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7版《紅樓夢》道具篇(4)——【文具匣、鏡類】
《紅樓夢》道具篇我自己補充了些內(nèi)容,把之后的內(nèi)容貼個小目錄,表示還能看好一陣子咩哈哈哈哈

【紅樓民俗篇】
【南鷂北鳶考工志】
【道具篇之繡品香囊汗巾】
【道具篇之項圈瓔珞】
【道具篇之頭飾】
【道具篇之鏡子、梳子】
【道具篇之胭脂水粉】
【道具篇之茶具、酒器、餐器】
【道具篇之藥膏丸散】
【道具篇之取暖】
【道具篇之報時】
【道具篇之家具、擺飾】
【道具篇之扇子】
【道具篇之燈具】
【道具篇之其他】
【室內(nèi)擺設(shè)之秋爽齋篇】
【紅樓建筑篇】
【幕后紅樓人】

? ? ? ?1、鏡匣
? ?? ? ?提到文具鏡匣,不得不贊一下古人之用心,小小一個鏡匣,其實竟是種古老而優(yōu)雅的裝置,集化妝鏡,首飾盒,化妝品包,化裝用具箱于一身,有的還可以上鎖,那就是個小保險柜了,且大多造型優(yōu)美,不占地方,更可以隨時攜帶-----是紅樓眾多好玩意中我最想要的東西!真是沒有道理,為什么現(xiàn)在的女孩子把它給淘汰了呢?哭一個。
? ? ? ? 紅樓中最有名的文具鏡匣戲:寶玉為麝月箅頭。
?????? ?寶玉笑道:“咱兩個作什么呢?怪沒意思的,也罷了,早上你說頭癢,這會子沒什么事,我替你篦頭罷。”麝月聽了便道:“就是這樣。”說著,將文具鏡匣搬來,卸去釵釧,打開頭發(fā),寶玉拿了篦子替他一一的梳篦。
? ? ? ?這個算古樸的,還有更漂亮的。

? ? ? ?正是大帥哥柳湘蓮客串演出時用的這一個!大家不妨比較一下,大致形狀雖一樣,這一個的后面另鑲有好看的描金彩繪圖案,這位二郎畢竟是世家子弟出身,個人用具的確講究的說。

? ?? ? ?下面讓大家開開眼,見識一下正宗的古文物鏡奩。
? ?? ? ?這一個是清初的文物,花梨木鑲螺鈿七彩鏡匣。造型端莊,富麗典雅。匣上有鎖,安全實用。

? ?? ? ?這個更厲害,是慈禧太后的愛物,象牙鏤空花卉鏡匣。雕工巧妙絕倫,設(shè)計獨到精妙,另人看了嘆為觀止。

? ?? ? ?這個是我最愛,只是不是古物,是現(xiàn)代的仿制品,很明顯的結(jié)合了古典的雅致與現(xiàn)代的簡潔,贊!

? ? ? ?2、梳篦
? ?? ? ?寶玉笑道:“咱兩個作什么呢?怪沒意思的,也罷了,早上你說頭癢,這會子沒什么事,我替你篦頭罷?!摈暝侣犃吮愕溃骸熬褪沁@樣。”說著,將文具鏡匣搬來,卸去釵釧,打開頭發(fā),寶玉拿了篦子替他一一的梳篦。



? ? ? ? 梳篦:統(tǒng)稱櫛。齒疏者稱梳,齒密者稱篦。梳子一般用以梳理頭發(fā)和胡子;篦即篦箕,又叫篦子、竹篦,實際上是一種用竹絲編成的梳子,齒密而富有彈性,主要用于去除發(fā)垢。用骨、木、竹、角、象牙等制。
? ?? ? ?梳篦是常州著名的特產(chǎn),相傳始于魏晉時期,迄今已1500多年,由于歷史悠久,選料制作精細,素有“宮梳名篦”之稱。



來看下故宮珍藏的抿子梳子們,以下文字來源于劉寶建為故宮博物館撰寫的文物詞條,也可參見《紫禁城》期刊2005年第四期劉寶建《清宮帝后組合梳具》。
象牙描金帶彩什錦梳具,清晚期,盒高3.7cm,長29.2cm,寬20.7cm。清宮舊藏。此套梳具為廣東制作,由25件構(gòu)成,計有梳子9把(最右側(cè))、竹篦2把(中間右側(cè))、剔篦2把(中間中部)、胭脂棍2根(中間左側(cè)圓形呈玄色的那對)、扁針2根(最下面的)、大小刷子8把(剩余的。其中最左側(cè)的就是抿子,又稱刷子)。
其中長方形梳子的梳齒多達60個左右,另有月牙形梳、把梳、篦形梳;竹篦的篦擋為牙質(zhì),篦架為木制;2把剔篦一為長方形木柄,一為象牙柄,一端均銜接7齒;扁針為象牙質(zhì),兩端為半圓形;胭脂棍是紅木圓棍,首端鑲煙嘴式象牙頭,內(nèi)填紅絨。這些梳具上大多描金彩繪鳳紋、云蝠、菊花、蓮花、石榴、桃、寒梅、八寶、山水、樓閣、魚舟等圖案。

?

