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德之具】
? 既然【七罪之面】是由【原罪之力】所凝聚而成的產(chǎn)物。那【七德之具】則是為了“平息”和“對抗”【七罪之面】所帶來的災難,而被“制作”出來。
? 與【七罪之面】對立的七件道具,分別是:【貞潔、節(jié)制、慷慨、勤勉、耐心、寬容、謙虛】七件道具。
? ps:【出自遠古時期的某位“神族”之手】
? 與【七罪之面】相同的是,它們也有“本體”這一存在,而不同的是,【七罪之面】的本體只要吸收足夠的【原罪之力】就會被重塑,同時本體還會回收碎片“本身”的力量或溢出的能量。
【七德之具】只要本體還在,即使“本體”與“碎片”相隔甚遠,但凡是符合了條件的持有者們,在需要力量的時候,本體就會為那些碎片的持有者們賦予力量。
? 不會像【七罪之面】那樣替換掉宿主本身的人格,只會在【完全體】的狀態(tài)來賦予持有者“神性”的形式來對抗敵人。使用越多,反而會被神明給占領(lǐng)自己的肉體一個更好的機會,從而替換掉宿主本身。
? 完全體狀態(tài)下的【七德】,各自有【絕對】的邏輯,秉著自己就是正義!
【七德之具】的宿主條件滿足其中一條即可。
? “本體”與“碎片”的能力是相同的,而且“本體”一旦需要恢復完全體的狀態(tài)時,散落在各地的碎片就會瞬間回到本體這邊,同時還會釋放一股保護持有者們的防護咒文。但本體完成任務后,回歸的碎片就又會回到持有者的手上,只為了下一次的【回歸】。
【一旦被“本體”回收碎片本身,就不會再分開了,與借力量是不同意思的】。
【無論是七德還是七罪,本身就沒有固定的形式,當兩邊以一種形式被毀滅后,就會以新的形式誕生,有可能是“動物、植物、以及無機物”】。
?
貞潔:
【紫水晶的項鏈】
【能力是“封閉七情”】
【貞潔的【絕對邏輯】是:“七情存在=色欲誕生=色欲之面危害人間”】
【具體作用:封閉目標的七情,使其喪失所有的感情,如同傀儡一般任人差遣】
滿足【貞潔】之具,持有者的條件:
1、【對色欲方面沒有任何的想法,且自身一直保持著干凈之身】
2、【祭司或者修女一職】
?
?
節(jié)制:
【藍寶石吊墜】
【能力是“攝取所需”】
【節(jié)制的【絕對邏輯】是:“進食只需要自身所需的分量即刻,不需要其他的分量,只需要自身保持【健康】就可以了”】
【具體作用:只要是自己需要的成分,無論是難以下肚的“食物”,就可以直接攝取其中所需的成分,但過程十分艱苦,需要宿主的精神力足以支撐本身】
滿足【節(jié)制】之具,持有者的條件:
1、【吃得少且只攝取自己需要的成分就好】
2、【只是為了攝入所需,無論是什么難以下咽的東西,都必須接受】
?
?
慷慨:
【純銀鐲子】
【能力是“無私奉獻”】
【慷慨的【絕對邏輯】是:“所有人都不該將一切都占為己有,而是奉獻給大家,不應該私吞,哪怕是不是自己的專屬物!”】
【具體作用:一旦被鎖定,且在對方能力之上,便會解放個人身上獲得之物的所有權(quán),能力與力量包括在內(nèi)】
滿足【慷慨】之具,持有者的條件:
1、【渴望得到對方的關(guān)心和依靠】
2、【為他人付出時,會放下自身所有的防備】
?
?
勤勉:
【藍色運動護腕】
【能力是:“奮斗到底”】
【勤勉的【絕對邏輯】是:“所有人不應該懶惰的活著,每時每刻都要奮斗到底!只有勤奮才會推進讓文明進步,才能更好的證明自己存在的意義!”】
【具體作用:“是持有者或指定人物持續(xù)進入亢奮狀態(tài),需要消耗大量的精神力和體力,但唯一有個缺點就是很難控制,一旦精神力或體力消耗殆盡,將會以生命力作為動力來驅(qū)使,直至死去還依舊在亢奮狀態(tài)”】
滿足【勤勉】之具,持有者的條件:
1、【對待時間的態(tài)度是認真的】
2、【沒有努力付出的結(jié)果不叫結(jié)果】
?
?
耐心:
【青金石手鏈】
【能力是“怒火消散”】
【耐性的【絕對邏輯】是:“憤怒存在=戰(zhàn)爭打響=尸橫遍野=世界毀滅”,它的目的很簡單:“只要憤怒不存在,所有人都能微笑的活著”】
【具體作用:鎖定目標后,目標將會不斷的清空怒氣,直到失去自身擁有“憤怒”這一概念?!?/p>
滿足【耐心】之具,持有者的條件:
1、【絕不意氣用事】
2、【冷靜對待所有的一切,無論發(fā)生什么,從不慌張】
?
?
寬容:
【冰藍色霜花胸針】
【能力是:“放縱一切”】
【寬容的【絕對邏輯】是:“不計較任何事,無論是誰都要【大度】。每個人都積極的去對他人寬容對待,這個世界就不會被所謂的【禁止】給約束”】
【具體作用:解放用來“束縛”生物本身的“禁止”一詞。并煽動他們解放自己的天性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不再需要“特意”被約束】
滿足【寬容】之具,持有者的條件:
1、【脾氣極好,好到很難會生氣的地步】
2、【對待“任何人”一直處于溫柔的狀態(tài),從不對“任何人”有多余的負面情緒】
?
?
謙虛:
【竹刀】
【能力是“強制冷靜”】
【謙虛的【絕對邏輯】是“過于魯莽只會壞事,固執(zhí)已見終會逼死自己”】
【具體作用:“使持有者自身進入【無我】的狀態(tài),心無雜念。以自身的經(jīng)驗和對周圍“放空一切”的感知來面對眼前的一切,無論發(fā)生什么,從不慌張】
滿足【謙虛】之具,持有者的條件:
1、【從不一意孤行或魯莽行事】
【做出決定或采取行動之前,能夠主動向他人請教或征求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