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合”歐洲:奧斯曼帝國的外交新時代——奧斯曼簡史128

在奧斯曼帝國蘇萊曼大帝死后的一個世紀,無論是奧斯曼人還是歐洲人,都已經察覺到奧斯曼這個曾經輝煌鼎盛的雄強霸主已經無可奈何的衰落了下去。之所以奧斯曼仍舊能維持表面的繁榮,還是源于歐洲人也有自己的問題需要解決:反宗教改革運動、三十年戰(zhàn)爭等等等等。

奧斯曼帝國
而等動蕩不安的16世紀悄然過去后,曾經覬覦世界霸權的“超級大國”奧斯曼,終于被迫承認了自己衰落的窘境,不得不跟他們曾經“瞧不起”的歐洲基督教國家去調整關系,由此才進入了奧斯曼帝國的外交新時代......
外交緩和
公元1606年,奧斯曼帝國和哈布斯堡王朝在匈牙利邊境上的中立地帶簽署了《吉托瓦托洛克和約》(Treaty of Zsitvat?r?k),這標志著傳統(tǒng)奧斯曼與西方基督教國家外交關系調整的開始。

哈布斯堡王朝
以往奧斯曼蘇丹在簽署此類和約時,往往都會限定一個有效期。并且蘇丹從不主動提出議和,總要擺出勉強恩準敵人的苦苦哀求的姿態(tài),讓敵方派出使團到伊斯坦布爾來協(xié)商和約。并且寫下“蒙常勝之蘇丹恩準,與常敗之異教維也納國王和議”的語句。
而如今,奧斯曼蘇丹不僅屈尊,平等的將哈布斯堡王朝的君主稱為“皇帝”,還取消了以往簽署合約基督教國家支付給蘇丹歲貢的傳統(tǒng)。并且這一和約的有效期并未明文規(guī)定,雙方一直維持著這種關系近50年之久。

毫無疑問這份和約暗示了奧地利跟奧斯曼之間變?yōu)?strong>平等關系,公開認可了哈布斯堡王朝的權勢,甚至奧斯曼人還在和約中稍有吃虧。如此一來奧斯曼軍隊備感屈辱但又無可奈何,只得跟基督教諸國維持大體和平的態(tài)勢。
與此同時,這份和約也說明奧斯曼帝國準備與西方世界建立起一種平等的新式外交關系,不可一世的奧斯曼終于打破了自己的孤立狀態(tài),開始變得樂于接受西方國家的示好,以便從中獲得貿易和其他方面的好處。

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
對此英國歷史學家湯因比教授寫道:“奧斯曼人看待西方人的貿易殖民地的方式,就如同他們在草原上生活的游牧民祖先看待綠洲里生活的異族人的方式一樣——他們從對方那里購買自己需要卻無法生產的必需品或奢侈品。”
而在17世紀及以后的時間里,這些西方人的貿易殖民地將極大地改變奧斯曼帝國從事外交活動的方式和特征,深刻改變奧斯曼傳統(tǒng)的“米勒斯”制度,并以此為起點迎來了奧斯曼帝國歷史的“下半場”......
外交盟友
隨著奧斯曼國門逐漸對西方人開放,作為奧斯曼傳統(tǒng)盟友的法國人逐漸不樂意了。早在1535年,奧斯曼蘇丹蘇萊曼就跟法國人簽署了雙邊協(xié)議,此后近半個世紀法國人都對奧斯曼帝國政府有著他國無可匹敵的外交影響力。

公元1579年穆拉德三世在位時,法王亨利三世有意加強兩國關系,派了地位很高的熱爾米尼男爵(Baron de Germigny)充當大使,延續(xù)了土法聯盟。并且雙方還確認了法國對耶路撒冷和西奈等圣地以及奧斯曼帝國境內基督徒的保護權。

