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漫要面對的,是體系上的全方位差距
和人在網上斗嘴,有感而發(fā)的寫兩句。 這些年,國漫一直在談崛起,近些年,也著實是出現(xiàn)了不少爆款神作,國人也一直都在努力的支持國漫的成長和發(fā)展。 凡人修仙傳的長期連載和持續(xù)高播放,五六七、小紅娘、霧山五行、中國奇譚等的爆火,都證明我們一直在努力的支持,國產動畫界也是一直在努力爭氣的。 但在這背后,我們應該談點數(shù)據。 2022年日本動畫發(fā)行總量是223部。 這個數(shù)字意味著什么呢? 2020年國產動畫總量是74部,2021年是114部,2022年同期是近150部。 這個總量,并未追平。 當然,肯定會有很多人說: “增長很快嘛?!?“能放在一起比,說明已經做的很好了。” “良莠不齊而已,不過如此?!?可事實真的如此嗎? 除去這個數(shù)字,動畫的平均時長日本動畫一直是相當穩(wěn)定的。 即便包括長度不一的里番和泡面番,日本動畫平均時長也基本穩(wěn)定在了每集二十分鐘。 去除三分鐘的oped,以及中間十多秒的跳轉畫面,至少能保證穩(wěn)定的十五分鐘內容輸出。 上面的223部先不論優(yōu)劣,他們基本都能做到以上的所有。 而國產動畫,哪個能拍胸脯保證每一集都能做到? 此外,日本動畫的廣告基本不插播在內容里,對于制作組的推薦推廣,也基本都和oped一起播出。 這是上面223部動畫基本都能做到的,每一集。 我們的國漫呢?至少在插廣告這一點,我們并不成熟吧。 而且,我沒有算我國人口的平均數(shù)。 當然,肯定會有很多人說 “我們國產動畫有自己的特殊性,沒辦法在電視上播出,自然就只能插播在內容里了?!?能想到這一點的人,恭喜你,你基本摸到了問題所在了。 國漫這里差一點,那里差一點,感覺哪里都差一點的背后,是一個簡單的結論: 這一切并不是內容、劇情上的簡單差距,而是體系上的全方位差距。 固定的從業(yè)群體,固定的播放平臺,固定的獨立社會影響,固定的變現(xiàn)渠道,以及貫穿整個行業(yè)的現(xiàn)金流,我們都差很多,很多很多。 只有承認這些差距,攻克這些行百里者半九十的難關,啃下這些在國漫已經做大做強,向著體系化,標準化目標進發(fā)的硬骨頭,國漫才能真正談的上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