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仲軒解析《象形拳法真詮》6
一) 拳理:6、寸踐弓八 三角縱跳? (轉(zhuǎn))
——————————————————————————–
?
6、寸踐弓八寸步
三角縱跳
? 在前之足不退,向前進步。后足蹬力,催前足(又謂之墊步)。此招之用,為敵所逼,無暇換步,方取此捷徑,以制敵所不備,以其全用寸力,故日寸步。
??? 踐步
??? 前足先進,后足一直向前大進,即進之足復(fù)為后跟,以其步法運環(huán),故日踐步。路線如圖2:
??? 弓箭步
??? 兩足斜丁勢,前足著地,足心懸起,五指抓地,腿似半圓形勢,后足尖著地,足跟欠起,膝蓋下蹲,腿似曲弓,即返弓,因其兩腿似弓,其要點全用后足尖往前放力催身。此步用途最廣,消息全憑后足蹬,故日弓箭步。
??? (注:圓圈代表足尖著地之足,全腳掌著地之足印成了腳印形。左右進步換勢皆以此類推)
??? 三角步
??? 進退皆以三角勢,或左右,或進步,抽撤無方,行蹤無定,以其進退曲斜,故日三角步。
? 八字步
?
左足在前、右足在后之姿勢,向右轉(zhuǎn)為順步勢,回身先以左足向右足外合勁扣步,扣成八字形勢。?? 此右一左二之足勢,如向左轉(zhuǎn)為進步回身,將右足進步,向左足外,往里合勁,扣步與左足成八字形勢。路線如圖6:
? 以上兩節(jié)皆是左足前、右足后之換勢,如右足前、左足后,換勢亦依前兩節(jié)類推,故謂之八字步。八字之妙用,轉(zhuǎn)勢換身,最靈巧之步法也,學者默悟生化無窮。
??? 縱跳步
??? 兩足之動作,或高或遠,平行而飛,或二三尺,數(shù)十尺不等??v跳步最難練習,非功夫純熟,身輕如猿,像似飛鳥,不能得其要素。學者得其真意,須以猿象中,恒心而研究焉。??? 比武時的步法,相當于文章的文法,金圣嘆批《才子書》主要是批文法,他認為同代人水平太低,已經(jīng)不會讀書了,不識古人寫文的轉(zhuǎn)折,就不知道古人有多高明。
??? 比武對敵,是一篇文章??赡芤粋€照面就贏敵了,但越短的文章越費盡心機。上古無大字無長文,在竹簡的時代,沒有大的字,沒有長的文章,小中見大,更需功夫。竹簡時代的小字寫法,轉(zhuǎn)折尤多,王羲之寫字被稱為“使轉(zhuǎn)”。
??? 書法的字形是固定的,變化的余地不大,書法上見高雅庸俗,在下筆轉(zhuǎn)折上。寫文章靠自創(chuàng)新詞出奇,往往人不能識,便陷入了狂怪。轉(zhuǎn)折方是文章正道,如蘇東坡的《留侯論》,金圣嘆對之評價——此文得意在“且其意不在書”一句起,掀翻盡變,如廣陵秋濤之排空而起也。??? 一句轉(zhuǎn)折,而成千古名文。??? 唐維祿基本是文盲,穿著是老農(nóng)民,但唐師上得了場面,國術(shù)館有矛盾了,薛顛自己是館長,不好處理,要請?zhí)茙焷怼_@個老農(nóng)民就展示出古代丞相般的威嚴高貴,三言兩語把情理說通了,人人都要服他。??? 唐傳形意的步法天下一絕,唐維綠的高貴之氣從哪來的?從他的步法來的,蘇東坡寫的、金圣嘆批的和唐師腳下走的是一個東西。
??? 武術(shù)一無人欣賞,二有人看也? 不懂得欣賞。武術(shù)最美處,在步法。? 武術(shù)里,說一個人厲害,不說“兇? 悍”,而說“贏得漂亮”。
