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盾與斯特拉文斯基《四祭》——跨越東西文化時空的對話


從維瓦爾第到柴科夫斯基的《四季》,從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到譚盾的《夏之祭》、《秋之祭》、《冬之祭》,從過去到當代,從西方到東方,人類的生存欲望和靈魂深處的表達,都和大自然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
如果說斯特拉文斯基的《春之祭》寫的是人與神,那譚盾的《夏之祭》、《秋之祭》、《冬之祭》寫的則是人與大自然。4月16日周五晚八點,譚盾攜手貴陽交響樂團奏響「譚盾與斯特拉文斯基《四祭》——紀念斯特拉文斯基逝世50周年」音樂會,通過跨越東、西文化時空的二位作曲家的對話,和觀眾一起去探索人與大自然在21世紀的對話……

譚盾與斯特拉文斯基《四祭》
——紀念斯特拉文斯基逝世50周年
時間:2021年4月16日?周五 20:00
地點:貴陽大劇院·音樂廳
指揮:譚盾
打擊樂獨奏:林喆
曲目
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大地的崇拜)
譚盾《夏之祭》
譚盾《秋之祭》
譚盾《冬之祭》
掃碼購票

音樂,是人類最重要的信仰之一。它是人與大自然、人與神、人與人之間溝通的最不可缺的言語和精神寄托。
大自然的聲音和顏色,以及春、夏、 秋、冬四季的變換和交融,讓人類聽到和看到自己。而打擊樂豐富的聲響可以說是最適合用來表現(xiàn)大自然的靈性,《夏之祭》、《秋之祭》、《冬之祭》這三部打擊樂協(xié)奏曲就是譚盾專為表達和斯特拉文斯基《春之祭》的對話所創(chuàng)。譚盾在這部作品的手稿扉頁曾寫道:“與《春之祭》的對話,以及向現(xiàn)代音樂樂神斯特拉夫斯基的致敬,是我音樂里表達人與神、人與大自然的一種永恒情結?!?/strong>

01?斯特拉文斯基 《春之祭》
《春之祭》是斯特拉文斯基的代表作與成名作。1910年,當斯特拉文斯基剛為戴亞吉列夫完成了芭蕾舞舞劇《火鳥》的音樂后不久,他幻想出了一個景象——那是俄羅斯遠古時期的祭祖儀式:“我想像到一個肅穆的異教祭典:一群長老圍成一圈坐著,看見一位少女被要求跳舞直至跳死,她是他們用以祭祀春天之神的祭品?!?/strong>由此成為《春之祭》的主題。
《春之祭》的首演標志著“現(xiàn)代音樂時代”的真正到來。如今,距《春之祭》首演已過百年,但斯特拉文斯基的音樂聽起來仍充滿新鮮感。音樂的效果非常切合主題,表現(xiàn)了俄羅斯的蕭索早春以及不加修飾的原始主義。有人認為它是向年輕人普及古典音樂的上佳選擇,這部作品擁有完全超越傳統(tǒng)和聲規(guī)則的配器、復雜的節(jié)奏。因此,無論從技巧上還是從情感上,它都是一部不折不扣的現(xiàn)代作品。

02?譚盾《夏之祭》
《夏之祭》(定音鼓協(xié)奏曲)——總譜上寫著:“大自然的威脅”, 寫作契機來自于譚盾心中不可磨滅、無可言喻的悲愴記憶:發(fā)生于2008年、奪走無數(shù)生命的汶川大地震。
曲中由定音鼓來描繪,表現(xiàn)時而溫柔,時而充滿爆發(fā)力威脅的大自然的不同神態(tài)樣貌。定音鼓從樂章一開始就吸引了注意力:從使用鼓槌到只有手指手掌的輕叩與輪彈,展現(xiàn)了各種深具變化的不同技巧,象征著大自然的不同面貌。這首曲子獻給所有在地震中,被大自然突如其來的威嚇力、摧毀力所沖擊的遇難者。

03?譚盾《秋之祭》
《秋之祭》(馬林巴協(xié)奏曲)——總譜上寫著:“大自然的眼淚”,源于作曲家從電視熒幕上看著那令人膽戰(zhàn)心驚的2011年日本海嘯的新聞畫面時,所生發(fā)得巨大到令人無法承受的傷痛感。
每一次巨浪掀起,卷走了多少條生命?每一次海潮的起伏,又讓多少生靈跟著消失?作曲家相信當大自然突然任性地闖禍之后,緊接而來的必定是悔恨——大自然悔恨的眼淚。在這個樂章中,悲歡般的馬林巴獨奏代表著因海嘯而受苦難的生命;顫音奏法以及瀑布般連續(xù)下行的線條則象征著大自然里水的意象,也就是大自然的眼淚:雨水、河水,以及海洋。

04?譚盾 《冬之祭》
《冬之祭》(打擊樂協(xié)奏曲)——總譜上寫著:“大自然的祭舞”,來自于作曲家對紐約這座城市和居民的敬畏以及情感。
作曲家熱愛紐約,因為紐約不沉溺于淚水之中?!吧5稀贝箫L暴重創(chuàng)曼哈頓人,但是紐約卻從不喪失活力與信心。前兩個協(xié)奏曲的影子都在圓中隱約出現(xiàn),之前出現(xiàn)過的所有音樂動機都被有機混合,并組成新的旋律。獨奏家敲打著圍成一圈的樂器,左論右轉,像舞蹈的巫師。這個圓形的音環(huán),象征著大自然和人類心靈共同起舞的四季輪回。譚盾說:“這令我想起紐約以及她那能夠在失去的痛苦中仍保持崛起與舞動的能力!”