? ? ? ?3、黛玉的小靶鏡
? ? ? ?靶鏡者,手鏡也,以其形狀小巧,且鏡下多有手柄而得名。攜帶方便,還可以輔助大鏡子查看妝容發(fā)型的不足等,<紅樓夢>中也有一些情節(jié)曾經(jīng)提及:
???????第五十二回 <俏平兒情掩蝦須鐲 勇晴雯病補雀金裘 >?????????????
?????? 晴雯自拿著一面靶鏡,貼在兩太陽上。麝月笑道:“病的蓬頭鬼一樣,如今貼了這個, 倒俏皮了。二奶奶貼慣了,倒不大顯?!??????????????
?????? 第五十五回 <辱親女愚妾爭閑氣 欺幼主刁奴蓄險心 >?????????????????????
?????? 因探春才哭了,便有三四個小丫鬟捧了臉盆、巾帕、靶鏡等物來。此時探春因盤膝坐在矮板榻上。那捧盆的丫鬟走至跟前,便雙膝跪下,高捧沐盆,那兩個小丫鬟,也都在旁屈膝捧著巾帕并靶鏡脂粉之飾. ..?
???????我們的圖片展示的是劇中黛玉的一把小靶鏡,芭蕉扇面造型,紫金鑲琺瑯山水文飾,小巧玲瓏,好看精致。原文中并未提及黛玉曾有,但是這個晨妝造型卻讓我們清楚的看到了舊時小姐千金們的生活細節(jié)到何等的一絲不茍的程度。另,黛玉面前的大梳妝鏡做得也十分好看的呵。??

? ? ? ?4、賈瑞的風(fēng)月寶鑒
是一個稍大些的手鏡,書中的介紹是:.........取出一面鏡子來,兩面皆可照人,鏡把上面鏨著“風(fēng)月寶鑒”四字。------劇中做成了單面鏡。至于鏡中景象就無須細表了。當(dāng)年看過這一節(jié),嚇得不敢照鏡子.....

? 也找了幾個舊時的手鏡,古色古香,與大家共享。
? 這個是清代的文物,黃銅點翠牽?;ㄊ昼R,形如滿月,優(yōu)美華貴。

這個是一只近代的景泰藍圓形手鏡,有點遺憾沒有找到背面圖,不過鏡子的絞絲卷邊文飾已經(jīng)很漂亮了。

兩只乾隆時期的手鏡。


? ? ? ?5、大梳妝鏡
彼時黛玉才在窗下對鏡理妝,聽寶玉說上學(xué)去,因笑道:"好,這一去,可定是要`蟾宮折桂'去了,我不能送你了。

? ? ? ?6、林妹妹的?“菱花鏡”

上古的鏡,就是大盆的意思,它的名字叫監(jiān)?!墩f文》中說:“監(jiān)可取水于明月,因見其可以照行,故用以為鏡。”在三代之初,監(jiān)都是用瓦制成的,所以古代的監(jiān)字是沒有金字旁的。到商代初年的時候,開始鑄造銅鑒,后來鑒字也有了金字偏旁。商周時期,雖然有銅鑒,但是瓦鑒依然通行。
到秦朝時期,才開始鑄造銅鏡,因為鏡的適用優(yōu)于鑒的方面很多,所以到秦以后,再不用水作鑒了。秦漢以后,鏡的使用更加廣泛,鏡的制作也更加精良。它的質(zhì)料包括金、銀、銅、鐵等,以銅最為多,也有鍍金銀的、背面包金銀的、或鑲嵌金銀絲的。隋唐以來,還有帶柄的、四方的,各種花紋應(yīng)有盡有。直到明代末期,開始有以玻璃為鏡子的。清代乾隆以后,玻璃開始大興于民間。直至民國初年,少數(shù)邊遠地區(qū)還有以銅為鏡子的。



一、古代以銅為鏡,映日則發(fā)光影如菱花,因名“菱花鏡”?!钝拧め尣荨罚骸芭f說,鏡謂之菱華,以其面平,光影所成如此?!扁仔拧剁R賦》:“照日則壁上菱生?!薄渡讫S吉金錄》有唐菱花鏡拓本,形圓,花紋作獸形,旁有五言詩一首,首句云:“照日菱花出?!奔闯鲇阝踪x。楊達《明妃怨》詩:“匣中縱有菱花鏡,羞對單子照舊顏。”
二、指古代銅鏡中一種花式外形的鏡,或鏡背刻有菱形花紋的鏡。亦稱“菱鏡”、“菱花”。唐代以前銅鏡,外形多圓形,少數(shù)為方形,唐宋時期各種花式鏡流行。菱花鏡一般是指形制為菱花外形的銅鏡。這種鏡,是唐代花式鏡中最具特征的一種銅鏡。



