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教育工作重點有變化
2023年1月,全國教育工作會議在北京召開,教育部黨組書記、部長懷進鵬在安排2023年工作時重點指出,“要把開展讀書活動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引導學生愛讀書、讀好書、善讀書?!?/p>
學校是讀書的地方,而現(xiàn)今社會對教育的功利心讓培養(yǎng)人才變成了培養(yǎng)“小鎮(zhèn)做題家”。本應是開闊視野,吸納知識的年紀,卻把眼光局限于課本、試題、考試之上,我們不能判定它的是非對錯,但不得不說是一個巨大的遺憾。學校的教育,首先是激發(fā)孩子對學習的興趣,對讀書的興趣,教會孩子方法,養(yǎng)成習慣。而事實上很多學生對學習根本沒興趣,甚至討厭學習,厭惡學校,這是背離教育本質(zhì)的。

孩子在學校里對讀書有了興趣,才會對學習有興趣,才不會在畢業(yè)時撕掉或燒掉幾十上百斤的課本和學習資料,并且在走進社會后能夠堅持學習,對知識和個人能力有正確的認識和評判。如今,教育管理體系的高層發(fā)聲,“把開展讀書活動作為一件大事來抓”,在提升孩子們閱讀興趣,提升閱讀品質(zhì)這方面來說令人振奮和欣慰。那么,如何更好地開展讀書活動呢?

轉(zhuǎn)變教育觀念
時代的變革,必然帶來觀念的更迭,未來社會需要的是復合型人才,而不是只會重復刷題的機器,人才首先是一個具有完整知識架構(gòu)的“人”,拓展孩子的知識面,打開視野,培養(yǎng)創(chuàng)造性思維。這是當今社會要討論的一個重點。課本上教的是經(jīng)驗、是方法,更多的知識則來自閱讀,應該摒棄課本之外皆是“閑書”的錯誤觀念。讓孩子在較少的干預下,在正確的引導下,多讀書,讀好書。“雙減”之下,打破了孩子之前全天候上學加補習的時間分配方式,至少相對來說有了更多的自由支配時間。利用這些時間,引導孩子多讀書,參加一些讀書活動,或者培養(yǎng)一些陶冶情操,提升修養(yǎng)的興趣愛好,給孩子一個完整的、有趣的、豐富多彩的青少年時光。而不是在他長大成年之后,感覺他的人生缺了一塊,被封閉在了學校里,課本上。

營造書香校園
書香校園指的是讀書的氛圍和風氣,設(shè)施建設(shè)和藏書是基礎(chǔ),還需要人來共同打造讀書的氛圍。書香校園的建設(shè)不應該是一道政令,不是老師給學生制定的任務。讀書從興趣入手,先有興趣,才有習慣,不能迷信所謂的“21天養(yǎng)成一個好習慣”之類的偽定律、偽命題,習慣在于有興趣地堅持,以及不斷獲得的成就感、獲得感。鼓勵愛讀書的人帶動氣氛,積極組織和推廣讀書活動。好的讀書氛圍,會讓置身其中的人主動地拿起書本。再輔以正確的引導,可以較快地培養(yǎng)起孩子的閱讀興趣。認字不多的小朋友讀不懂《荷塘月色》、《出師表》,高中生也不能對兒童繪本有興趣。不同年齡段的孩子讀什么書,甚至同齡的孩子因為愛好不同、性格相異,對書的興趣也不一樣,這是對教師和家長提出的考驗。所以,書香校園是由學校和家庭,教師和學生共同營造的。我們公司所設(shè)計的校園圖書館,正是為書香校園建設(shè)而打造優(yōu)質(zhì)的閱讀環(huán)境,讓閱讀成為學生校園生活中值得享受的時光,而不是課業(yè)之外的另一項負擔。讓閱讀伴隨人的一生,學校一定要起到關(guān)鍵作用。

教育工作者也應是讀書人
為人師表,自然要有為人師表的行動,教師讀書,分享讀書,是對學生最好的影響,也是組織和推廣讀書活動的主力。這里要說的一點是,學生“雙減”的大背景下,教師也應該有所“減”。一般教師除了日常教學,還要承擔一些與教學不相關(guān)的工作,完成學校或所在地市安排的各種活動。造成許多教師即使愛讀書,也沒有足夠的時間閱讀。能讓教師排除無關(guān)干擾,專心做好教學工作,也是幫助教師保持閱讀,推廣閱讀的必要條件。教育工作者對孩子的影響是直接的,快速的,自身對閱讀的態(tài)度,也會影響孩子對閱讀的態(tài)度。課本之外的知識對孩子的吸引力要遠比課堂內(nèi)容更強烈,教師通過閱讀獲得知識,分享收獲,能提升自身素養(yǎng),豐富課堂內(nèi)容,在學生面前起到榜樣作用,一舉三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