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寄生蟲》影評
2020奧斯卡落下帷幕的時候,慕名而去,想要看看這部榮獲最佳影片的韓國電影,但一直沒有時間,直到今天才補上。
我僅僅看過屈指可數(shù)的幾部韓國電影電視劇,在固有的印象里,韓劇就是愛情片,而且是毫無營養(yǎng)的愛情。去年看了《他人即地獄》看了《山茶花開時》,我才發(fā)覺這是不了解的偏見。我們總聽別人一言以蔽之,卻甚少去自己尋找真相,而默認為聽的太多的內(nèi)容即為真理。日劇喜歡反思社會和人性,韓劇也開始反思社會弊病,我不由想到為什么國產(chǎn)劇沒有,即使有,也會一再美化呢?寫的時候,我想到了柴靜的《穹頂之下》,當時老師給我們介紹,自己也沒有認真看完整個紀錄片,當我再想看的時候,發(fā)現(xiàn)網(wǎng)上已經(jīng)搜不到了。能說什么呢,除了無奈。
寄生蟲這個名字及其形象,在搜圖片的時候,忘記加影片兩個字,出來的圖觸目驚心,讓人不忍直視。他們像寄生蟲一樣依附著主人,蠶食著主人。有人說富人不至于那么蠢吧,我想這樣的蠢正是用來和窮人的聰明做對比的吧。藝術(shù)渲染極致的真實,它的殘酷,正源自于它的深刻。弟弟英語比普通大學生好太多,依然上不了大學。妹妹能把證書做的以假亂真,依然沒有任何用武之地。他們一家人聰明,努力,卻依然沒有工作。而社長和夫人即使愚蠢到被他們騙的團團轉(zhuǎn),卻依然有花不完的錢,這何嘗不是一種反諷呢?
那對住在地下室的夫妻,一直感恩社長,即使社長并不知道他們的存在,似乎他們就應該生活在地下室,一點的饋贈都是施舍。這難道不是階級固化在人心里根深蒂固的影響嗎?他揮起的刀砍向的不是剝削階級,而是和他一樣在命運里掙扎的人。因為他只看到了社長的饋贈,看到了他們搶占了自己寄生蟲的位置。社會何其不公,在泥沼中掙扎的人們只能互相爭奪成為寄生蟲的機會,只有如此,他們才有底氣去驅(qū)逐隨地大小便的人。最終,基宇爸爸在無意識里將刀刺向了社長,這是影片的升華。影片多次提到一家四口身上的味道,這味道,是地下室的味道嗎?不,那是階級的味道。

這讓我不由的想到經(jīng)濟學中的馬太效應,就是貧富差距會越來越大,窮人會越來越窮。老子曾說,天之道,損有余而補不足。人之道,則不然,損不足以奉有余。也是此意。所以當我看到基宇買下房子,爸爸走出地下室的時候,我覺得那是現(xiàn)實主義的開頭羅曼蒂克的結(jié)尾。但后來發(fā)現(xiàn)那只是基宇的愿望,我不知道他能不能實現(xiàn),希望他走出固有的階級,但又談何容易呢?
整部影片用強烈的對比和反差,來突出階級的差異,一邊是陋室、一邊是豪宅;一邊是歌舞笙簫,一邊是被水淹沒的地下室和無家可歸的人們;一邊個個身懷絕技,卻絲毫沒有用武之地;一邊高貴而善良,一邊低微且邪惡??墒钦缁顙寢屨f的,他們不是有錢卻善良,而是因為有錢,所以善良。有錢才有選擇,不是嗎?基婷讓爸爸不要覺得對不起因為他們而被辭退的司機,我們才更艱難,更需要工作?,F(xiàn)實到讓人難過。他們邪惡嗎?他們不得不邪惡,生活沒有給他們選擇的機會。
整部影片節(jié)奏明快,立意深刻。它的殘酷,源于深刻和現(xiàn)實。無論制作、布景、剪輯、演技,都無可挑剔。看完之后,有些壓抑,更多的是反思。魯迅先生批判中國的一切弊病,他罵一切不合理的人和事,而原因卻不是恨而是愛,因為愛它,所以希望它更好。橫眉冷對千夫指,俯首甘為孺子牛。只有敢承認問題,正視問題,問題才有解決的一天。愿看到這篇文章的你,不僅能看透生活的本質(zhì),還能夠選擇熱愛它。