音樂家介紹
?指 揮:譚 盾?

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全球親善大使譚盾,畢業(yè)于北京中央音樂學院,并獲得紐約哥倫比亞大學音樂藝術博士學位,現(xiàn)任美國巴德音樂學院院長、中國國家交響樂團榮譽藝術指導。譚盾一直以傳遞世界和平、綠色環(huán)保為音樂家的修行,他的藝術和音樂對世界產生了不可磨滅的影響,并贏得當今世界最具影響的藝術大獎,其中包括威尼斯雙年展藝術終身成就金獅獎、格萊美獎、奧斯卡獎、德國巴赫獎、法國藝術與文學騎士勛章、俄國的肖斯塔科維奇大獎、美國格文美爾大獎。
?
作為一名有思想、有創(chuàng)造力的中國作曲家,譚盾創(chuàng)作了很多具有世界影響力的音樂作品:其包括《敦煌·慈悲頌》;有機音樂《水樂》《紙樂》《垚樂》及打擊樂協(xié)奏曲《大自然的眼淚》;多媒體協(xié)奏曲《女書》《地圖》;網(wǎng)絡交響曲《英雄》;歌劇《秦始皇》《馬可波羅》《茶》《九歌》《Water Passion:馬太受難曲》;電影音樂武俠三部曲《臥虎藏龍》《英雄》《夜宴》;以及小提琴、大提琴、鋼琴協(xié)奏曲和民樂等一百多部音樂作品。譚盾還受邀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2010年中國世博會、2016年上海迪士尼開幕創(chuàng)作音樂,并在全球轉播開幕式音樂會,獲得了六千五百萬人的點擊量和收視率,刷新了世界音樂會轉播記錄,取得了世界性的成功;2019年應邀成為貝多芬250周年全球慶典音樂大使;2020年疫情期間,他為全球遇難者創(chuàng)作《Prayer and Blessing:武漢十二鑼》,連線武漢、上海、紐約直播并贏得全球7000萬收視率。
?
作為一名和平的音樂使者和環(huán)保衛(wèi)士,他曾指揮世界眾多著名樂團:費城交響樂團、荷蘭皇家音樂廳樂團、倫敦交響樂團、波士頓交響樂團、洛杉磯愛樂、法國國家交響樂團、日本NHK交響樂團、英國BBC交響樂團、米蘭斯卡拉歌劇院團、慕尼黑愛樂、意大利圣切契利亞管弦樂團、美國大都會歌劇院樂團等。紐約時報曾評譚盾為“國際樂壇最重要的十位音樂家之一”,并被全球最重要的十家華文媒體評為影響世界的十位華人之一,2014 年還被“中華之光”評選為傳播中華文化年度人物。譚盾還曾擔任美國卡內基音樂廳中國委員會主席,荷蘭尼德蘭交響樂團終生榮譽指揮,青島交響樂團終生榮譽指揮,深圳交響樂團首席榮譽指揮,西安交響樂團榮譽藝術總監(jiān)和首席客席指揮,長沙交響樂團終身榮譽藝術總監(jiān)和首席客席指揮,中國青年交響樂團藝術總監(jiān)指揮,費城交響樂團巡演創(chuàng)意總監(jiān),英國BBC交響樂團駐團作曲家與指揮,英國倫敦巴比肯中心現(xiàn)代藝術節(jié)總監(jiān),美國“Tanglewood”國際現(xiàn)代音樂節(jié)的藝術總監(jiān)。
?打擊樂:林 喆?

林喆,旅德國際打擊樂音樂家,音樂與金融優(yōu)異雙碩士學位。曾獲第五屆世界馬林巴比賽大獎,這是華人第一次獲得最具影響力,級別最頂尖的馬林巴大賽的初次認可,從而蜚聲國際打擊樂壇,并在59屆德國國際音樂比賽打擊樂獲得第一名,中國國際馬林巴大賽第一名,之后在奧地利Yamaha打擊樂比賽再次奪得第一名,成為Yamaha獎的唯一得主,其他參賽選手包含了近兩屆的ARD冠軍。
她曾就讀于中央音樂學院附中,后放棄耶魯全獎學金邀請,獲得德國斯圖加特音樂與表演藝術大學學士學位,奧地利布魯克納大學與倫敦女王大學碩士學位。林喆曾致力于斯圖加特歌劇院的演出。
作為ADAMS國際簽約藝術家,林喆經(jīng)常獲邀出席演講大師班以及參與評委工作,秉承著中歐文化藝術交流使者的理想,穿梭于中歐之間演出,不斷將自己的藝術才華呈現(xiàn)給觀眾。
近期音樂會



關注我們|Follow us
微信公眾號|貴陽交響樂團
新浪微博|貴陽交響樂團
Facebook|貴陽交響樂團
Bilibili|貴陽交響樂團貴陽交響樂團
官方網(wǎng)站|http://www.gyso.c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