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寶屈光狀態(tài),應多久復查一次?

哈嘍,大家好佑佑寶貝眼科來新醫(yī)生啦
快來認識一下吧~

眼科專家 副主任醫(yī)師
普藹君
介紹:
中山大學眼科學碩士,副主任醫(yī)師,曾在新加坡I&VISION Research Centre、解放軍聯(lián)勤保障部隊920醫(yī)院(原解放軍昆明總醫(yī)院)及重慶愛爾眼科醫(yī)院工作十余年。近年來參與編著《實用臨床眼科病學》并參與翻譯《老視手術矯正:第五次浪潮》;發(fā)表學術論文2篇,其中SCI論文1篇。
擅長:
兒童常見眼病診治,尤其擅長眼表疾病診治及手術治療(眼瞼、結膜腫物切除術、麥粒腫切開引流術、倒睫手術等);近視眼防控、兒童屈光不正、斜弱視的診治;兒童眼科急診眼外傷、眼化學傷處理等。
大家好,我是佑佑寶貝眼科醫(yī)生普藹君。
我畢業(yè)于中山大學中山眼科中心,師從于鐘興武教授,研究生時期就開始近視眼的防控研究。畢業(yè)后到了新加坡“I & Vision Research Centre”工作2年,該研究中心主要是兒童的近視眼防控及診治,因此近視眼防控及屈光診治成了我作為一名臨床眼科醫(yī)師的奠基石。
自2009年開始,我一直在昆明解放軍總醫(yī)院從事眼科臨床工作,主要從事近視矯正的手術治療,現(xiàn)已完成2000多例相關手術,這些經驗的積累,使我對兒童及青少年的眼健康問題有了更多的感悟。
而在眼科兒童門診期間,我診治了大量兒童眼科疾病,諸如角膜營養(yǎng)不良、斜視、弱視、先天性上瞼下垂、淚囊炎、先天性青光眼、先天性白內障、兒童眼外傷等,這些寶貴臨床經驗的積累,讓我對兒童眼病的診治有了獨到的見解。
記得有一個9歲的患兒,雙眼屈光參差(兩眼視力不均衡)很大,左眼高度近視并伴有角膜云翳(由于角膜疤痕的原因導致配鏡也還是看不清楚東西)。
最后,經過我和團隊們一起努力,通過角膜激光手術去除了大部分角膜云翳及一部分近視度數(shù),提高了患者左眼視力,雙眼視力也獲得較好的平衡。
術后,患兒通過配鏡已經能正常用眼了,看到孩子父親露出開心的笑容,我也由衷感到欣慰。
屈光參差還可以治療,而近視眼是沒辦法治愈的疾病,一旦形成真性近視,那么就要與眼鏡終身相伴了。
很多人說,做了近視眼手術就不用戴眼鏡了,但是近視眼手術只是去除眼鏡,近視的狀態(tài)并沒有改變,仍可能會出現(xiàn)近視度數(shù)繼續(xù)增加的情況。
因此,面對與日俱增的近視矯正手術患者,預防比治療更重要,而源頭上的近視防控就是從兒童做起。
但在門診經常遇到這樣的情況,有的孩子第一次來檢查,就發(fā)生了100-200度近視,醫(yī)生建議配戴眼鏡,但家長卻認為戴眼鏡會導致眼睛變凸,近視度數(shù)會越來越深,因此不愿意給孩子配鏡。
不配鏡就導致孩子因為看不清楚,經常瞇著眼看,加重視疲勞,反而導致近視加深過快。
還有的孩子,配鏡后就再也不來復查了,1-2年后因為鏡片壞了或者鏡架壞了才來就診,結果檢查發(fā)現(xiàn),要么近視度數(shù)增加很快,要么就形成了弱視。由于沒有規(guī)律的復查,因此沒辦法及時采取干預措施,導致錯過了最佳治療時間。
曾有一位剛高考完的孩子,因為想報考軍校,來找我做屈光手術,結果檢查因為近視度數(shù)太高不適合角膜屈光手術,孩子和家長都很懊悔,而我作為醫(yī)生也因為沒辦法幫助他們實現(xiàn)愿望而感到遺憾。
這些診治經歷,讓我深深感到近視防控是兒童眼病中的重中之重。作為一個在近視診治及防控方面工作多年的專家,在這里為兒童及青少年的近視防控,給出幾點建議:
端正的讀書寫字姿勢,減少近距離用眼時間。
限制使用電子產品如平板、手機、電視的時間。采用“20-20-20”法則:每隔 20分鐘,看至少20英尺(6米)外的物體,至少20秒。
室內光線要明亮,每天至少進行2小時以上的戶外活動。
均衡飲食不挑食,少食糖及碳酸飲料。
定期醫(yī)院復查屈光狀態(tài),建議每3-6月復查一次。
在國家衛(wèi)生健康委發(fā)布的《兒童青少年近視防控適宜技術指南》中,也明確指出要對0—6歲兒童和中小學生進行定期視力檢查,并建立兒童、青少年的屈光發(fā)育檔案,就是為了更好的做好近視防控工作。
作為兒童眼科醫(yī)生,任重道遠,我愿傾吾所能,給每位孩子一雙明亮的眼睛,讓他們的笑容更天真燦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