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的大化改新,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日本簡史5
熟悉世界歷史的讀者一定知道日本在近代史上的飛速發(fā)展,盡管它后來軍國主義泛濫,但日本自明治維新以來的飛速發(fā)展依舊成為了咱們今天研究的對象之一

明治維新大家都熟悉,是日本將此前傳統(tǒng)的封建社會過渡到資本主義社會的一系列事件和改革,經(jīng)此一事,日本才走上了近代強國的道路,而明治維新也成為了日本歷史上兩次重要的變革之一。

明治維新
那除了明治維新之外還有哪次變革是另一大變革?或者說日本歷史上有哪次變革堪比明治維新的嗎?
欸!還真有,這個變革不是別的,就是著名的大化革新!
如果說明治維新把日本從封建時代帶入了資本主義時代,那大化革新就無疑是把日本從奴隸制社會帶進封建社會。由此日本進入了長達一千多年的封建社會時代

而咱們本期就跟大家一起聊一聊日本大化革新那些事兒,看看日本究竟如何從奴隸社會走進封建社會的
飛鳥時代(592-710)
咱們上期講到日本的飛鳥時代的圣德太子改革,雖說最終不算很成功吧,但是這卻成為了日本中央集權(quán)改革和進入封建時代的先聲,也就是說圣德太子改革為后面的大化革新鋪平了道路

圣德太子改革
當然這兩件事情之間相隔幾十年,圣德太子改革是在603年前后,而大化革新就得等到646年。這期間幾十年間日本社會還發(fā)生了不少大事件
首先就是公元622年(推古天皇30年),日本圣德太子在斑鳩宮病倒,圣德太子妃膳大郎女在2月21日去世,第二天的2月22日圣德太子也隨之去世

圣德太子
四年后的公元626年(推古天皇34年),日本一代權(quán)臣蘇我馬子也最終去世,死后葬于桃原。在日本后來的江戶時代編成的《大日本史》中,蘇我馬子被列入《逆臣列傳》
又經(jīng)過兩年后的公元628年(推古天皇36年),推古天皇以75歲高齡在小墾田宮去世。去世前沒有指定后繼者。當時圣德太子之子山背大兄王成為了最有潛力的皇位繼承者

推古天皇
至此,圣德太子改革事件當中幾個主要角色全部去世,伴隨著這幾位大人物的相繼去世,整個日本的政局也在悄然變化
在隨后日本的歷史變局中,天皇越來越對權(quán)臣蘇我氏的專權(quán)不滿,而蘇我氏的專權(quán)和跋扈從蘇我馬子開始發(fā)展,等到蘇我馬子死后更是到達頂峰
蘇我馬子死后,其子蘇我蝦夷繼承了他的位置。而推古天皇死后日本又歷經(jīng)了舒明天皇和皇極天皇(女),終于在皇極天皇這里,日本天皇一派再也無法忍受蘇我氏的跋扈,發(fā)動了政變
公元645年,中大兄皇子和中臣鐮足等人暗殺蘇我蝦夷之子蘇我入鹿,隨后把整個蘇我氏宗家一鍋端,這場宮廷政變史稱“乙巳之變”,從此蘇我氏的統(tǒng)治走向終結(jié),國家政權(quán)又回到了天皇的手中。

乙巳之變
再之后,中大兄皇子改革了日本的政治體制,這一系列改革史稱“大化改新”!由此改變了日本的歷史走向
大化改新(645)
大化改新也被稱作是大化革新,革也好,改也罷,都在強調(diào)一個“變”字,這個變就是日本社會的政治變革。時間就緊連著公元645年的“乙巳之變”
公元645年,孝德天皇成為了日本新一代的天皇,這位孝德天皇運氣不錯,不僅在他統(tǒng)治期間干掉了蘇我氏,將國家權(quán)力收回至天皇,而且還有像大化革新這樣的歷史大事件,所以戲份也就多了一點

孝德天皇
孝德天皇一登場,日本就改元大化。到了孝德天皇繼位第二年,即大化二年(646年)的正月初一,孝德天皇馬上頒布《改新之詔》,正式開始改革。
當然天皇畢竟不是專業(yè)政治家老油條,天皇之所以是天皇,一方面是血統(tǒng)決定,另一方面是上層統(tǒng)治階級的利益決定。這個跟中國古代開國皇帝不一樣,中國古代凡是開國皇帝,政治水平都不會低,畢竟一點點手把手打上來的

所以孝德天皇可以頒布詔書,也能堅定支持改革,但一落實到實操,還得找靠譜的大臣或者組個什么“改革特別組”,而這個即靠譜能力又強的人選誰呢?

