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么很少聽到高中段的新聞?幸存者偏差嗎——養(yǎng)娃記0091

越小越自信,初為人父人母的美好愿望,會在孩子成長過程逐漸被打磨,消耗殆盡。高段沒有這類消息,是因為真的經歷過,也就那樣了,算了吧。
越小越自信,越小越卷

一直有段子說,出生的時候,孩子沖著耶魯哈佛,托班還能清北,幼兒園,小學,中學,目標是逐級降低,也許最后就是平安長大就可以了。
不難發(fā)現(xiàn),在雙減之前,針對幼兒的課程很多,開發(fā)智力,提升各方面的東西,多少會有些理論拿出來可以說,我想從銷售的角度來說,這個是可以理解的,也是自然而然的。但是對于家長來說,也許只是買個心安。
營造的競爭氛圍是相當可怕的,當然,初為人父人母,多少還是想要把自己常年累積下來的知識,一股腦地用在自己的孩子身上。
原生家庭帶來的好的不好的,似乎心理是明鏡似的,規(guī)劃得好好的。
所以各種育兒圣經,自然也就經久不衰了。
慢慢地關于胎教也開始有一些反思了。
可想而知,銷售推薦的理論,多半是站不住腳的了。
小學不想躺平
人性七宗罪里面包含攀比,很多互聯(lián)網產品大行其道,提高粘度活躍度的方法多少需要點人性負面的點,比如說懶惰,比如說虛榮,比如說攀比。
幸福沒有多樣性的時候,成功也顯得具象而單調。孩子的攀比可以看成是成人攀比的延續(xù),而成人又是從小長起來的,只是說如果要在這個競爭賽道里面,家長多半不服輸,或者想通過孩子來翻盤,而這些東西卻是不可控的。
也許看了某本書,也許看了某些視頻,似乎馬上就可以成功了。殊不知最難的反而是最簡單的,那就是日復一日的堅持。對于許多攀比的家長來說,這點是相當不容易做到的。
在時代浪潮裹挾中,逐步淪陷,并不是因為物質水平的變化,而在于,人有我無,人強我弱的評價體系中迷失了。
低年級階段為什么不愿意躺平,似乎自己還能做些東西,比如題目不會,比如看著自己的孩子不如同學,家長不動手怎么行呢。
于是,撩起袖子,開始無限自我加強了。
中學難度加大了

初中的作業(yè)量開始加大,學習的難度也在加大,文科的角度開始變化,理科的知識深度加深,需要的能力模型發(fā)生改變,思維也變了。開始頻繁出現(xiàn)家長的答案是錯的,思路是不對的,甚至審題都困難了。孩子的心理發(fā)生改變了,家長也無所適從了,權威?不存在的。
青春期的叛逆,莫名的焦躁,內心的封閉,暴風雨似的改變,我明明為你好,犧牲了我自己,你怎么就不理解呢。
我為什么要理解你,我也好累,你是大人承受能力比我強呀。
好吧,我也不管了,你愛咋咋地。
躺平吧。
高中?

經過幾年的煎熬,大部分問題都已經暴露出來了,各種幺蛾子,說起來,55開的升學率,也已經把各種狀況做了分流,在高中階段該咋樣就咋樣了,實在不行也就那樣了,還能怎么樣呢?多半,家長的資源和能力,無法改變什么,自己好好工作好好生活就不錯了。
我想,大概原因是這個吧,關注的,也就最后那一下,一個社會性的新聞,就此別過。
不知不覺,已經進入中學階段,叛逆的萌芽已經越發(fā)明顯,許多看起來無法接受的缺點,拖沓,拖拉,信心不足,情緒管理不善,丟三落四,凡此種種,一應俱全。我似乎慢慢把一手好牌給打壞了。不管如何,還是希望嘗試著記錄這段經歷,聊以慰藉,撫慰余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