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修辭手法大全【學(xué)過石油的語文老師】

手法起源最早一本詩歌總集《詩經(jīng)》
詩經(jīng)六藝:風(fēng)雅頌賦比興
風(fēng)雅頌代表不同的階層,不同的人,怎么樣的去創(chuàng)造詩歌或是不同的人創(chuàng)造的詩歌。賦比興就是創(chuàng)造詩歌所用的手法。
①賦:循環(huán)往復(fù)吟唱,改一個字或者不改。實際上就是排比。舉例:《蒹葭》蒹葭蒼蒼,白露為霜。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②比:不是比喻。實際打比方。衍生至今的后代比擬和比喻。
比喻和比擬的區(qū)分
比喻,君子動口。比擬,君子動手。比擬程度更深,比擬是你有另外一個東西的動作或者思想情感。比喻是看著像,沒有動作和思想情感。
③興:不是修辭手法,是表現(xiàn)手法。先言他物,再言所言之事。舉例:關(guān)關(guān)雎鳩,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姑娘我們處對象吧–姑娘你這種窈窕的淑女是我的伴侶啊,先說點別的再說自己的事。興的后代:托物言志、借景抒情。
起興:借某一個物或者是某一個景,表達想表達的東西,不是修辭手法,歸在表現(xiàn)。
這些修辭手法不要死記硬背,要看見這個東西能識別出來,要先了解它。
比喻和比擬的區(qū)別在程度上,一個只是動口的,表面上像–星星像眼睛。另一個動手,有一個東西的神態(tài)或動作–星星在眨眼睛。
比喻
比喻之所以可以構(gòu)成這么東西,就是因為本體喻體比喻詞之間可以構(gòu)成各種各樣的關(guān)系。
明喻:本體喻體比喻詞。舉例:二月春風(fēng)似剪刀。
暗喻:沒有比喻詞。舉例:二月春風(fēng)是剪刀。
借喻:沒有比喻和本體,只有喻體。舉例:茍富貴,勿相忘。燕雀安知鴻鵠之志。單看沒有問題,但從比喻上看就是借喻。
博喻:有一個本體,對應(yīng)好多個喻體。舉例:春雨像牛毛,像花針,像細絲。
互喻:本體是本體,喻體是喻體。本土和喻體可以互相轉(zhuǎn)化。舉例:滿天的繁星街上的路燈,街上的路燈就像滿天的繁星。
暗喻:自己識別出來。舉例:下筆春蠶食葉生。
說的越詳細越細小,越容易踩到踩分點。要識別到位。
比擬就是有人的動作和神態(tài)。擬人不是人的東西有人的動作。擬物不是這個物的東西有這個物的動作,舉例:老虎插著翅膀飛走了。我的根深深地扎在大地上。
借代
這個手法是你和別人拉開差距的點。
①部分代整體 舉例:孤帆遠影碧空盡,以帆代船這個整體,船一開走,帆也跟著飄走。
②特征代本體 舉例:巾幗不讓須眉–巾幗女子特有的飾品,須眉男子的胡須,男子的特征,意思是女子不比男子差。六宮粉黛無顏色–不是化妝品沒有了顏色,而是使用化妝品的女子們沒有了色彩。擴:出自唐代詩人白居易《長恨歌》,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宮粉黛無顏色。她回眸一笑千姿百態(tài)、嬌媚橫生;使六宮嬪妃都黯然失色了。這首詩是寫楊貴妃的。
③專名代泛稱 舉例:何以解憂,唯有杜康。杜康代指美酒。
④具體代抽象 舉例:無絲竹之亂耳,絲–弦樂器樂器,竹–管樂器,合在一起管弦樂器×沒有音樂來紛擾你的耳朵。?
