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ed丨肝癌治療概況,TKI及ICIs機制解析

圖1. 肝癌高危因素的預防
肝癌主要由慢性肝損傷引起,如乙型和丙型肝炎(HBV和HCV)感染、過量飲酒或過量食用脂肪食品和含糖飲料。這會導致肝細胞損傷、代償性增生和炎癥,并伴有或不伴有纖維化。長時間的損傷最終會導致肝硬化和肝癌,或根據(jù)患者情況和病因的不同,繞過肝硬化直接導致肝癌。
預防措施:
直接通過服用抗病毒藥物進行治療,HBV疫苗的接種,已經減少由這些病因引起的肝癌患者數(shù)量;
針對脂肪肝疾病的治療正在進行中;
咖啡、阿司匹林/抗血小板治療和運動已被證明可以降低患肝癌的風險。
嘖嘖,看到咖啡降低肝癌的風險,特地查詢了下,確實有研究報道。喝咖啡的正當理由又有了一個。

圖2.?基于病因、分子和組織學特征的肝癌綜合分類
肝癌可分為兩大類:增殖性和非增殖性。
增殖性肝癌表現(xiàn)為促增殖途徑的過度激活、更高的新血管生成和侵襲,并與HBV/黃曲霉毒素B1病因和更差的預后相關。增殖性肝癌可進一步細分為G1類,以祖細胞特征為特征;和G2-G3(Scirhous亞型),其特征是WNT/TGF-β途徑中的功能獲得。
非增殖性HCC分類顯示出更高的分化,并與HCV/酒精/NAFLD病因和更好的預后相關。非增殖性HCC可進一步細分為脂肪肝型HCC(G4),顯示JAK/STAT通路異常激活,以及β-連環(huán)蛋白突變HCC(G5-G6)

圖3. 目前被批準用于肝癌治療的MKIs和抗血管生成單克隆抗體的分子機制
多激酶抑制劑(MKIs;卡博替尼、瑞戈非尼、侖伐替尼和索拉非尼)通過抑制酪氨酸激酶受體和RAF激酶及其下游效應器途徑(AKT/PI3K/mTOR、MAPK/ERK和p38)。
腫瘤細胞通過多種機制對MKIs產生耐藥性
常利用這些途徑的高度冗余性,通過在替代受體(如IGFR-1或EGFR)或其配體(如FGF和HGF)中獲得腫瘤耐藥性。
腫瘤細胞還激活其他具有類似功能的途徑,例如TGF-β(促增殖功能)和STAT3(抗凋亡)。
缺氧環(huán)境導致腫瘤細胞耐藥的機制,主要是由于缺氧促進了腫瘤細胞中的EMT的表達并促進VEGF的產生,進而導致免疫抑制性細胞亞群(如髓源性抑制細胞(MDSC)和調節(jié)性T細胞(Treg))被招募到腫瘤微環(huán)境中,,進而抑制T細胞反應。
TGF-β促進VEGF的產生
抗VEGF單克隆抗體(貝伐單抗)對不同類型的細胞具有抗腫瘤作用
阻斷促增殖信號VEGF在腫瘤細胞和內皮細胞中的表達,并阻止免疫抑制性免疫群體向腫瘤的募集。虛線箭頭表示間接激活,實心箭頭表示直接的激活。
然而,索拉非尼只能適度提高生存率,并對大多數(shù)患者造成毒性,如皮膚反應、腹瀉、乏力、高血壓和肝功能惡化。這些不良事件可導致10%-15%的患者停止治療。與索拉非尼相比,靶點較少的抑制劑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和較少的不良反應,但效果有限。如上所述,許多MKIs,包括erlotinib、brivanib、sunitinib和linifanib,作為一線單一療法在多個臨床試驗中被證明不如索拉非尼有效。

圖4.?有利于應對PD-1/PD-L1治療失效的聯(lián)合療法
左圖:免疫抑制微環(huán)境中功能失調的T細胞具有免疫逃避機制。
在腫瘤中,長期抗原刺激,最終導致T細胞耗竭,表現(xiàn)出效應細胞因子,如IFN-γ和TNF-α,分泌量降低,以及多種抑制性免疫檢查點分子的表達,包括PD-L1、galectins、TIM3、LAG3、VISTA和CTLA-4。
一些免疫細胞群,如Treg細胞和MDSCs還通過分泌IL-10和TGF-β以及抑制樹突狀細胞等方式抑制T細胞活化。
更準確地說,Treg細胞上的CTLA-4可以與效應T細胞的CD28受體競爭結合樹突狀細胞的CD80/CD86,從而抑制T細胞活化。
IL-10降低T細胞受體(TCR)抗原敏感性。
除此之外,腫瘤細胞經常發(fā)生的免疫逃避機制,如IFN-γ信號傳統(tǒng)功能的喪失(JAK/STAT1軸),這是免疫反應的重要途徑,因為它可以直接誘導腫瘤細胞凋亡,增加MHC I類表達,從而增加對T細胞的抗原提呈。
IFN-γ信號還通過誘導PD-L1的表達,以防止T細胞過度活化。在缺乏IFN-γ的腫瘤細胞中,MHC I類和PD-L1不會表達(或在低基礎水平表達)。在這種情況下,其他免疫檢查點將在T細胞抑制中發(fā)揮比PD-L1更重要的作用。簡而言之,PD-1/PD-L1抑制劑將不能去抑制T細胞并誘導產生性抗腫瘤T細胞反應。
右圖:增加T細胞活化的組合療法。
組合治療方法可以通過至少兩種不同的機制提高T細胞活性和對PD-1/PD-L1軸的反應效率:
(1)重新激活腫瘤功能障礙T細胞
(2)用新的腫瘤抗原啟動新的原始T細胞
為了簡化,這兩種機制被描述在同一個T細胞中。
第一種機制可以通過阻斷PD-1/PD-L1上的其他抑制性免疫檢查點來實現(xiàn);這種阻斷可以使功能失調的T細胞重新恢復活力。
第二種機制可以通過放療、化療或疫苗增加抗原的可用性來實現(xiàn);這些新抗原將呈現(xiàn)給新的原始T細胞亞群。
翻譯到此,眼已瞎。
參考文獻
https://doi.org/10.1016/j.medj.2021.03.002
免責聲明
(以上內容版權屬于相關文獻撰寫者及其相關聲明者,本文不能用于提供醫(yī)療建議、診斷及治療,相關需求請聯(lián)系專業(yè)機構及醫(yī)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