? ? ? ?7、寶玉的西洋穿衣鏡
? ? ? ?要說《紅樓夢》中最有名的當(dāng)屬寶玉房里的穿衣鏡了,這個穿衣鏡有一個可以任意開合的隔斷,可見它不但很大,而且也不會太重。所以說,這肯定是一個相當(dāng)昂貴的進口貨了。而且這面穿衣鏡,被作者不厭其煩地提到了五次:
? ? ? ?第一次,是賈政帶著人視察大觀園時看到的:
及至門前,忽見迎面也進來了一群人,都與自己形象一樣,卻是玻璃大鏡相照。
? ? ? ?第二次,是賈蕓進怡紅院時看到的:
(賈蕓)一回頭,只見左邊立著一架大穿衣鏡,從鏡后轉(zhuǎn)出兩個一般大的十五六歲的丫頭來……
? ? ? ?第三次,是劉姥姥誤打誤撞地闖進怡紅院的時候:(電視劇只有這處拍到這個鏡子)
(劉姥姥)心下忽然想起:“常聽見說,大富貴人家,有一種穿衣鏡,這別是我的影兒在鏡子里頭呢罷?”伸手一摸,再細一看,可不是?

? ? ? ?第四次,是襲人回家的時候,在晴雯和麝月的交談中提到的:
麝月笑道:“好姐姐,我鋪床,你把那穿衣鏡的套子放下來,上頭的劃子劃上,你的身量比我高些?!睂氂衤犚姶嗽?,便自己起身出去,放下鏡套,劃上消息。
? ? ? ?第五次,是賈寶玉面對著穿衣鏡入睡,在夢里夢到了甄寶玉。當(dāng)襲人推醒他的時候:
襲人笑道:“那是你夢迷了。你揉眼細瞧,是鏡子里照的你的影兒?!?br>
? ? ? ?如此寫法,很顯然,即使以賈府之尊榮,這樣的大玻璃鏡雖不是見所未見,但也不是輕易可得之物。之所以難得,是因為玻璃在當(dāng)時還屬于比較稀罕的寶物。何以見得?賈母身邊領(lǐng)一兩銀子月錢的大丫鬟里面有四個是以珠寶為名的:翡翠、琥珀、玻璃、珍珠。珍珠后來給了寶玉,改名襲人。從這個名字可以看出,玻璃是可以與琥珀、珍珠、翡翠相提并論的。
? ? ? ?玻璃為什么會這么珍貴呢?開羅的博物館陳列了許多古埃及時期法老的棺槨,這些距今好幾千年以前的文物已經(jīng)大量使用玻璃作為裝飾。難道中國古代從來沒有發(fā)展出玻璃、而西方的玻璃在明清之前也一直沒有傳到中國嗎?最讓人疑惑的是,中國古代燒制瓷器的工藝領(lǐng)先歐洲一千多年,而制造玻璃和制造瓷器所需要的技術(shù)并沒有太大區(qū)別,中國卻始終沒有發(fā)展出西方那樣的玻璃。

? ? ? ?事實上,中國很早以前就掌握了制造玻璃的技術(shù),琉璃就是玻璃的一種。有考古證據(jù)的琉璃至少可以推到西周時期,比玻璃出現(xiàn)在古埃及的時間略晚。但是中國古代的琉璃和西方的玻璃是完全不同的。與古埃及一脈相承的歐洲玻璃是鈉鈣玻璃,主要成分為二氧化硅,并含有氧化二鈉和氧化鈣。這個成分與我們今天使用的玻璃大體是一致的。而中國古代的玻璃,按照現(xiàn)在古玩行的說法,不透明的叫“料器”,半透明的是“琉璃”,而透明的就叫“玻璃”。但不管叫什么,它們都屬于鉛鋇玻璃,含有鉛和鋇,這是與歐洲玻璃最大的區(qū)別。鉛和鋇使得琉璃色彩絢麗層次豐富,但是它比鈉鈣玻璃易碎,而且不耐高溫,鉛鋇這些重金屬還對人體有害。這些因素使得琉璃在中國始終被用作裝飾品,而從來沒有成為過日常使用的器皿。再加上中國很早就有了非常先進的瓷器制造工藝,相比之下,瓷器的實用性要高得多,故而一方面我們看到瓷器在中國得到了長足的發(fā)展,而另一方面玻璃工藝則停滯不前。

? ? ? ?賈寶玉房里的那塊落地穿衣鏡必須要有一大塊平面玻璃才能制作,而紅樓夢時代的中國要得到一塊這樣的玻璃是非常困難的。西方的玻璃大約是清初由歐洲傳教士帶到中國的,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在內(nèi)廷開辦了第一個玻璃工廠,制作供皇室所需的玻璃器。即使有幸得到皇家賞賜或從內(nèi)廷流傳出來的東西,穿衣鏡所需的這么一大塊玻璃運輸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情,所以平常人家是很難獲得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