??? 薛顛以步幅逐漸增大的次序介? 紹種種步法,從一寸問的寸步,講到? 幾十尺的縱跳步。這是方便介紹,而? 在實際練習,不是從寸步練的,最小? 的,寸步反而最吃功夫,實難掌握。寸? 步難練,寸步成就的人,比武時妙味? 無窮。
? 薛顛說最難練的是縱跳步,用的形容詞是“平行而飛”,最遠可達“數(shù)十尺”。數(shù)十尺——二十尺算是“數(shù)十尺”概念的底線,約六七米,九十尺是“數(shù)十尺”的極限,約三十米,按語言的常情而論,數(shù)十尺該是三四十尺吧?為十米左右。
??? 縱跳步是追擊法,形意拳的龍形、燕形都是縱跳追擊之法,一個直向追擊,一個橫向追擊,步法不成就,這兩個形也難有作為。形意拳是野戰(zhàn)之拳,清末山西商人雇傭的保鏢清一色是形意門人,縱跳步在野戰(zhàn)時,作用極大。
??? 形意門的輕功,是縱跳步成就了。李老愛講尚云祥和唐維祿一塊去看戲的典故,唐維祿天生腿長,早早以腿功聞名,輕松邁步,把尚云祥落下了。尚云祥矮個子大肚子,走路沒優(yōu)勢,但唐維祿聽得身旁“噔”的一聲,尚云祥就躍上來了。
??? 那是尚云祥的縱跳步功夫,縱跳步跟現(xiàn)代體育的三步跳遠一般,縱跳前有幾個助跳的短步,為寸步、踐步,所以寸步、踐步的功夫不成就,縱跳步也不會成就??v跳步猶如虎豹撲食,虎豹縱跳時,胯筋抻開至極限,大腿骨和骨盆幾乎脫臼,像是拉開了彈弓。
??? 骨盆是彈弓的架子,骨盆撐住了,胯筋的拉力才能發(fā)揮。咬住骨盆的是腰筋和臀筋,腰筋、臀筋與胯筋形成互爭之力,三者的互爭之力比兩者互爭要大,因為“三生萬物”,一旦形成了三者的關(guān)系,產(chǎn)生的東西就極大豐富了。
??? 形意拳的任何一個拳式都要練? 這三筋,最吃功夫的是龍形。龍形是? 練筋的,龍形搜骨,以筋來搜骨。??? 尚云祥不用縱跳步,原地可竄? 出去三丈,李老在世時,整理者為怕? 太過神奇,不能取信于世俗,發(fā)表文
童時寫成“一丈多,近兩丈”,但李老一直說是三丈。那是尚云祥年輕時在河北廟州當眾顯示出來的,震驚世俗,當時程庭華、車毅齋等老前輩還在世,他們不覺得奇怪,覺得是應(yīng)該的,還評判尚云祥“化了腦子(練武入了神)”。
??? 李老不愿少說了數(shù)字,滅了師父的業(yè)績。李老已過世多年,就不管世俗了,還是以李老的說法為準。門內(nèi)的說法,與世俗的見識,總是不同。
??? 形意門練三筋,多在龍形下功夫,在象形術(shù)中,薛顛指定為練猿象。這個猿不是大猩猩,不是猴子。動物多能達到了自己形體的完美形態(tài),牛有牛的造型之美,虎有虎之美,而猴類怎么看都像沒有進化好,形象多丑陋,甚至是鬼怪系統(tǒng),帶地獄之相。?
??? 達爾文的進化之說一出,遭到廣泛攻擊,因為人們普遍在直覺上看低了猩猩、猴子,覺得不高貴,而古人常說自己是熊、狼、鳥、龍的后代。
??? 猿不是猩猩猴子,猿跟龍一樣,是傳說中的動物,常人見不著,跟千年龜一樣可以長壽。薛顛說“雜食為猴,食露為猿”,猿像仙人一樣,不吃東西,吃露水。傳說活在高山的樹林頂端,身輕如燕,與人參、何首烏一樣,是得天地精華的靈物。
在春秋戰(zhàn)國時代,人們還能見? 到猿,高人逸士以猿為友,比如通背? 拳就是一位戰(zhàn)國時代高人逸士的猿? 友所傳,通背拳是天下靈拳,看其動? 作是有仙骨的。
??? 象形術(shù)猿象自有仙骨,仙骨是? 人的尾椎骨。尾椎骨上有兩排小孔,? 不是呼吸之用,是“通天徹地”用的,? 孔中走的是靈氣??栌旋埥睿斡邢? 骨,便可得“氣厚身輕”之妙了.