中大兄皇子
選來選去,最終看中了“乙巳之變”中立有大功的中大兄皇子。遂立中大兄為皇太子兼攝政,基本后來也是由他來主持改革
然后還給中大兄皇子派了左右大臣輔佐,任命了“乙巳之變”中另一位功勞很大的中臣鐮足為內(nèi)臣。

中臣鐮足
改革領(lǐng)導小組搭建完畢之后,孝德天皇才頒布《改新之詔》,全面開始對日本實行國政改革,史稱大化改新。
而在“乙巳之變”和“大化革新”當中都立有大功、占重要戲份的中大兄皇子就是后來的天智天皇(661—671在位),咱們后面講日本-大唐白江村之戰(zhàn)還得提到這位老兄,當然那就是后話了
改革內(nèi)容
日本大化改新的主要涉足點是兩個:一個是政治;一個是經(jīng)濟
政治上:
廢除日本封建時代傳統(tǒng)的貴族世襲制;
著手建立日本自己的中央集權(quán)官僚政治體制,加強皇權(quán)與集權(quán);
在中央設置二官、八省、一臺。確定中央和地方的行政區(qū)劃和組織架構(gòu);
中央分為京師和畿內(nèi);地方分為國、郡、里;
設置官僚機構(gòu),官吏由國家任免,廢除世襲制;
在戰(zhàn)略要地設置關(guān)塞、防人(戍邊軍)及驛站,并布置專門管理人員;
實行“八省百官”制和國郡里制。

大化改新前
經(jīng)濟上:
廢除貴族私有土地制度和日本傳統(tǒng)的部民制,實行新的公田公民制度;
“罷昔在天皇等所立子代之民,處處屯倉及別臣、連、伴造、國造、村首所有部曲之民,處處田莊 ”;
廢除了皇室的屯倉,貴族的田莊以及部民,將土地和其上的人收歸國有,成為“公地、公民”;
實行了班田收授法與租庸調(diào)制。班田六年一班,受田人死后,口分田歸公;
班田農(nóng)民擔負租庸調(diào)。租指實物地租,戶調(diào)按戶征收,付調(diào)隨各鄉(xiāng)土特產(chǎn)征收;
國家定期把土地分給農(nóng)民耕種,向他們收取賦稅。

大化改新后
總之經(jīng)歷一系列的改革措施,使得日本擺脫了曾經(jīng)的奴隸社會,逐步過渡到封建社會,注意這里并不是進入了或者完成了封建社會,只是過渡,后文會解釋的。
當然日本的大化革新很大程度上是借鑒了同時期中原的大唐王朝。它的主要內(nèi)容除了要廢除大貴族壟斷政權(quán)的體制之外,另一重要的措施就是向中國唐朝進行政治和經(jīng)濟體制學習,以期建立一個古代中央集權(quán)國家。

所以咱們再回過頭看看大華改革的幾條措施:比如“八省百官”制就是仿的唐朝的“三省六部制”;國郡里制那不就是唐朝州縣制的蹩腳山寨版嗎?在經(jīng)濟上的制度則更明顯帶有中原王朝的印記,凡此種種不一一列舉

日本大化改新與唐朝三省六部制比較
值得一提的是,在大化改新之后,日本曾經(jīng)的名字大和國就正式改名為了日本國,意思是“日出之處的國家”。從此日本這個名稱就一直跟著這個國家和民族走到了今天
改革意義
大化革新最終結(jié)果是成功的了,不但解放了當時日本社會被束縛已久的(部分)生產(chǎn)力,實現(xiàn)了社會的發(fā)展前行。還完善了日本的新一套統(tǒng)治制度,改變了日本這個國家的發(fā)展方向