所謂借代就是借A代B
象征
定義:具體代抽象。舉例:紅豆代表相思,鴿子代表和平,它們所代表的是人賦予的。
雙關(guān)
舉例: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劉禹錫大概就是小伙子和小姑娘談戀愛,小姑娘的心思小伙子猜不透,晴同情,諧音。
注:考綱里并沒有提到雙關(guān),但是2020年山東新高考卷子考到了雙關(guān)。
用典
分為言典和事典。
言典就是別人說的話你化用過來,代表李商隱。
事典別人做的事和詩你化用,代表辛棄疾。
用典和用梗一樣。
通感
把你的感覺打通。舉例:《西游記》里第十四章
問題:《西游記》里孫悟空打死的六個強盜
①章節(jié)名字就不同,其他都是八字和八字相對,或者是七字和七字相對,都是比較多的,只有第十四章比較特殊–心猿歸正 六賊無蹤,都聽說過心猿意馬,猿代表孫悟空,心為什么指孫悟空?六賊無蹤為什么不寫成六賊伏誅,六賊的名字眼看喜、耳聽怒、鼻嗅愛、舌嘗思、意見欲、身本憂分別對應(yīng)佛教的六根,打跑六賊就是六根清凈,七情是指喜、怒、哀、懼、愛、惡、欲(一說為喜、怒、憂、思、悲、恐、驚)六欲為人眼(喜)、耳(怒)、鼻(愛)、舌(思)、身(憂)、意(欲)的欲求。孫悟空打走的不是真正的六個強盜,講的是孫悟空在修心所以叫心猿歸正。有關(guān)例子的幾個數(shù)字:孫悟空的如意金箍棒三五六千五百斤、筋斗云的十萬八千里、路途的總長十萬八千里、靈臺方寸山,斜月三星洞–靈臺是一個穴位在后背,對應(yīng)的是前胸的部分,靈臺方寸山在你前胸的方寸之地,方寸大亂(方寸不大)亂的是你心,實際就是告訴你,在你心上有方寸那么大地棲居著你的靈魂;斜月三星實際上就是心,菩提老祖實際上住在孫悟空的心里,菩提老祖點化孫悟空是在半夜三更(三更正好是中醫(yī)里心脈運行,血液通暢的時候)也就是說孫悟空是在修心,孫悟空實際上就是心,就是唐僧的心。根是樹和花跟外界溝通的途徑,人的慧根是和智慧溝通的途徑,六根就是人和外界溝通的途徑。通感就是你把你的六種感覺打通了,眼睛對應(yīng)的還視覺,耳朵–聽覺,鼻子–嗅覺,舌頭–味覺,身體–觸覺,意念–知覺。例子:你笑起來真甜,這就是一個通感。
夸張
浪漫主義詩人常用。浪漫主義詩人:屈原、李白、李賀等等。例子:銀河落九千對一個東西他的屬性千、桃花潭水深千尺等等。夸張就是對一個物品或人他的屬性、特征、可能性、程度進行夸大或夸小。
排比和反復(fù)的區(qū)別:排比必須大于等于三,反復(fù)必須大于等于二;排比換了一點詞,反復(fù)必須完全一致;作用:筆記上有寫
設(shè)問: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反問:相煎何太急
回文:一句詩正反讀都一樣,《璇璣圖》回文詩巔峰。
頂針(真也有叫聯(lián)珠、蟬珠):前一句話的最后一個字或最后幾個字,是下一句話的第一個字或前幾個字。舉例:《木蘭詩》–軍書十二卷,卷卷有爺名,歸來見天子,天子坐明堂。
頂針是一個完整的順序,使結(jié)構(gòu)更加完整,事件發(fā)展時用在敘事里,使事件有頭有尾連接起來。
互文:互相修飾?;エC互相,文–修飾。兩個整體互相修飾。舉例:煙籠寒水月籠沙(煙籠罩著水和沙,月亮也籠罩著沙,煙和月共同籠罩著沙)、秦時明月漢時關(guān)(明月和關(guān)都是秦漢時期的秦漢時期的明月和關(guān))、將軍百戰(zhàn)死,壯士十年歸(將軍和戰(zhàn)士都百戰(zhàn)死,都十年歸,前修飾后,后修飾前后
對偶和對仗
對偶:上下字數(shù)一樣,斷句和斷句一樣,句式和句式一樣,詞性一樣。
對仗:升級版的對偶。對仗是對偶的非空真子集,是對仗一定是對偶,是對偶不一定是對仗。差在讀音,對仗是平仄音和押韻,平仄音對上,對偶要求沒那么嚴格。
析:例子:運用什么什么手法,把什么比作什么什么,形象生動簡潔寫了什么什么(對應(yīng)解釋,按上去)
評:
修辭就是修飾一種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