??? 薛顛特意囑咐要在后面的“猿象”章節(jié),好好揣摩,其中有深意。縱跳步是跳遠運動員練不出來的,是武術(shù)獨到處。
??? 弓箭步可獨立練,為前腿邁出,后腳蹬地,脊椎前移,最終讓鼻尖和前腿膝蓋、腳尖對齊,三者在一根垂線上。要緩緩而行,小心體會重心的變化,體會后腳蹬出的力是如何作用在脊椎上的。
??? 膝蓋要下蹲,不下蹲,力量傳達不到前方去,一身的勁都被膝蓋憋住了。后腳蹬地要蹬得腳后跟抬起,搖櫓般的,腳尖碾地一撥,前腿膝蓋同時一頂,就是發(fā)力了。這是用體重打人之法,所謂“消息全憑后腳蹬”。??? 以重心的移動打人,比掄拳頭高明。弓箭步在練習時,先練重心移動,后與肌肉的互爭之力結(jié)合。兩腿撐開,狀如拉弓,脊椎等于是箭,射箭是弓把箭射出去,但這時要反過來,是箭把弓射了出去,脊椎的力量要下沉,作用在兩腿上,加大前腿的發(fā)力。
??? 此法名為“返弓”。返弓之法,是弓箭步的獨到處。形意拳的龍形步,是一種改良版的弓箭步,多了三個扭度,扭了腰、扭了前后腳的腳腕,形意拳先以龍形出功夫。形意入門練的第一個拳是劈拳,劈拳的進步就是龍形步。
??? 三角步和八字步是應(yīng)敵之法,對敵時神妙莫測的步法,其實多是這兩個步的組合。不要覺得簡單,對敵時,兩個三角步,敵人的眼就花了。三角步是憑空挖出來的陷阱,練得精確,一個三角步,便捕住了敵人。
??? 三角步,是陣法。步法的基本功是弓箭步,學會了以步法移動重心,才能使出三角步。否則一移動,重心就紊亂,你使三角步,敵人正好打倒你。
??? 開始練習,需在地上畫一個三角。先練正三角,后練倒三角。尖在上,底邊的橫線在下,為正三角:橫線在上,尖沖下,為倒三角。
??? 走正三角,向斜后方撤退,再橫移,再斜上;走倒三角,身體先橫移,再向斜后方撤退,再斜上。
??? 還有斜三角。正三角、倒三角都有一條邊線是水平的,或是在正上方、或是在正下方。斜三角則三條邊線都是斜的,三面出尖。斜三角在實戰(zhàn)中更具隱蔽性,練了斜三角之后,接著練連環(huán)三角和縮三角。
??? 連環(huán)三角是連續(xù)地走三角形,一個三角接一個三角。縮三角是在一個三角形里走出一個小三角,再走一個更小的三角,最后立定在一處,兩腳不動,但重心仍以三角形游動——這是練法的重點,由步法的三角演變?yōu)樯矸ǖ娜?,在比武時,可讓對方探不出我的虛實,躲閃和反擊都極為隱秘。
??? 連環(huán)三角和縮三角純熟后,再練混合三角,就是連環(huán)三角和縮三角混合在一起,連環(huán)三角里也有大小變化,縮三角里也有前后的連環(huán)?;旌先羌兪?,就進入自由境界,不露痕跡了。
??? 三角步是陣法,陣法要引敵人入陣,所以練三角步,要先練后撤,敗中求勝。其實三角步也是進攻的妙法,拳譜中寫的“斜進直出”、“斜出直進”,就是說的以三角步進攻。進攻時,有一個轉(zhuǎn)折,敵人就窘迫了,被你逼得不得不露破綻,這是進攻的陣式。
??? 三角步是軌跡線路,以寸步和踐步來走。三角步是前后左右大小伸縮的變動之形,走三角步,寸步和踐步也得到了提高,可以倒行、斜行。
??????? 寸步、踐步最后講,延續(xù)著三角步的話題,先講八字步。三角步是從容的轉(zhuǎn)折,拉長了戰(zhàn)線。而八字步相當于希特勒的閃電戰(zhàn),不拉戰(zhàn)線,在一個點上猛烈突破。
??? 一步之下,就做出最極致的轉(zhuǎn)折,回身反轉(zhuǎn)了,這便是八字步。讀者看圖,會覺得費解“原本正面對敵,好好的,怎么突然用后背對敵了,這不是找挨打么?”
