——多、反(外面的撇比里面的撇直)

同理,品字的三個口要體現(xiàn)出差異

重視結(jié)字規(guī)律——審美標(biāo)準(zhǔn)
例:水的橫撇不和豎鉤相連,反文的撇稍向左移

基本筆畫
- 右點:虛入筆,稍彎,最后可以收一下筆

- 左點:向左起筆,頓下去,向右上出鋒

- 短橫:兩種——1. 小尖橫;2. 兩邊一般粗

- 中橫:前后一般粗

- 長橫:起筆稍頓,行筆中漸細(xì),拉筆收筆

- 短撇:頓一下,撇出去

- 中撇:同上

- 長撇:頓一下,送一下(慢),甩出去(快)

- 豎撇:同上

- 正捺:腿長腳短,先慢后快

- 平捺(之捺):頓一下,起筆稍向上,向下拐時稍向上拱,慢行筆,收筆時稍向上甩出

- 豎鉤(直鉤):

- 弧彎鉤:

- 懸針豎:一般用在字的正當(dāng)中

- 垂露豎:收筆時打個疙瘩(凡用在左邊都用垂露豎)

- 戈勾:忌諱“力弱深彎”,勾向上挑

- 豎橫折鉤:

- 橫撇:

- 橫豎勾:

- 豎提:頓一下再向上提,不同字中提的方向不一樣,豎稍向外打個彎

- 撇長捺:收筆頓一下(由細(xì)到粗)

女在下時,撇收短,捺拉長。
- 橫撇:轉(zhuǎn)折處頓一下。不同字的彎度不同(如,“又”更彎一些)

- 橫折:轉(zhuǎn)折處頓一下。不同字折的角度不同

- 長橫折

- 橫折鉤:轉(zhuǎn)折處頓一下。橫可向上、向下、水平。折稍有彎度。


長橫折鉤拐角處稍彎,區(qū)別于長橫折——彎比較尖。
- 撇提點:轉(zhuǎn)折處頓一下;提要出鋒,角度稍稍向上;點一般不和提接觸,寫在上面時點可寫作撇


- 豎橫:豎往里邊拐一點點,轉(zhuǎn)折時頓一下筆,橫稍稍向上斜,橫稍彎

- 乙勾:上邊和右邊拐死彎,左邊拐活彎

- 飛勾:彎、斜、粗細(xì),向上甩出

筆順

偏旁部首
單獨看時應(yīng)該是不太完整的
單人旁:右邊比劃少,豎寫短一點;反之,寫長一點

人字頭:捺筆流暢、飄揚——對比:反文應(yīng)莊重;銜接點露出部分適中

廠字頭:橫不宜長

里邊的東西多,橫離撇遠(yuǎn)一點;反之,近一點。橫與撇連不連都行。

禿寶蓋:左邊可寫成短豎/左點;注意寬度——下邊張揚,上邊就收斂。

左耳刀:寫得“隨意”一些,一筆帶過;豎筆可彎可直;耳朵小,豎長

右耳刀:筆畫規(guī)范,在一個字的右下方,

單耳刀同上

立刀旁:左豎略靠上,右豎稍稍向右斜一點點

厶字頭:注意提的角度,在上時略向上


三點水:上兩點較近,下一點較遠(yuǎn);注意提的角度(避讓)


土字旁:
在上或在下時——

在左邊——

在右邊——

古字會加一點
弋:橫向上斜,斜勾彎度適中,勾向上挑

提手旁:橫不要長,讓位給提,注意提的位置

口:豎的頭不能露太多,注意橫豎交錯的位置

在左邊時放在上邊,在右邊時稍向下放

雙立人:第一撇短、稍平,第二撇長、向外,豎不宜長



女字旁:見基本筆畫
在左邊,提不能超過那個彎,交叉處稍高于轉(zhuǎn)折處

絞絲旁:注意第二筆的位置和長短——起筆位置根據(jù)不同的字有不同,在左邊時不能太長

下四點:

火字旁:寫窄、寫高

示字旁:第二筆橫向上斜,位置不能超過點;撇不能超過橫的左邊,也可以另起筆;豎在點收筆處靠左的位置,注意收筆;最后一點點在豎上,中間留不留空都可以。

木字旁:橫略向上,左長右短;豎上短下長,注意收筆,可以提勾;撇不能太長,從豎筆上起筆;點在豎上

日字旁:規(guī)范字的短橫接左邊,古字兩邊都不挨。日在上邊時會寫寬一點

牛字旁:規(guī)范字的豎不提勾,古字豎筆提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