法王亨利三世
但熱爾米尼男爵也清楚地看到此時的帝國上層已然腐敗成風,并且帝國輝煌不再。所以在僅僅兩年之后,奧斯曼蘇丹就宣告:“奧斯曼帝國政府的大門向所有前來尋求庇護的人敞開?!?/p>
這意味著法國人在奧斯曼的“特權”不再。而后英國女王伊麗莎白很快就取得了在奧斯曼國境內航行和通商自由的權力。而英格蘭跟奧斯曼的聯合也成為了雙方聯手遏制西班牙海上霸權的手段。

英國女王伊麗莎白
盡管伊麗莎白女王并不信任異教徒的奧斯曼人,但出于這種利益考量,女王還是決定聯合奧斯曼。公元1575年,倫敦的兩位貿易大亨:愛德華·奧斯本爵士(Sir Edward Osborne)和理查德·斯泰普(Richard Staper)派出兩位中間人前往伊斯坦布爾進行前期考察。

愛德華·奧斯本爵士
中間人在伊斯坦布爾呆了18個月后,成功取得了在蘇丹的國境內自由通行的許可證。于是1578年夏,作為奧斯本代理人的威廉·哈本(William Harborne)得以啟程來到伊斯坦布爾,而威廉·哈本也在日后成為了英格蘭駐奧斯曼帝國的第一位大使!
英格蘭的舉動自然妨礙了法國人在奧斯曼的利益,但法國人的阻撓還是沒有阻止威廉·哈本在奧斯曼的成功,他不僅獲得了英格蘭在帝國境內自由經商的承諾,還建立了奧斯曼蘇丹穆拉德三世跟英國女王伊麗莎白的通信,雙方成功達成協(xié)議。

穆拉德三世
所以此后,英格蘭也獲得了法國人在讓步條約中所取得的同等權益。甚至穆拉德三世還在寫給女王的信中,用諂媚的口吻稱呼她為“最著名的伊麗莎白、最圣潔的女王、耶穌最偉大的崇拜者的宗主……永享喜悅和光榮的偉大的英格蘭女主人和傳人”。
穆拉德三世信中告訴女王,說自己已經頒布諭旨,確?!白杂⒏裉m經海路而來……合法進入帝國疆域者,必可平安歸國,不受任何人騷擾侵害”。英格蘭人可以與“我們的??秃兔擞逊▏?、威尼斯人、波蘭人、德意志國王及其他鄰邦人民一樣”,享受同等的自由,“并可與其他基督徒一樣,不受阻撓地從事各類商品貿易”。

穆拉德三世蘇丹
與英格蘭人達成的協(xié)議無疑惹惱了法國人,這違背了奧斯曼帝國與法國達成的準壟斷性的協(xié)議。所以在哈本啟程回國后,法國大使熱爾米尼男爵費盡心機地游說蘇丹穆拉德三世和他的大臣們,希望可以廢除奧斯曼帝國許諾給哈本的讓步條款,但他努力的結果只是暫時延緩了協(xié)議的生效。
當時奧斯曼正值與波斯戰(zhàn)爭,武器和軍需品短缺,奧斯曼人急需從西方獲得這些物資,但法國大使熱爾米尼男爵無法滿足蘇丹的要求,于是蘇丹便求向英格蘭,英格蘭人則一口答應,由此穆拉德蘇丹便將伊麗莎白女王視作共同對抗西班牙的潛在盟友......
外交爭斗
話分兩頭,在威廉·哈本回到英格蘭后,他的事業(yè)得到伊麗莎白女王手下重臣伯利勛爵(Lord Burghley)和他外交事務代表弗朗西斯·沃爾辛厄姆爵士(Sir Francis Walsingham)的大力支持。

伯利勛爵
弗朗西斯·沃爾辛厄姆爵士預見到法國和威尼斯可能會通過外交乃至軍事手段加以阻撓,但他依舊認為與土耳其人的貿易將推動英格蘭商船隊的發(fā)展,并造福于海軍。最終在哈本取得的成果之上,奧斯本一干人等獲得了英格蘭官方的認可,特許他們向土耳其人申請成立一家公司,并給予這家公司壟斷英格蘭在奧斯曼帝國境內所有貿易活動的權利。

弗朗西斯·沃爾辛厄姆爵士
公元1581年9月,奧斯曼帝國政府不顧法國人的阻撓,批準了英國人的申請,雖然有效期只有七年,但可以續(xù)約。就這樣,“土耳其商人公司”——黎凡特公司成立了!