??? 八字步不是拿后背對敵,還是正面對敵,以我的正面對敵人的側(cè)面。敵人從我的后面來,我用八字步迅速轉(zhuǎn)身,恰好站在了敵人的前側(cè)面,我就占據(jù)了有利地形。
??? 或者,我以正面迎敵,敵人身法很好,快速移動到我的側(cè)面了,武術(shù)里都是“以正打側(cè)”,敵人占到了我的側(cè)面,我就要挨打了。于是我以八字步迅速轉(zhuǎn)身。反而~下站到了敵人的后側(cè)面,就反敗為勝了。
??? 八字步轉(zhuǎn)身后的定位步型,是兩只腳腳尖都向里,形成內(nèi)八字。兩腿也要有合力,兩個膝蓋要向內(nèi)夾。??? 讀者看到這個形態(tài),心里會鄙夷吧?覺得“太別扭,太難看了。這種姿勢怎么能迎敵?還是拳擊的姿勢合理啊!”
??? 八字步不是前進用的,是轉(zhuǎn)身用的??此瞥舐?、不切實際的八字步,卻是武術(shù)家的殺招。武術(shù)是千年經(jīng)驗,從戰(zhàn)場上、野戰(zhàn)里總結(jié)出來的,而一些格斗術(shù)是從擂臺上規(guī)范的,積累的經(jīng)驗不足,所以會有此短見。
??? 據(jù)李老說,民國的天津,沒有練拳擊的瞧不起練武術(shù)的事,練拳擊的都知道練武術(shù)的厲害。李老有個小學同學,是個警察,天津警察要學部隊刺刀的劈刺術(shù),他招數(shù)耍得純熟,大勝其他警察。
? 他跟李老閑聊時,說劈刺術(shù)實用,武術(shù)是個迷信。李老知道他為人,高興了就瞎說,于是逗趣:“迷信不迷信,我跟你比比刺刀,就知道了。”警察立刻就改口:“我哪敢跟你比啊!”李老就笑了,說:“不是我迷信,是你迷信?!?/p>
??? 站成“內(nèi)八字”,為了回轉(zhuǎn)的穩(wěn)定。轉(zhuǎn)過來,因兩腳尖都向里,不利于前進,但本就不是要向前,而是要橫行的。橫行而出,八字腳就不成阻礙了。
??? 八字步的后續(xù),是橫行的肩靠、抖肘、撩臂、踹腳之法,能借上轉(zhuǎn)身之力。注意,八字步一扣步成型就可發(fā)力,不用變步變招后再發(fā)力。不是回轉(zhuǎn)后再考慮怎么打,回轉(zhuǎn)就是打法。
??? 武術(shù)有武術(shù)的邏輯,連綿而出,后招可以借用上前勢,前勢可在后招里發(fā)揮。不懂武術(shù)的邏輯,不知一個動作的具體處境,割裂開分析,是小孩的做法。
??? 小孩要探究玩具汽車的奧妙,把汽車拆開了,結(jié)果汽車壞了,他也沒搞懂。可惜,武術(shù)現(xiàn)在就這么被拆著、糟蹋著。
??? 踐步,踐是踩踏之意。一步邁? 出,像一腳踏爛了地上蛇的腦袋。? 踐,還有“牽扯”之意,常人走路都是? 一步一步地,而踐步看似是一步一? 步的,其實多了兩小步,就是“牽、? 扯”。常人是一步接一步,踐步是一? 步套一步。
??? 雞的步法,是標準的踐步。雞邁? 步呈連環(huán),前腿一邁出,后腿就縮? 起,然后伸直邁出,前腿再縮起。兩? 只爪子一縮一伸,像是畫圓。
??? 如果觀察得仔細,會發(fā)現(xiàn)雞有? 兩個小動作,后腿伸出前,落在地上? 的前腿要往前小跳一下,在這個小? 跳的帶動下,后腿才伸出。后腿落在? 地上,變成了前腿,原來的前腿也不是立刻回縮,而是在現(xiàn)在的前腿后小小跟隨一下,再回縮。
? 雞步看似“前后、前后”地走,其實是“前后前、前后前”地走。麻雀不會邁步,只能跳著走。雞善于走,但它的邁步還是省略不掉跳,雖然跳得已經(jīng)很微小了。
??? 形意拳的踐步模仿雞步,以左腳在前、右腳在后為例,左腳先進一步,右足向前邁一大步,越過了左腳,左腳在右腳后面再跟進半步。??? 總結(jié)一下,右腳只邁了一下,而左腳邁了兩下。正常邁步,是“左右”的頻率,踐步則是“左右左”的頻率,正常邁步是“一、二”,踐步是“一二一”.
