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情侣中文字幕电影,在线麻豆精品传媒,在线网站高清黄,久久黄色视频

歡迎光臨散文網(wǎng) 會員登陸 & 注冊

【書影評】北方過端午,一樣玩出花

2022-05-18 17:16 作者:大師兄天道酬勤  | 我要投稿

一說到過端午,往往就是賽龍舟、吃粽子。那么在不賽龍舟的地方,人們怎么過端午呢?

?

進入正題之前,先說個好玩的行為藝術(shù)。

?

引子·涼山消防救“屈原”

前幾年我們四川漢服同袍里,有位傳奇人物猴哥,每年穿深衣、戴高冠,高聲朗誦“國人莫我知兮,又何懷乎故都!”然后張開雙臂,“梆!”的一聲跳入水中。

這件事被媒體宣揚以后,猴哥的跳江展示,卻銷聲匿跡了。為什么呢?因為他所在地的西昌消防,火速做出反應(yīng),找他拍了一支新的視頻。



嗯,好,所以,涼山消防提醒您,不要在不明水域下水。哪怕你是屈原并且每年都跳也不行。

?

一、老北京民俗

現(xiàn)在進入正題,這一段主要來自老舍先生的小說《四世同堂》


“在往年,到了五月初一和初五,從天亮,門外就有喊:“黑白桑葚來大櫻桃”的,一個接著一個,一直到快吃午飯的時候,喊聲還不斷”

“家家必須用粽子,桑葚,櫻桃,供佛?!?/p>

老北京賣粽子的


黑白桑葚

?

?

“真正北平的正統(tǒng)的粽子

(一)北平舊式滿漢餑餑鋪賣的,沒有任何餡子,而只用頂精美的糯米包成小,很小的,粽子;吃的時候,只撒上一點白糖。這種蹤子也并不怎么好吃,可是它潔白,嬌小,擺在彩色美麗的盤子里顯著非常的官樣。

(二)還是這樣的小食品,可是由沿街吆喝的賣蜂糕的帶賣,而且用冰鎮(zhèn)過。

(三)也是沿街叫賣的,可是個子稍大,里面有紅棗。這是最普通的粽子。”

此外,另有一些鄉(xiāng)下人,用黃米包成粽子,也許放紅棗,也許不放,個兒都包得很大。這,專賣給下力的人吃,可以與黑面餅子與油條歸并在一類去,而內(nèi)容與形式都不足登大雅之堂的。

敲梆子賣蜂糕窩窩的


”她(小順兒媽)想買兩束蒲子,艾子,插在門前,并且要買幾張神符貼在門楣上,好表示出一點“到底”有點象過節(jié)的樣子?!?/p>

蒲艾是菖蒲和艾葉的合稱


“她喜愛那些神符。每年,她總是買一張大的,黃紙的,印著紅的鐘馗,與五個編幅的,貼在大門口?!啊俺跷宀庞眯埸S抹王字呢!別忙,我一定給你抹!”

鐘馗版畫


?

”她要買幾張粘在白紙上的剪刻的紅色“五毒兒”圖案,分貼在各屋的門框上。她也許相信,也許根本不相信,這些紙玩藝兒有什么避邪的作用,但是她喜愛它們的色彩與花紋?!?/p>

剪刻五毒


?

“初五才用雄黃抹王字呢!別忙,我一定給你抹!”

(《帝京歲時紀(jì)勝》:午前細切蒲根,伴以雄黃,曝而浸酒。飲余則涂抹兒童面頰耳鼻,并揮灑床帳間,以避蟲毒。

《春明歲時瑣記》:是日,小兒額上以雄黃畫“王”字。又雄黃涂小兒鼻耳之孔,謂如此夏月能避諸蟲。
《燕京歲時記》:每至端陽,自初一日起,取雄黃合酒曬之,用涂小兒額及鼻耳間,以避毒物。)

雄黃抹王字

“還得帶葫蘆呢?”葫蘆是用各色的絨線纏成的櫻桃,小老虎,桑葚,小葫蘆……聯(lián)系成一串兒,供女孩子們佩帶的。


對照《北平風(fēng)物志》,《四世同堂》中的端午“葫蘆”應(yīng)該是五彩線纏粽子。圖源趣織社


(《春明歲時瑣記》:人家婦女,以花紅綾線結(jié)成虎形、葫蘆、櫻桃、桑椹及蒲艾、瓜豆、蔥蒜之屬,以彩絨貫之成串,以細小者為最,綴于小兒辮背間?;蚣艏埢蜱U紙、折紙,作葫蘆、蝙蝠、卍字各式,總謂之“福兒”。雜五色彩紙以襯之,總謂之葫蘆兒。婦女買通草小虎、彩絨福兒,帶簪釵頭上。至初五日,惟神符、福兒留之,其葫蘆等物盡拋街巷,謂之“扔災(zāi)”。)

“你臭小子,戴什么葫蘆?”

“給小妹戴呀!”

“媽!妞妞戴!”

現(xiàn)代絨線粽子 圖源:趣織社


?

(摘自長篇小說《四世同堂》第三十八段)

?

此外還有諸多民俗

女兒節(jié)

《帝京景物略》:五月一日至五日,家家妍飾小閨女,簪以榴花,曰女兒節(jié)。
簪石榴花

《帝京歲時紀(jì)勝》:至若榴花似火,家人摘以簪頭;鳳草飛紅,繡女敲而染指。
鳳仙花染指甲

《燕京歲時記》:鳳仙花即透骨草,又名指甲草。五月花開之候,閨閣兒女取而搗之,以染指甲,鮮紅透骨,經(jīng)年乃消。


二、不賽龍船玩滑沙:唐代敦煌人過端午節(jié)

比起晚近老北京民俗,身處邊陲沙漠的敦煌人,會玩什么呢?