所以在日本歷史上,大化革新是跟同明治維同等重要等級的歷史大事件,這倆并稱為日本歷史上的兩次重要變革。
大化革新是將日本奴隸社會過渡到了封建社會,明治維新則是將封建社會過渡到了資本主義社會。若如以后再來個什么變革把日本變成了社會主義社會,那日本估計就得有三大變革了

事實上日本這兩次變革中國也同樣有差不多對應的事件,舉個栗子,中國的秦漢時期那不就是從奴隸社會進入到封建社會嘛?所以秦朝雖短,但意義重大,影響千古

當然仔細一盤算起來,中國好像國祚短暫的大一統(tǒng)王朝意義都挺厲害的:像秦朝(BC221-BC107)那就不用說了,各種的開先河,建立了后世使用幾千年的封建制度

秦朝
還有東西漢之間的新莽政權(quán)(9-23)那也是了不得的存在,王莽本人更是個傳奇人物外加超級影帝,不僅思想理念很先進,能力極強,雖然最后新莽政權(quán)毀就毀在了王莽的太勤奮和太能干,活活把國家作沒了

新莽
還有西晉(265-317)短暫的大一統(tǒng),算是成績單最差的一個,但是開個個五胡亂華和南北朝幾百年分裂的頭這就算是消極方面的意義重大了吧

西晉
到了隋朝(581-618)更不用說,結(jié)束將近兩個世紀的分裂動蕩局面,更是在日后開啟了中國封建時代巔峰的大唐盛世(當然拋開國家不談,從起源與屬性上來看,整個南北朝和北朝和隋朝加上唐朝其實都是一體,一脈相承下來的)

隋朝
所以中國古代雖然有一些大一統(tǒng)王朝國祚特別短,但是能量極高!最典型的就是秦朝,當然從另一個方面來說秦朝也是最憋屈的想想看“秦遺六世之余烈”才綻放了短短十幾年,想想都虧得慌
當然秦朝的建立僅僅只是從秦孝公-秦惠文王-秦武王-秦昭襄王-秦孝文王-秦莊襄王這六世嗎?秦獻公就不配有姓名嗎?再往前的秦穆公稱霸西戎意義不重大嗎?還往前的“襄公得其名”就不重要嗎?
所以要是這么來算的話,秦國好家伙五百多年的積累,一下子十幾年給花光了真就跟呲花一樣了唄。

但是這又很值,因為從奴隸社會過度到封建社會莫說五百年的積累,花上一千年都值!這期間的意義何其重大!整個中國歷史上的兩大巨變期就有秦漢時期
整個秦漢從東周開始出現(xiàn)奴隸社會的松動,一直到漢武帝前后才最終完成了封建社會的構(gòu)建,大家想一想就知道這當中多少英雄豪杰傾盡一生才一點一滴積累完成質(zhì)變
換到日本歷史這里來也是一樣的,這種社會的轉(zhuǎn)變在日本同樣進行了很長時間,大化革新之前的圣德太子改革算不算?大化革新之后日本也是經(jīng)歷了很多年才最終建立完善了這套東西,所以這種意義怎么夸大都不為過

封建社會
而講到這里咱們就得給大家明確個概念了,那就是并非大化革新立馬劈了啪啦一聲日本就變成封建社會了,這里面的是一個長期的、持續(xù)的、螺旋上升的過程
所以在對日本歷史進行劃分時代的時候,不同的人會出現(xiàn)不同劃法:比如日本奴隸社會,有的人認為主要指古墳時代和飛鳥時代,因為大化革新之后就逐步進入封建社會了不是嗎?
還有的人認為應該把奈良時代和平安時代也劃進去,因為平安時代之后的日本封建社會才完善并成熟。所以各有各的說法

日本封建社會
對于咱們一般人來說,既不需要考試,也不需要做研究,知道個大概齊,言之有理就行了。假如你真要參加考試的話,我還是建議你趕緊捧著歷史書去背吧
小結(jié)
最后,給大家交代一句:大化革新不算是日本進入封建社會的標志,更像是日本開始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標志。此后的日本歷史還將在通往封建的道路上面臨更大的挑戰(zhàn)!

那么這個挑戰(zhàn)是什么?飛鳥時代的日本還有哪些大事件?日本和中原大唐王朝正面對決又是怎么回事呢?
歡迎持續(xù)關(guān)注本系列,敬請期待下期精彩內(nèi)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