??? 左腳先邁的一步,叫做“牽”,有牽引的作用。左腳的這一小步,等于是纖夫拽纖繩,把右腳這條大船拉上來。左腳后跟的小步,叫做“扯”,等于右腳的這條大船后面還掛著艘小船,大船前進,把小船也扯上來了。
??? 左腿的小步牽扯,都是給右腿以助力,讓右腿發(fā)力。形意拳最著名的拳法是崩拳,有“半步崩拳打遍天下”的說法。崩拳有九種變化,手法的變化只有兩種,七種都是步法的變化。有半步崩、退步崩——還有這個踐步崩。
??? 踐步崩是殺人技,雖是直線運? 動,但在直線里有了牽扯,敵人不好? 判斷你的距離,看似短,其實一步躍? 到敵人臉前。
??? 又由于發(fā)力之腿,受了另一條? 腿的助力,力量翻倍,手可以一觸即? 突破敵人雙手防線,直搗敵人胸腹。? 踐步在形意門內(nèi)是不輕傳的,師父? 傳了踐步,就等于傳授了利器,給了? 你走鏢、護院的飯碗。
??? 薛顛將踐步清楚地畫了出來,? 是大開門戶,真心教人。不懂武術(shù)的人覺得不就是個路線么,我還能走出更花Ⅱ肖的呢!懂武術(shù)的人一看此圖,就知道是金不換的。
??? 薛顛的衣缽傳人薛廣信的步法極佳,薛顛授徒是既不讓薛廣信代教,也不讓薛廣信作示范,就讓薛廣信在自己身后站著。薛廣信像個木樁,永遠老實站著,目不轉(zhuǎn)晴地看著薛顛。
有師兄弟問薛廣信:“你老看一樣的東西,煩不煩啊?”薛廣信回答:“你們看著一樣,我看著不一樣0”??? 李老那個警察朋友,結(jié)交了一位形意拳師,跟他學實戰(zhàn)。拳師放出話來,說自己超過李存義了。李存義是尚云祥、薛顛的師父。
??? 這話傳到北京,尚云祥就笑了,說:“還有這么叫喚的?他太了不起啦,我得保著他?!眰鞯窖︻嵞莾?,薛顛也笑了,說:“我也保著他?!??? 尚云祥和薛顛都放話出來,要保著這個人,這個人反而慌了,放話表態(tài)說那是誤傳,他沒說過,還托人給北京的尚云祥帶話,說要上北京給尚云祥磕頭(那人自居師弟,師弟拜見師兄得磕頭)。尚云祥表態(tài),不必來了,這個事情就算過去了。?? 警察喜歡熱鬧,盼著打起來,找? 到了李老,說:“要不我給你介紹,你? 去會會他?”李老罵這個警察是好事? 之徒,說人家畢竟教過你。警察慚愧? 了,不再提這事。
??? 過些日子,這位拳師通過警察,? 找到了薛顛處,說要向薛顛討教。薛? 顛讓薛廣信去,薛廣信以為是比武,? 興沖沖地去了。跟著薛廣信的有一? 位師叔,萬一比武,好作為比武的見? 證人。
??? 薛廣信第二天才回來,師兄弟? 們問怎么樣,薛廣信說:“就是吃飯? 了,一頓接一頓的。”原來沒比武,午? 飯吃到下午三點,主人客人都累了,睡了午覺,醒了就五六點多鐘了,很快又吃晚飯,吃到深夜,就住下睡了一夜,早晨起來又吃早飯,薛廣信怕還要吃午飯,趕緊回來了。
??? 這么招待薛廣信,是為了向薛顛示好。李老問:“你們吃那么久的飯,飯桌上聊什么呢?”薛廣信說主要是拳師在說,說拳說事,挺好聽的。席間薛廣信上廁所,因坐得久,站起來想活動活動,走了一個踐步。薛廣信一回來,拳師就問那步子是什么。
??? 薛廣信是老實人,覺得拳師也是形意門的,肯定會這個,是在跟自己斗趣,就沒回答。