首先仍然是吃粽子,但敦煌人吃的是一種“團粽‘。原來,敦煌地處西北,氣候干旱,不產(chǎn)箬葉,不能做常見那種粽子,所以就自己因地制宜,發(fā)明了壓制的團粽。

?

《端午相迎書》幸逢嘉節(jié),端午良辰,有慰同僚,何以申展,空備團粽,輒敢諮邀,狀至幸垂過訪。謹狀!(大概意思:準(zhǔn)備了模仿粽子的“團粽”,邀請朋友來過端午。)

在網(wǎng)上搜到的現(xiàn)代粽糕圖片

?

經(jīng)過壓制的"西安甑糕“,應(yīng)該是唐代西北團粽的近親

?

唐代敦煌人的節(jié)日禮單

S.4374卷的三則賀端午書狀范?。既然是應(yīng)用文范文,就說明提到的禮物是當(dāng)時的主要節(jié)禮。

1、端午:伏以蕤賓嘉節(jié),端午令?。獻壽早同楚俗,彩絲亦?忝于昌期,伏惟照察,謹狀。

2、同前:伏以中天令節(jié),南午佳?。俗皆獻壽于明時,直亦奉觴于茲?,伏惟照察,謹狀。

3、同前:采蘭佳節(jié),南午令?。??既同楚俗,奉觴必仿時風(fēng)。伏惟福佑,以繼禎吉。伏惟明察,謹狀。

“角黍”就是粽子。在敦煌更可能是團粽;“彩絲”也就是“五色縷”,“長命縷”,系在手腕上,被認為可以長壽?!胺钣x”則是祝酒。

五色線和雞蛋兜子

端午戴五彩線的記載很多,但看慣了藏風(fēng)商品店的五彩繩,總覺得今天漢服活動里的五色彩有點小兒科。跟記載里要專門編織的彩繩比,似乎太簡單了。

這是藏族五彩繩。小時候編過這類手環(huán)的舉爪!

藏風(fēng)五彩繩
義烏小商品中的五彩繩手環(huán),還帶小粽子

宋詩對此也有描述:“彩線輕纏紅玉臂,小符斜掛綠云鬟?!坝砷L命縷,還引申出另外一種配飾:符釵

南宋的符釵長得比較樸實,就是茶葉袋一樣的一個,掛在。后世記載里的”葫蘆“,有可能就是由它衍生的。但我們要回到敦煌人過端午來說,雖然已經(jīng)有了續(xù)命獻壽的說法,道教方面的微操作還不是很多,而人們還看重宗教以外的季節(jié)變化,在端午節(jié)迎接夏天的到來。

比如互相贈送團扇

S.3399卷《應(yīng)??范》,內(nèi)有《端午?賀扇》:“蕤賓膺候,端午今晨,伏蒙鴻恩,各賜團扇,愿揚仁風(fēng)。某某等?任惶悚?!?/span>

大概意思是,在一卷“教你寫應(yīng)用文”的唐朝文書中,有專門教你寫端午節(jié)送扇子的寫法。說明那時候端午節(jié)流行送扇子。

唐朝仕女圖中的手拿團扇,比較像現(xiàn)代小團扇
同一幅畫作中的其它紈扇~唐朝人能處,有大扇子她真扇風(fēng)
陜西富平獻陵李鳳墓壁畫中的長柄團扇

最后來說個敦煌人的特色端午活動:滑沙

“端午日,城中士女,皆躋高峰,一齊蹙下,其沙聲吼如雷,至?xí)钥粗?,峭崿如舊,古號鳴沙,神沙而祠焉。”

(大概意思:敦煌人過端午,男女老少都跑到鳴沙山去滑沙子當(dāng)溜梭梭板。第二天天亮一看,鳴沙山又恢復(fù)原貌了)

——因為居住在沙漠邊緣,賽龍舟肯定不現(xiàn)實。人們就按古老的《禮記》中“仲夏登高”的遺風(fēng),別出心裁地玩起了滑沙。

?

查這段資料的時候,我以為敦煌人滑沙大概就是這樣的,在沒怎么見過沙漠的我眼中,這已經(jīng)算很大很鬧熱了。

但事實上,我既低估了古帶河西走廊的人口基數(shù),更低估了鳴沙山的體積。

在今天,鳴沙山的滑沙是這樣的

鳴沙山滑沙

想象一下,古代敦煌人的端午節(jié),城中男女一齊來鳴沙山,還一起滑下去,聲如響雷~~有種沙灘音樂節(jié)的氣氛了。

想象一下,穿著唐制裙衫這么滑下來


【書影評】北方過端午,一樣玩出花的評論 (共 條)

分享到微博請遵守國家法律
涿州市| 轮台县| 巨鹿县| 右玉县| 柏乡县| 昭苏县| 攀枝花市| 新邵县| 仁布县| 普宁市| 任丘市| 汉阴县| 荔浦县| 钟山县| 五指山市| 筠连县| 岳西县| 肥城市| 河北区| 蓬安县| 建德市| 桦南县| 永和县| 信宜市| 株洲市| 潍坊市| 五大连池市| 奉化市| 芮城县| 祁东县| 绥棱县| 绥中县| 龙门县| 浦东新区| 彩票| 饶河县| 鄯善县| 赤城县| 龙泉市| 白水县| 喀什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