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些年 前寫過的東西〗莎士比亞
《莎士比亞釋懷不了我的憂傷》
突然,有種莫名的憂傷,我不懂。
略顯書香味的紙張一頁頁,思緒翻過一層層回憶的塵垢。比起歡笑或愁哀的起伏情節(jié),時間、人物、地點似乎更加會被重視。而現(xiàn)在,孑身一人顧盼,我,身在何方?想打個電話給挪威的森林,我現(xiàn)在在哪兒?
我記得。
莎士比亞說過,人是會行走的影子。
——前序
第一幕
? ? 對于莎士比亞,我并不熟悉,說到底,他在我的眼里也只是一個活在現(xiàn)世或部分人心中的一個已逝之人而已。
夢將殘,睡方酣?;钪?,就是睡了,醒;夢了,碎。我們每天都模仿昨日影子所做過的事,日復一日,話道著為夢想什么的而奮斗、奔跑,然而只是回到昨天。
?行走吧!影子!即使昨天教你無比憂傷,你或許也曾受傷、悲哀或絕望,但你,不,是我們也的的確確、真真切切在活著??!要知道,活著真好。
第二幕
離別與重逢,誤會與真相,仇恨與親情,這些都莎士比亞筆下的經(jīng)典亡魂。莎士比亞留下的是約三十八部經(jīng)典劇本之作,而帶給我們的是無盡的思考與沉寂。
四大悲劇,告誡著我們復仇的結果是成功或否,最終都會釀成悲劇,而這悲劇正演繹著我們的仇恨,永不斷絕;四大喜劇,輕松愉快的節(jié)奏,曲折離奇的情節(jié),最終的大團圓幸福的結局又是在告訴我們什么呢?
我不知道,就讓這些交給那些大文學家研究吧!我只知道,莎士比亞的作品都值得一看。然而我看的越多,心中的憂愁傷情更是增多一層陰霾,變得無法消逝。
此時,一陣名曰青春的風掠過我心中,突然覺得,莎士比亞也有著中國風當中的一份惆悵。
第三幕
我最早認識到莎士比亞是因為《羅密歐與朱麗葉》,你呢?
再之后便在戶田惠梨香以及堀北真希等四人主演的劇集《放課后》中進一步地認識到莎士比亞以及其作品《查理三世》。再后來我終于開始關注這位從三流演員到劇本大師的劇作家、文學家、詩人。聽說過《哈姆雷特》的劇情是《獅子王》(森林大帝)的原版,果真如此,那時我有點興奮。
于是,影子開始行走了。
也許,我想,莎士比亞可以釋懷我的憂傷。、
《奧賽羅》、《仲夏夜之夢》、《李爾王》、《威尼斯商人》、《第十二夜》。。。。。。
然而,悲喜劇的各種情節(jié)都使我感到習以為常,心中的憂傷也只增不減。憂,從何來?我不懂。
第四幕
我太敬佩沙翁了!他的每一部作品,甚至每段情節(jié)都是那么詳細!地點、地點、人物仿佛就在眼前,在淡淡的書香中哀愁或歡喜著。那么一瞬間,我認為莎士比亞用了魔法將人物封印于書中,因而能夠將人物們的情感傳遞給閱書者,例如我。
無論是哈姆雷特的復仇之心,或是李爾王對女兒背叛的痛心無奈,抑或是赫米婭對拉山德變心的崩潰,又或是夏洛克咄咄逼人的氣勢,都能使我著迷,仿佛我就是書中的角色,活在莎翁的筆下。
悲催的總會是人物,角色反應出宏大時代,《哈姆雷特》、《奧賽羅》、《李爾王》和《麥克白》接二連三。溫情猶存的《威尼斯商人》在《第十二夜》發(fā)了個《仲夏夜之夢》,最終《皆大歡喜》。一切一切都是我們精神的糧食,然而莎翁所種植的這些糧食已只能成為少數(shù)人的記憶了。
越是研究,越是傷悲,為何這么精彩甚絕的情節(jié)卻越來越少人欣賞,我不懂。
第五幕
又是一個夜里,找不到一點星光。希望之星早已被我心中的陰霾遮蓋或抹去。莎翁這顆文學之星也早已隕落,化為塵埃,后人只能撫陳跡而嘆息。
我愿繼續(xù)找尋你的足跡,莎士比亞先生,即使昨日教我無比憂傷,但我也愿帶上我的憂傷走向一個你曾耗費一生精力構建的世界。就算我的憂,我的傷一直無法釋懷。
也許遙遠未來的一天,你會問我,為什么。
為了那永古炳耀的日月星辰?不!
為了那環(huán)抱宇宙的風云雨霧?不!
為的只是自己,僅是這樣而已。
朋友,主與你同在。
終
? ?
莎士比亞無法釋懷我的憂傷,我知道;但我可以,其實我是知道的。
愿主也與我同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