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職業(yè)是小說家》村上春樹

這是我讀的第27本書

《我的職業(yè)是小說家》是村上春樹自己的人生故事,不僅給寫小說的文學愛好者提供了啟示,也鼓勵著正在摸索人生方向和生活方式的人?!裉镌?/span>
村上春樹是我喜歡的為數(shù)不多的日本人之一。這本書是他歷經(jīng)六年完成的,全篇沒有高人一等傳授經(jīng)驗的姿態(tài),就好像一位老者在敘述他的寫經(jīng)歷,更像是他平時的隨筆。
在我的印象中,小說家都應該是晝伏夜出的人,生活沒有規(guī)律,不修邊幅的一類人。看完這本書才知道,村上春樹卻是一個及其自律的人。每天堅持跑步10公里,每天寫作五到六個小時,一定要寫滿十頁稿紙,每頁四百字。如果狀態(tài)好的話就一直寫,實在不知道寫什么,就寫眼前的風景,總之無論是跑步健身,還是寫小說,30年如一日,雷打不動。
相比之下,甚至是羞愧。我的這個公號周更都很費勁,更別說讓我日更了。或許這就是我們無法成功的關鍵。全文耗時2小時58分。我只用短短的三小時就體驗了他6年來的一些經(jīng)驗。所以說讀書才是最有有價值的投資。
什么樣的人適合寫作為生?
機緣巧合,偏巧身上有一點點寫小說的資質(zhì),又得到幸運眷顧,再加上幾分頑固性格的幫助,就這么作為一介小說家,一寫便是三十五年有余。這是作者對自己成為小說家的簡短總結(jié)。
作者原本是沒有想成為職業(yè)小說家的,畢業(yè)后就結(jié)婚了,不想上班,就開了自己的小酒吧。機緣巧合下自己的《且聽風吟》獲得了新人文學獎。才開始了寫作生涯。
作者認為,想當小說家的人首先要多讀書,其次動筆,要有事無巨細的習慣,仔細觀察眼前看到的事物和現(xiàn)象。喜歡收集(原封不動)的素材。頭腦活絡的人不適合寫小說,小說需要抵擋緩慢前行,需要用耐心推動的事業(yè)。
所謂的小說家就是刻意把可有可無變成不可或缺的人。
這些都是作者的感性認知,盡管是他的一家之言,我也反思了我自己,每天朝九晚六,每天的生活都被工作占據(jù)。上班就累,下班就睡。估計是這輩子不可能了吧!
我個人認為想要寫作首先要耐得住寂寞,或者你讀的書的厚度至少要達到你的身高,有豐富的知識儲備,或者你的人生經(jīng)歷跌宕起伏。再或者你的思維天馬行空。這樣才能去創(chuàng)作。

為誰寫作??寫作是自由的表達!
為誰寫作?可以分為兩個極端。
一種是讀者思維,就是站在讀者的角度去寫,知道這篇文章是寫給誰的,讀者群體是哪些?孩童?青年 ?還是老年?能和哪一類人引起共鳴?
另一種是作者思維,把寫作當作一種愛好,因為喜歡文字,所以熱愛寫作。寫成什么樣?有沒有人喜歡?這不是他考慮的問題。他只需要寫,寫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只要自己開心,心情舒暢就行。村上春樹就是熱愛寫作,才義無反顧地賣掉酒館,孤注一擲、全力以赴去寫小說。
就像書中他說的,無論做人,做事、還是寫作,總有人不喜歡,也總會有人喜歡。你不可能像人民幣一樣做到人人都喜歡。如果一份工作不能從中發(fā)現(xiàn)樂趣和喜悅,就要回歸初心。按自己喜歡的方式,做自己喜歡的事,做自己享受的事,享受其中的過程就值得。
就好像我寫公號一年了,剛開始的時候特別糾結(jié)這個閱讀點擊量,每次發(fā)布一篇文章,都會經(jīng)常刷新后臺看看有多少人點贊收藏了。雖然現(xiàn)在粉絲也到6000了,但每次閱讀一兩百左右,我知道很多人是因為找書才來關注的,并不是為了我寫的文章來的。現(xiàn)在回想我當初為什么開這個公眾號,當初不就是為了多讀兩本書,寫一些自己的觀點感受,希望能從這本書里得到點什么來提升自己嘛。從來都是不是為了寫給別人看的,直到現(xiàn)在身邊的人一直問我公號的名稱是啥,我都拒絕了,感覺就好像在認識的人面前讓我脫光了一樣站在他們面前,就是這么尷尬。所以我就不再糾結(jié)這個閱讀點擊量了。
村上春樹說的:這世上肯定有某個角落,存在著能完全領會我想表達的意思的人。我也始終堅信,一定會有人因為我的文章去讀一本書,或者因為我的在公號堅持讀書,他也養(yǎng)成一個讀書的好習慣。
我也許做不到像作者那樣一件事堅持三十年,哪怕我堅持五年,想必也會得到時間的饋贈,至少也問心無愧,對得起過往的歲月。