黎凡特公司
隨著英格蘭-奧斯曼雙方關系的火速升溫,原本沒有官職的哈本,被伊麗莎白女王任命為了駐奧斯曼大使,而英國人在奧斯曼境內的很多商貿活動,則由新成立的黎凡特公司負責。

黎凡特公司標志
于是威廉·哈本又一次回到了伊斯坦布爾,只不過這一次他是作為首位英格蘭駐奧斯曼大使身份來的。當哈本大使登陸時,海岸上禮炮齊放,鼓號齊鳴,一片喜悅景象,甚至還有一隊騎兵專門來迎接他。
現場的威尼斯大使則酸了哈本一通,哈本則直接拒絕參加威尼斯大使設下的晚宴,直接去給伊斯坦布爾的各位官員們分發(fā)了禮物,然后帶著剩下的禮物和伊麗莎白女王的親筆信在槳帆船上獲得了大海盜烏魯奇·阿里的接見。

大海盜烏魯奇·阿里
隨后哈本一行人在蘇丹的宮殿里享用了150道菜的盛宴,還有“加了糖和香料的玫瑰色的水”可供飲用。最后哈本帶著一名捧著禮物的隨從,走過鋪著金線織物的地面,受到了身穿銀線織物的穆拉德三世蘇丹的公開接見。

穆拉德三世畫像
哈本獻上的禮物包括“三條披著紅色外衣的良種獒犬、三條西班牙獵犬、兩條尋血獵犬、一條普通獵犬、兩條灰獵犬和兩條穿著絲綢外衣的小狗”。而最珍貴的禮物當屬價值“500英鎊”、裝飾華麗、鑲嵌寶石、頂上還有一座城堡的銀質鐘表。
宮殿里作為法國大使的熱爾米尼男爵則瞧不起哈本,稱他“不過是個從商人那兒拿薪水的家伙”。所以法國大使在此次官方歡迎儀式上就激烈地表示了抗議,還威脅說,如果英格蘭船只獲準掛著本國的旗幟航行,那么法土聯盟就會破裂。蘇丹的大維齊爾(類似宰相)則告訴熱爾米尼男爵:“你的吵鬧毫無理由”。

同樣趕到不爽的威尼斯大使莫羅西尼(Morosini),更是向奧斯曼大維齊爾(類似宰相)行賄,哄騙奧斯曼人,讓他們認為英格蘭商人的到來會讓帝國海關的收入減少。大維齊爾則再次強調說,奧斯曼帝國政府歡迎所有尋求和平的人。
哈本對次也有所察覺,他寫道:“法國人和威尼斯人竭盡全力地阻撓,但他們的陰謀未能得逞?!倍诠镜呐ο?,英格蘭甚至在伊斯坦布爾取得了比法國人更大的優(yōu)勢。
后來法國人派了薩瓦里·德·蘭可思慕(Savary de Lancosme)接替了熱爾米尼男爵的職務,這位新來的法國大使同樣不是省油的燈,剛來不久便又惹出了一場爭端:他在教堂里擅自占用了留給欽差的重要座位。

薩瓦里·德蘭可思慕
而蘇丹的大維齊爾則直接下令關閉這座教堂,“除非蘭可思慕先生不再做蠢事”,否則就不再開放。法國人又一次盡失顏面,法國人在奧斯曼帝國的影響力則一點點的被英國人給奪了過去。
新時代
無論英法兩國如何暗斗,他們在奧斯曼帝國身上獲得的僅僅是經濟利益,始終沒有取得更多的政治實惠。事實上此時奧斯曼帝國殘存的海軍力量根本無力參與到地中海的任何戰(zhàn)事,所以英法兩國始終無法說服奧斯曼人在海上對西班牙帝國作戰(zhàn)。

