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人如何在競爭中勝出?關鍵有兩個,不能在人生的緊要處犯錯誤

“人生的道路雖然漫長,但緊要處常常只有幾步,特別是當人年輕的時候?!?/p>
想必大家都知道這句話,這是路遙引自作家柳青的名言。
普通人在這個世界是大多數(shù),資源有限,而這個又是一個充滿競爭的世界。也就是說,如果你沒有方法和努力,是很難從競爭中勝出的。
另外,你還不能在人生的緊要處犯錯誤。因為你沒有那么多試錯的資本,沒有人為你的錯誤兜底。
什么叫“人生的緊要處”呢?
比如你在學業(yè)、交友、伴侶、工作上的選擇,這些都可以說是人生的緊要處。
劉強東小時候拿著幾十塊錢跑去南京,見了一番世面,立下了人生的大志向,努力讀書,上大學,后來又去創(chuàng)業(yè)。
馬云幾次參加高考,屢敗屢戰(zhàn),后來又嘗試去澳洲,鍥而不舍,最終成行,從而刷新了三觀。
他們都是在人生年輕時候的“緊要處”做了正確的選擇。
如果劉強東和馬云沒有去上大學,沒有長見識,那他們?nèi)松牡缆房赡軙橇硪环恿恕?/p>
實際上,不管是讀書、學習,還是經(jīng)歷、見識,都是一種能量上的積累,以此來達成目標。
普通人要出頭,必須要甘于寂寞,有個長期的思想準備和定力,能夠“板凳一坐十年冷”。
任正非四十歲后才創(chuàng)業(yè),從某種意義上說,沒有他之前幾十年的學習、積累和磨礪,華為是做不到今天這個程度的。
先有龍潛于淵,后有飛龍在天。所有的大器晚成,都源自厚積薄發(fā)。

所以,普通人在競爭中勝出的第一個關鍵就是要有長期的定力。這也跟作家格拉德威爾的“一萬小時定律”理論一致:
“人們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資超人一等,而是付出了持續(xù)不斷的努力。1萬小時的錘煉是任何人從平凡變成世界級大師的必要條件?!?/p>
而第二個關鍵就是提高思維認知,見識比知識重要,要尊重常識,明白事物和人性的規(guī)律。
只有這樣,我們才能在人生的緊要處不犯錯誤。
我愈來愈覺得,在這個社會上,通常是內(nèi)行碾壓外行,懂規(guī)則、規(guī)律的人碾壓不懂的人,“懂”實在是更高維度的力量。
當然,這需要長期的修煉才行啊。所以兩個關鍵其實是一致的,都是強調(diào)自我的修煉。
人之所以是萬物之靈,就在于能夠發(fā)揮主觀能動性,有所創(chuàng)造,有所突破。不然人來到這個世界就固化在一個位置上,那人生就太過無趣了。
最后,除了上面所說,我給大家的建議就是長期主義,真正認識并把握時間的價值。

人這輩子就是生和死兩端之間的一段時間,對于我們每個人來說,這段時間是最珍貴的,它是無上的,唯一的。
因此,時間不能浪費,可以有錯誤,但不能在人生的緊要處犯錯誤。要少走彎路,多積累能量,不要虛擲光陰。
只要我們默默耕耘,有耐心有定力,根據(jù)自己的稟賦和愛好持續(xù)建立核心優(yōu)勢,不斷學而時習之,在競爭中勝出就不難。要知道,很多人都是很難長期堅持一件事的,大多數(shù)人都是隨波逐流之輩。
君子循道而行,則能擇乎善矣。只要思想開放,洞察事物和人性的本質,實事求是,遵循規(guī)律去做事,因地制宜,真正做成想要成就的事業(yè),那這輩子就沒有白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