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千米海底尋寶,中國真正的大國重器露真容,美國只有羨慕的份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人類對于化學能源的需求正在變得越來越大,因此各國都在尋求資源的目光投向了深海,中國內科研人員就研發(fā)出了能在3千米海底尋寶的海上平臺,當中國真正的大國重器露出真容時,美國和歐洲只有羨慕的份,這臺被稱為藍鯨二號的平臺可謂是一身黑科技,不光可以在三千米海底尋寶貝,還能在開采資源的同時盡最大可能對環(huán)境進行保護,因此讓大洋彼岸的美國格外眼紅。

藍鯨2號是中國打造的全球最先進的超深水雙鉆塔半潛式鉆井平臺,在各項性能上都位居世界首位,例如為了抵抗海上的風浪,該平臺使用了特種鋼材制造,并且以往這種鋼材都需要由外國企業(yè)供應,但在制造方聯(lián)系到鞍鋼之后,雙方通過幾個月的時間成功試制出了這種性能極其強大的特種鋼材,徹底擺脫了西方國家在這一領域對中國的限制。
這種鋼材打造的藍鯨二號不僅能夠抵抗16級的風暴,還能在海上持續(xù)作業(yè)25年,可以在全球95%的海域進行作業(yè),如此強大的作業(yè)能力背后,正是剛才所提供的強力支撐,要知道海上的鹽霧和海水本身帶有的鹽分對鋼鐵會造成極強的腐蝕,能夠在這樣的環(huán)境下工作25年的鋼材,性能必然十分強勁。

除此之外,通常的鉆井平臺上都只有一套鉆井系統(tǒng),也就只有一個鉆塔,但南京2號卻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了雙鉆塔設計,這樣一來在其中一套系統(tǒng)進行打井的時候,另外一套就可以進行雙線接管,整體工作效率大幅度提升。
而有了鉆井能力之后,接下來需要解決的就是定位問題,鉆井平臺和海床之間往往隔著數(shù)公里深的海水,而海洋中的風浪與洋流又會不斷沖擊平臺,使之產生偏移鉆井位置的趨勢,如果不對此進行修正,那么輕則導致鉆井失敗,重則導致鉆桿斷裂,徹底無法完成作業(yè),因此鉆井平臺必須具備動力系統(tǒng)來將自己固定在指定位置上。

圖為藍鯨二號
中國的藍鯨2號就裝備了 DP3閉環(huán)動力系統(tǒng),不僅能夠將平臺穩(wěn)定在指定的位置,運行過程中還能降低11%的油耗,并且減少氮氧化物的排放量,約35%二氧化碳的排放量也能降低20%,最重要的是主機的運行時間也可以降低35%,這不僅能節(jié)省大量的燃料,還可以降低噪聲等環(huán)境方面的污染,一旦出現(xiàn)故障,該動力系統(tǒng)還能以毫秒級別的速度迅速排除故障,保證定位的準確和作業(yè)的順利。中國之所以要研發(fā)這臺超級作業(yè)平臺,主要的目的就是探索深海蘊藏的可燃冰和石油資源,其中可燃冰是一種只在深海和凍土層當中存在的資源,是一種甲烷等可燃氣體和水以及冰絡合的產物,雖然看起來像冰,但實際上絕大部分成分都是氣體,因此可以作為燃料,并且最重要的是這種燃料的燃燒效率要比汽油更高,釋放的污染物卻更少,因此有了這一平臺,中國必然能夠在可燃冰資源的開采上領先美國和歐洲國家,為國內的雙碳目標作出卓越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