西班牙無敵艦隊
1588年西班牙無敵艦隊建立并啟程,威廉·哈本也結束了他的任期,出于安全考慮,哈本避開直布羅陀海峽,改為陸路回國。當時奧斯曼帝國內部也普遍認為英格蘭必將被西班牙無敵艦隊擊敗。
但當西班牙人戰(zhàn)敗的消息傳來后,蘇丹朝堂所有人都不敢相信,但很快奧斯曼人就知道了原因:因為堪與巴巴里海盜相匹敵的英格蘭武裝私掠船出現了!與此同時法國人也醞釀對抗西班牙。

經過一番考慮,最終奧斯曼蘇丹穆拉德三世寫信給英王伊麗莎白和法王亨利四世,告訴他們土耳其人將與他們聯手對付西班牙人!作為哈本繼任者的愛德華·巴頓(Edward Barton),隨即將聯合方案匯報給了英國女王。

法王亨利四世
但也不知道是蘇丹吝嗇還是國庫真的沒錢,奧斯曼人雖然表示會派出艦隊作戰(zhàn),但從始至終都沒有真的組建過一支遠征艦隊。等到公元1595年奧斯曼新蘇丹穆罕默德三世即位后,伊麗莎白女王希望可以繼續(xù)得到奧斯曼帝國的支持,以共同對付西班牙。

穆罕默德三世
跟隨女王大使一同來的,還有武裝精良的英格蘭海軍軍艦“赫克托耳號”,這也讓蘇丹尤為驚嘆,就連蘇丹身邊的隨從評論道,他們“從未見過哪位基督教王公的軍事力量曾讓他這么高興”。

“赫克托耳號”
而??吭诮鸾菫车?strong>“赫克托耳號”還允許人群自由參觀,盡管威尼斯大使擔心這樣會“讓土耳其人大開眼界,從而對基督教世界構成損害”。但實施證明這是杞人憂天,因為土耳其人什么也沒有學到。
正如托馬斯·羅爵士后來所說,奧斯曼帝國政府“已然在槳帆船中衰朽”。到烏魯奇·阿里死后的16世紀末期,奧斯曼海軍既沒有能力威脅敵人,也沒有能力幫助盟友。奧斯曼人并沒有善加利用勒班陀海戰(zhàn)后復蘇的海軍,其武器裝備也漸漸變得不堪使用。

烏魯奇·阿里
盡管奧斯曼帝國的海上力量曾經雄霸一時,但就像人們說的那樣:“與西班牙的戰(zhàn)爭并沒有摧毀奧斯曼帝國海軍,但與西班牙的和平卻摧毀了它!”
公元1612年,尼德蘭聯省共和國(即日后的荷蘭)也與奧斯曼帝國簽署了讓步條約,而尼德蘭人則利用條約將煙草引入了奧斯曼帝國,全然不顧穆夫提激烈而徒勞的反對。

尼德蘭聯省共和國
而奧斯曼土耳其人很快便喜歡上了煙草,在此后不到半個世紀的時間里,煙斗就幾乎成了土耳其的國家象征。算上在蘇萊曼統(tǒng)治時期引進的咖啡,再加上鴉片和酒,此時的土耳其人已經對這四樣東西“上癮”。

對此奧斯曼土耳其的詩人則將這四樣東西形容為“歡愉之沙發(fā)上的四個靠枕”和“享樂世界的四大元素”。但在嚴格的伊斯蘭法學家們看來,它們則是“放蕩之帳的四個基座”和“惡魔的四名仆人”。

就這樣,在蘇萊曼大帝的時代徹底結束之后,奧斯曼帝國進入了下一個新的時代:它既深深受到英格蘭的影響,同時也會被英法之間的敵意所左右。傳統(tǒng)的“世界霸主”奧斯曼帝國不得不降低身姿去“迎合”新興的歐洲基督教國家......

參考資料:《奧斯曼帝國》、《奧斯曼帝國六百年》
喜歡本DK作品和世界歷史的朋友,也可以關注本DK其他平臺賬號,觀看更多內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