與時間成為朋友!
?沒有橫空出世的天才,只有堅持帶來的幸運.
自律都是我們每個人希望自己能做的,只是希望而已。那些真正做到自律的,我想他們已經(jīng)得到自己想要的結(jié)果了。
寫作是孤獨的,一部優(yōu)秀的作品可能需要幾年的時間來完成,寫作是急不來的,需要日復一日的堅持,日積月累的輸出。
村上春樹說:“要想讓時間成為自己的朋友,就必須在一定程度上運用自己的意志去掌控時間,這是我一貫的主張。”一個優(yōu)秀的作家無不是時間的產(chǎn)出者,無不是一個自律的人,有著超強的持久力。
這就讓我想起了我前段時間關注的兩個人。
一個是“甲方老鴇”半佛仙人。他是B站坐擁700多萬粉絲的UP主,公號每篇都是10w加。你覺得做自媒體很簡單,出一個爆款就有粉絲關注,可是你知道沒有成功之前,人家已經(jīng)堅持寫知乎,堅持了六年。日日寫,夜夜寫。寫完之后,第二天還要總結(jié)修改一遍。所以現(xiàn)在他的文案才能六的飛起。都是源于之前六年的累積。
還有一個是掀起知識付費的羅胖,羅振宇。之所以關注他是因為他公眾號上的羅胖60秒,我之前經(jīng)常聽,他堅持了10年。我不知道他是不是集中錄制的,后來我想了想,就算集中錄制1000條,每條60秒,那他也要不吃不喝不睡的情況下,錄制41天。對于一般人來說某件事情堅持7天就已經(jīng)很了不起了。
所以說別的成功不是沒有道理,自己的廢材也不是沒有原因。
馬云說:今天很殘酷,明天更殘酷,后天很美好,但是大多數(shù)人都死在了明天晚上 ,看不到后天的太陽,在離成功一步之遙的地方放棄了。
得過且過,及格就好,隨遇而安,今朝有酒今朝醉。當你真正遇到事的時候,你會覺得這些都是屁話,悔不當初。不要讓自己的人生在歲月里蹉跎。
逼著自己去做,學一項技術,研究一門學問,在這個領域深耕,用心去鍛造一段不一樣的人生。

殺不死我的使我更強大!
“殺不死我的,只會讓我更強大”。普通人當雞湯看,只有強者會共鳴,因為這話道清了晉升之路的本質(zhì):就是不斷用更新,更強大的自我摧毀,替代舊的自我。進步就是自我毀滅!
我們只有跳出舒適圈,面對那些讓我恐懼的事情,我們才會不斷地進步。
村上春樹說:其實自己也沒有什么寫作天賦,只是不斷的逼自己去學習,去閱讀那些晦澀難懂的書籍,剛開始確實很難,書中知識也是一知半解,通過不斷的閱讀,慢慢的都懂了。閱讀是一個不斷拓展思維的過程。
假如一味從自己的觀點出發(fā)凝望世間萬物,世界難免會被咕嘟咕嘟煮干,人就會身體發(fā)僵,腳步沉重,漸漸變得動彈不得。
工作生活也是如此,你怎么對待生活,生活就會給你什么樣的回饋。如果你只是一味沉溺于自己的偏好,做那些簡單的事情,每天沉迷短視頻的荼毒,沉浸在那些簡陋的碎片信息里。
你會發(fā)現(xiàn)過幾年,你除了年齡的增長,沒有任何的改變。相比同行之人,差距也會越來越大。當你想要追趕的時候,才發(fā)現(xiàn)原來時間是不等人的。
作家楊絳說:人生一世,無非是認識自己,洗練自己,自覺自愿地改造自己。唯有逢山開路遇水架橋,在砥礪中前行,才能更好地完善自己。
所以逼自己去做那些,自己恐懼不敢做卻對自己有很大提升的事情,去讀那些難讀卻很有價值的書籍。
當你愿意主動提升自己,合理管控自己,你想要的一切,才會在未來的某天如約而至。
書中還提到了小說家是一類什么的人?什么是原創(chuàng)性,以及對學校教育和文學獎項的看法,個人健康及靈魂伴侶的介紹,如果你有興趣,也喜歡寫作可看看原文。
點個「在看」吧!做一件事,倘若不全力以赴、一拼到底,便心情不爽。愿你自律自持,修煉成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