??? 陪薛廣信一塊去的師叔,揣回來一個手帕卷,包著一根缺了頭的金條,缺口處臟得發(fā)黑,不知存了多久,說要換薛廣信的步子。師叔說,金條不是整根的,來不及擦干凈,就送人了,這么不怕寒磣,說明拳師急了,這根金條肯定是他的家底了。??? 薛顛派人把金條送回去,回絕了拳師的請求。師兄弟笑話這拳師,薛廣信不高興了,說:“別在我面前說。”但薛廣信也奇怪,私下跟李老說:“真不會啊?他也是有師父的人啊?!?/p>
??? 金條也不換的,薛顛早寫在書上了。李老評價此事,說:“不是他不會踐步,是薛廣信功夫大了,把踐步走神了,看著不像踐步?!?/p>
??? 寸步有兩個要點,一為“制敵所不備”,二為“全用寸力”。寸步是前足前進,后足同時也向前移動,兩足之間保持原有的距離。寸步不邁步,而是整體移動。
??? 寸步要最后才練,開始也可以練,很容易就能掌握,練二十分鐘,就能移動得瀟灑飄逸。但練了等于白練,因為腿上沒有功夫,寸步移動得再快,兩腿不受力,敵人一擊就倒了.
??? 得用弓箭步把兩腿練出了功夫,再學習寸步。寸步之所以能“制敵所不備”,因為寸步是身形不動而變了方位,隱蔽性強,敵人不好提防。寸步的腳下小動,對于敵人,就是突變了。
??? 寸步也是保命之法,當自己被敵人逼入了死角,身形給困住時,腿邁不出去了,就要靠寸步來救命。在沒有活動余地的地方,寸步一移,在死角里找出生門。
? 寸步有兩種移動法:一、后足蹬地,催動前腿,兩腿一塊前移——此法以后足發(fā)動;二、前足前移,牽扯得后腿跟上——此法以前足發(fā)動。??? 第一種練法,大多數(shù)人稍練即能掌握,需要下功夫的是第二種練法,因為這種寸步里有牽扯,與踐步的牽扯一致,只不過微小得多。多作踐步練習,才能掌握第二種寸步,等第二種寸步練成了,再使踐步時,也能把踐步提高了,更為隱蔽有力,所以寸步與踐步相得益彰。
??? 危機的時候,往往是勢力已盡卻收不回來的時候,此時重心多在前足上,就要直接由前足作力,帶著全身轉(zhuǎn)向。學會前足發(fā)動的寸步,在實戰(zhàn)時才可以應(yīng)急。
??? 等兩條大腿內(nèi)側(cè)的筋練成了,兩足就不分哪只腳發(fā)動哪只腳了,可一塊移動。兩腿內(nèi)側(cè)的筋形成了合力,不用腳行寸步,用腿行寸步了。腿的位置比腳高,腿上出來的功夫也比腳巧妙,以此類推,如果胯筋練成了,以胯筋行寸步,更高級。??? 用腳行出來的寸步,最好只做向前的移動,向其他方向移動,容易重心紊亂。而腿筋成就后,兩腿可以受力,前后左右任意移動而穩(wěn)如泰山。
??? 不管練什么功夫,最后到要歸
? 結(jié)到幾條筋上,筋不成,功夫不成。筋是功夫耗出來的,形意門人彼此間以名號相認,以信物相認,還以筋相認。身上沒幾根練成的筋,無人承認。
??? 李老一個在鄉(xiāng)下的師弟找他,說:“師哥,你看看我這塊兒。”李老一摸,那人小腿肌肉里的筋像蛇一樣,沿著骨頭往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